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傳記歷史人物劉向評傳

劉向評傳

劉向評傳

定 價:¥40.00

作 者: 徐興無著
出版社: 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5044373 出版時間: 2005-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54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劉向是西漢著名的通儒、文獻目錄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和耿直忠誠的社稷之臣。他和他的兒子劉歆等人總結(jié)了先秦以來的文獻和思想學(xué)術(shù),建構(gòu)了新的文化信仰和學(xué)術(shù)譜系。他們都本著儒家的政治與道德理想,努力批判并試圖改變漢朝的政治制度,也因此遭遇了失意、痛苦甚至是變態(tài)的人生。本書采用細繹歷史的方法,考察了劉向父子的政治背景、學(xué)術(shù)背景,揭開了許多被人忽視和誤解的事實,努力描繪出他們的歷史面目,闡明其思想學(xué)術(shù)成就以及對中國古代學(xué)術(shù)的深遠影響。本書采用細繹歷史的方法,揭示了郎官制度對劉向歆父子性格與命運的影響;揭示了劉向歆父子與西漢經(jīng)學(xué)的真實關(guān)系;揭示了劉向歆父子的通儒之學(xué)及其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劉向歆父子對漢代文化構(gòu)建的貢獻。努力描繪出他們的歷史面目,闡明其思想學(xué)術(shù)成就以及對中國古代學(xué)術(shù)的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徐興無1964年7月生,江蘇揚州人,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副教授。1993年于南京大學(xué)畢業(yè),獲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曾經(jīng)講授中國文學(xué)史、中國文學(xué)史專題研究、先秦諸子研究、經(jīng)學(xué)討論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主持國家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九五”規(guī)劃資助項目“文件讖緯文獻與戰(zhàn)國秦漢間以儒學(xué)為主的文化構(gòu)建”,參加國家“211”工程“中國文學(xué)研究”項目,參加教育部項目“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xué)內(nèi)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撰寫由匡亞明主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中的《劉向父子評傳》。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典籍與文化。主要著作;《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主要淪文:《論趙岐(盂子章句)》發(fā)表于《古典文獻研究》1989~1990年輯(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2年出版),《文件讖緯與經(jīng)學(xué)》發(fā)表于《中國社會科學(xué)》1992年第l期,《論讖緯文獻中的天道圣統(tǒng)》發(fā)表于《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輯(中華書局1995年出版),《(易緯)的文本及源流研究》發(fā)表于《中國古籍研究》第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讖緯文獻與戰(zhàn)國秦漢間的道家》發(fā)表于《道家文化研究》第12輯(三聯(lián)書店1998年出版)。相關(guān)圖書蘇軾評傳李白評傳魏源評傳朱之瑜評傳許衡評傳老子評傳程顥程頤評傳章學(xué)誠評傳鄭燮評傳焦竑評傳司馬光評傳方以智評傳孫中山評傳董仲舒評傳班固評傳張衡評傳左宗棠評傳王艮評傳陳壽裴松之評傳張良、蕭何、韓信評傳賈思勰、王禎評傳陸贄評傳王廷相評傳劉知幾評傳張彥遠評傳葉適評傳戴震評傳劉勰評傳荀子評傳: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嚴羽評傳: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孫子評傳戚繼光評傳王夫之評傳慧遠評傳黃丕烈評傳趙翼評傳聶豹、羅洪先評傳顧憲成高攀龍評傳朱元璋評傳成吉思汗忽必烈評傳章炳麟評傳何休評傳陶弘景評傳陳獻章評傳吳澄評傳薛福成評傳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更生
——漢武帝以后的局勢………………………(1)
一、劉向誕生的時代…………………………(1)
二、王霸之爭…………………………………(9)
三、社稷之臣…………………………………(16)
第二章 《楚元王傳》
——劉向的家世………………………………(19)
一、楚元王與西漢帝國………………………(19)
二、歷史的魔魘:諸侯王的消亡與封建制的再度確立(28)
三、楚元王家族的新生………………………(36)
第三章 金馬門
——劉向在宣帝朝……………………………(40)
一、郎官制度的變局與劉向的政治命運……(40)
二、金馬門待詔時期:劉向思想的雛形……(48)
(一)處理政務(wù)………………………………(53)
(二)講論經(jīng)學(xué)………………………………(54)
(三)商量百家………………………………(55)
(四)造作詩賦………………………………(58)
(五)博盡奇異………………………………(68)
第四章 石渠閣
——劉向歆父子與漢代經(jīng)學(xué)…………………(74)
