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會覺得,學習完全是一種個人的事,適用于某些人的方法未必適用于另一些人;而且不同的學科又要求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古代史撮好方法,不一定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好方法,而學習物理學的方法又不一定知縣于學習哲學,這就如同“隔行如隔山要”一樣。但是我們又不可忘記,“隔行不隔理”,即盡管學習各門學科的具體方法、要求不同,“道理”即使規(guī)律卻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無論學習什么學科,都存在著某些普遍的原理和方法,正是這種普遍的原理和方法,指引我們有意識地去學習,以提高學習的效果。在這方面,我們的學生卻少受到系統(tǒng)的訓練。大多數(shù)學生不得不依靠在每門學科中老師有意無意所傳授的個別方法,或不得不獨自反復摸索。因此,完全有必要建立一門以“學習”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是通過對古今中外各學科科學家及各種名家成功經驗的概括總結并結合教育學、人才學、心理學、思維科學所取得的成果,以探討學習的過程與規(guī)律為對象的新學科。通過 門學科的探討和學習,使我們的中學生(包括大學生)能夠掌握最佳的、適合自身條件與各學科特點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化建設大業(yè)的合格人才。當家,就“學習”來說,很早就有人研究,而且形成了各種流派,但我們有個感覺,就是這些研究,大部分是老師的,即老師懂得學習的規(guī)律后,才好教育學生;而且有些東西,可操作性不強。鑒于此,我們就想從學生的角度來研究學習,并為他們寫一本書。書的內容簡明易懂,且具有可操作性?;谶@種想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滲透一些這方面的內容,有時也為學生專門開一些關于學習的討論,很受學生的歡迎;同時,也到某些中學,為高中學生講一些關于學習的方法和規(guī)律,他們也感到很有收獲。這使得我們大受鼓舞,并有意識地收集資料,把一些零散的學習方法,進而整理為體系,在此基礎上,又廣泛地征求一些及參編者的意見。這就是《學習學導論》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