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新教案》是以教育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參照新課程標準,評估影響課堂教學的教材、教師、學生、環(huán)境四大要素而精心研編的。本叢書聯系廣大中小學校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的實際,繼承和進一步發(fā)揚了轟動全國的老教材版《素質教育新教案》的優(yōu)點與長處,其主要編撰特點如下:立足用好教材:把教材作為課程實施的基本依據,立足用好這一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充分體現新教材的科學性、基礎性和開放性,并通過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拓展教師視野,引導課程實施的過程,全面滲透新課標思想。立意方便教師: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和研究者。叢書為教師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設計教學目標、選擇和開發(fā)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立教學模式等等,提供了一個系統(tǒng)的平臺。在幫助教師正確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合理確定重點和難點,精選基礎性、范例性和綜合性的知識與能力等方面,叢書體現出了諸多精心獨到之外。著眼學生需要: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作為教師尋求主動而富有個性的教育過程設計的主要變量予以重視,如針對知識、技能、態(tài)度諸方面,按不同內容提供了接受、探究、模仿、體驗等多樣化的教學案例供教師選擇參考。叢書著力體現了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把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及尊重差異作為重點進行了全面滲透。優(yōu)化流程設計:環(huán)境與教學要素的組織是課程實施的基本表現形式,核心要素是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互動流程設計。本叢書尊重教育規(guī)律,充分體現教學民主,著眼于加強平等的師生關系及強化知識與能力的建構過程,采用了全品文化獨創(chuàng)的“進課堂教輔標準”(中國教育報2004年5月25日),精心設計體例與流程,加強了教師、學生之間交流點與面的設計,加強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思想的全程滲透。《素質教育新教案》在研創(chuàng)過程的始終貫徹了新課程條件下“一堂好課”應有的標準,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和條件進行了充分的考量,對包括知識基礎、業(yè)務水平、教學觀念、教學指導思想等在內的教師素質進行了充分的考量。同時,對教學目的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態(tài)度、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狀況,作為設計的基礎工程來看待,為全面打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教學平臺提供了切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