一、石渠閣會議………………………………(74)
(一)瑕丘江公與博士江公…………………(76)
(二)立《谷梁》的原因……………………(77)
(三)劉向詔受《谷梁》的時間和石渠會議的情形(79)
二、石渠會議之后新立的學(xué)官………………(82)
(一)王國維的質(zhì)疑…………………………(82)
(二)石渠會議之后所立學(xué)官的類別………(88)
三、石渠會議以后的經(jīng)學(xué)變局………………(92)
(一)章句之學(xué)與通儒之學(xué)…………………(92)
(二)郎官經(jīng)學(xué)………………………………(94)
四、郎官經(jīng)學(xué)對東漢經(jīng)學(xué)的影響……………(100)
第五章 疾讒
——劉向在元帝朝……………………………(103)
一、宣帝的陰影………………………………(103)
二、出任宗正…………………………………(112)
三、上變事……………………………………(115)
四、上封事……………………………………(119)
五、廢居十年…………………………………(127)
六、上疏訟陳湯………………………………(130)
第六章 劉向與醇儒
——劉向思想的時代特征……………………(136)
一、劉向的復(fù)出與劉歆的出仕………………(136)
二、劉向與醇儒的分歧………………………(141)
(一)醇儒……………………………………(142)
(二)禮樂與災(zāi)異……………………………(145)
(三)對外政策的分歧………………………(148)
(四)人格考量………………………………(151)
第七章 郊議與廟議
——劉向歆父子的禮制思想…………………(154)
一、郊議與廟議………………………………(154)
(一)廟議與郊議的緣起……………………(154)
(二)元帝朝的廟議…………………………(156)
(三)成帝朝的效議…………………………(164)
二、劉向的禮制思想…………………………(170)
三、劉歆對郊議和廟議的總結(jié)與完善………(175)
(一)郊議……………………………………(175)
(二)廟議……………………………………(180)
第八章 校書(一)
——劉向歆父子的校讎學(xué)……………………(186)
一、校書的始末………………………………(186)
(一)校書的時間……………………………(186)
(二)劉向歆父子對漢廷校書傳統(tǒng)的繼承與總結(jié)(189)
(三)校書的地點與同僚……………………(192)
二、劉向歆父子的校讎學(xué)……………………(199)
(一)《別錄》與《七略》…………………(199)
(二)劉向歆父子對校讎學(xué)的開辟…………(207)
(三)劉向歆父子的疑古辨?zhèn)沃畬W(xué)…………(224)
第九章 校書(二)
——劉向歆父子的學(xué)術(shù)史觀…………………(230)
一、劉向歆父子校書的歷史使命……………(230)
二、新王官之學(xué)與民間私家之學(xué)……………(236)
三、王道、官守、政事、教化………………(245)
四、劉歆讓太常博士及今古文經(jīng)學(xué)問題……(255)
五、劉向歆父子對中國學(xué)術(shù)的影響…………(267)
(一)劉向歆父子對古代學(xué)術(shù)格局的影響…(267)
(二)“劉揚優(yōu)劣論”論:一個考察劉向歆父子對中國學(xué)術(shù)影響的獨特視角(270)
第十章 五行與三統(tǒng)
——劉向歆父子的律歷學(xué)與天道觀…………(283)
一、《洪范五行傳論》………………………(283)
(一)劉向歆父子《洪范五行傳論》的學(xué)術(shù)淵源(283)
(二)新天道觀與新德運觀的建構(gòu)…………(291)
二、《鐘律書》、《五紀論》與《三統(tǒng)歷》(306)
(一)劉向歆父子的律學(xué)理論………………(306)
(二)劉歆與《鐘律書》……………………(319)
(三)從《五紀論》到《三統(tǒng)歷》…………(327)
(四)劉向歆父子維護漢室德運信仰的努力(350)
第十一章 《列女傳》、《新序》、《說苑》及其他
——劉向的倫教觀與史學(xué)……………………(356)
一、最后的諫臣………………………………(356)
(一)道德與文章……………………………(356)
(二)《諫營陵疏》…………………………(359)
(三)極諫用外戚封事………………………(364)
(四)陳說災(zāi)異奏……………………………(369)
(五)奏說成帝興禮樂………………………(374)
二、《列女傳》、《新序》、《說苑》……(378)
(一)《列女傳》、《新序》、《說苑》的編撰(378)
(二)《列女傳》的淵源及影響……………(387)
(三)《新序》、《說苑》的文獻淵源……(394)
(四)《新序》、《說苑》與借鑒史學(xué)……(401)
三、續(xù)補《史記》及《西京雜記》…………(419)
第十二章 國師
——劉歆與王莽………………………………(432)
一、受知于王莽………………………………(432)
二、倡導(dǎo)在位,褒揚功德……………………(437)
(一)安漢公和宰衡…………………………(437)
(二)平帝之死………………………………(439)
(三)假皇帝居攝……………………………(442)
(四)劉歆的內(nèi)懼……………………………(447)
三、考訂禮樂,廣學(xué)布政……………………(457)
(一)郊、廟、明堂、辟雍、太學(xué)…………(457)
(二)增立學(xué)官………………………………(460)
(三)六筅與嘉量……………………………(465)
四、黑暗的終結(jié)………………………………(473)
尾聲……………………………………………(475)
附錄………………………………………………(479)
1.劉向(附劉歆)世系表………………………(479)
2.劉向(附劉歆)簡表…………………………(480)
3.劉向生卒年考異……………………………(484)
引用書目……………………………………………(512)
索引…………………………………………………(524)
人名索引…………………………………………(524)
文獻索引…………………………………………(530)
詞語索引…………………………………………(535)
后記…………………………………………………(54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