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室主辦的論文集,收入論文共14篇。內容主要包括:以探討中國近代思想家為主。如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其次是對一些從前不為學者所注意的一些歷史人物的思想的研究:還有以國粹主義思潮、疑古思潮等為主題的研究及純粹意義上的思想史專題的研究。內容豐富,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參考書。本書前言《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思想史研究室創(chuàng)辦的,供國內外同行學者發(fā)表其研究成果的一個園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近代思想史研究室成立于1991年。十余年來,本室研究人員雖不多,但皆能以學問、人品相砥礪,形成一個凝聚力很強的學術群體。大家工作勤奮,治學謹嚴,成績頗得各方好評,乃于2002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批重點學科。大家甚受鼓勵,更加不敢懈怠。因承擔院重大課題的關系,與研究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同行朋友常相聚會、切磋。2002年、2003年相繼兩次舉行國內同行的小型研討會,復于今年8月舉行一次國際研討會。為進一步團結海內外同行朋友,得互相切磋、勖勉之益,推動中國近代思想史學科更加深入發(fā)展,乃集議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擬每年出版一輯。近年來,對中國近代思想史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討論的問題亦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西方一個學者曾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此話如不做機械的、絕對化的理解,則應承認它有一定的合理性。歷史是人創(chuàng)造的,而人是有思想的;為了揭示歷史運動深層次的各種機制,不能不研究人們的思想。正因此,凡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教育史、學術史以及藝術史等等領域中發(fā)生的矛盾、論爭,在思想史中都會有反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思想史的確有可以涵蓋和深化其他專門史的功能。中國近代思想史是個有待深入開掘的富礦,這里可以引人發(fā)生興趣的問題實在太多了。一百多年的近代中國的歷史,充滿著內外交織的各種矛盾,外部的威脅,內部的危機,格外逼人,人們總是在異常緊迫的形勢下,對各種挑戰(zhàn)做出應急的思考和抉擇。革命與改革交相迭乘,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常常處于極度緊張。西方三四百年間所經歷的變革和相應出現的各種思想,在幾十年時間里,潮水般地沖擊而來,人們大感應接不暇。一種思想還沒來得及成熟,又一種新的思想便發(fā)出挑戰(zhàn)。所以,魯迅先生曾說,在近代中國,從最落后、最原始的思想,到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思想同時存在。這樣一種局面,豈不是為我們研究思想史的人們提供了大可用武之地嗎!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不自今日始。以往的研究,取得過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諸多不足,主要可概括為兩點。(一)研究范圍未曾清晰界定。早期一些可視為思想史的著作,往往以經學思想或一般學術思想為主要內容;后來,又以哲學思想為主要內容,再后來,則演變?yōu)橐哉嗡枷霝橹饕獌热荨_@些當然也屬于思想史的范圍。但是,思想史不能以這些內容為局限,而且究竟應如何從這些方面提抉思想史的內容,仍大有討論的余地。作為思想史學科研究對象的思想,我想,應該是一個國家、民族在歷史發(fā)展演變過程中,人們面對各種重大問題所做的思考。近代中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建設一個近代民族國家。要實現這一目標,至少須解決如下問題:(1)獨立;(2)統(tǒng)一;(3)民主;(4)富強。所以,凡圍繞著這些重大問題所進行的思考,所提出的主張,所發(fā)表的言論,都應列入中國近代思想史的正當范圍。它既不是單純的政治思想史,也不是其他的專門思想史。它是各種專門思想史的基礎和重心。為了把握好思想史的內容,必須盡可能清楚地認識歷史時代所提出的緊迫問題。認清這些問題,才比較容易從浩如煙海的思想材料中,抓住屬于思想史的內容。(二)方法不健全,不精密。中國近代思想史是個很年輕的學科,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才逐漸發(fā)展起來。由于研究范圍不清晰,決定了它缺乏方法上的自覺。也就是說,還沒有建立起中國近代思想史相應的方法論系統(tǒng)。中國近現代的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無不借鑒西方的理論與方法。但無論是馬克思主義或其他的西方理論與方法,要在中國的學術園地里真正開花結果,需要有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有些人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略讀幾本書,對其中的理論與方法能夠說出一、二、三來,自己就算是那種理論與方法的一個傳人了。他們不知道,當年馬克思、恩格斯還在世的時候,就頗有一些年輕或并不年輕的學者對他們表示無比服膺;在自己的著作中極力套用馬、恩的理論與方法,宣稱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看了他們的東西之后說道:如果他們所說的就是馬克思主義,那么我只能說,我本人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這個事實很可以說明,服膺和借鑒別人的理論與方法是一回事,自己的著作能否真正體現這種理論與方法又是一回事。多少年來,我們見到過太多想當馬克思主義者的人,而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能在自己的研究與著述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方法解決幾個實際問題的人卻太少了。服膺其他西方思想家的理論與方法的人,也存在同樣的情形。近些年來,我們聽到和看到不少表彰和意圖運用西方各種有影響的理論與方法的言論和著作,但似乎看不出他們解決了什么問題。這使我想起85年前,有關問題與主義的論爭。那場論爭,在一個很長時期里,被人們說成是胡適向馬克思主義猖狂進攻。近年來已有許多學者重新研究這個問題,加以澄清,指出這是一個關于如何對待理論與方法的態(tài)度的爭論。有些人太迷信某種主義,以為把那個主義的某些基本理論、基本公式重復幾遍,就能有奇效大驗。殊不知,那些最初創(chuàng)立這種主義,相應提出一套理論與方法的人,都是應對實際問題而起的思考。我們今天借鑒人家的主義,人家的理論與方法,也必須認清我們所面對的實際問題是什么。問題認準了,再從事實際研究。必須是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借鑒別人的理論與方法;而不是像某些人那樣,不做任何深入實際的研究,直把人家的理論與方法往自己隨意撿來的事實與材料上套。以往的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由于方法不健全,研究成果不免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如有些著作完全依人立案,這是古老的學案體的翻版,對于研究異常復雜的中國近代思想史是不很適宜的。有些著作將階級斗爭、階級分析簡單化、絕對化,生硬地去解釋各種復雜的思想現象。還有的競完全從現實需要出發(fā),任意宰制史料,牽強附會。當然,也有一些較好的作品。它們?yōu)槲覀兲峁┝艘恍┣斑M的基礎和經驗與方法的積累。但這種作品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