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集子里的故事,就是我從生活里著意撿來的“葉子”。生活里的葉子太多太多,許許多多的作家都去撿。我不敢說我撿來的葉子都是最美的,我只是想讓愿意來看這些葉子的人們,從這些葉子里看出一些道理來。就像我想讓我的那些美國學生從他們自己給他們的葉子起的名字中看出一些女人和自然的關系一樣,我想讓我的讀者們從我的這些故事里自己看出一些比“葉子”本身更深一點兒的哲理。因為我撿的“葉子”都是那些飄落他鄉(xiāng)的“葉子”。這些飄零的“葉子”或許能夠更清楚地反映出那原屬于“根”的紋路。魚兒在一池水里游來游去,覓食、交友、感受著那池水的恩澤,熟悉的水流讓它們自由自在,水的柔情,水的規(guī)矩對它們來說都是天經地義。它們生活在水里,甚至不意識水已成了它們生命的一部分。那些魚兒,就是我們;那一池水,就是我們的文化。后來,有幾條魚兒費盡千辛萬苦跳到另一池水里,可不知怎么,人家的水和自家的水就是味道不一樣,人家那兒的水流也總是逆著自己的習慣流。魚兒在有家的水里折騰來折騰去,卻總是不停地撞上一堵堵的墻,擋著它們的好夢、苦難、批判、反思之后,它們才恍然大悟: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那幾條搬遷了的魚兒,就是《月過女墻》里的男男女女:那另一池水,就是美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