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經(jīng)濟法中國土地制度的研究

中國土地制度的研究

中國土地制度的研究

定 價:¥26.00

作 者: (日)長野郎著;強我譯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近代法學譯叢
標 簽: 行政法

ISBN: 9787562025658 出版時間: 2004-07-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2cm 頁數(shù): 33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書名:中國土地制度的研究(中國近代法學譯叢)▲作者:【日】長野郎著強我譯▲原價:¥26元▲ISBN號:7562025657▲出版日期:2004-7▲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開本:1/32開▲裝幀:精裝▲頁數(shù):330頁▲字數(shù):190千字▲版本:2004年7月第1版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土地制度的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原 序                       
中國的土地制度,是中國社會、經(jīng)濟、政治的根源。中國的治亂?;谕恋刂贫鹊呐d廢,國民生活的安危,也基于土地制度的整理與否;其次,農(nóng)業(yè)國的中國,以農(nóng)業(yè)為其經(jīng)濟的主要部分,自然是不消說的。因之,對于想了解中國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之任何方面的人們,都應(yīng)該先知道一下中國土地制度的情形,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關(guān)于中國制度的研究,向來沒有成為系統(tǒng)的,尤其是中國國土廣大,各地風俗制度不同,以到現(xiàn)在,完全可以相信的統(tǒng)計還沒有。在這種狀態(tài)之下,研究中國的土地制度。真是困難極了。不過,我痛切感到這種研究的必要,所以幾年以前,就著手于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現(xiàn)在把我自己實際調(diào)查過的直隸二十縣的結(jié)果,以及南京東南、金陵兩大學農(nóng)科的實地調(diào)查和其他各方面的零碎材料,收集起來,湊成了這一本書。這個雖說很不完全,可是,關(guān)于研究中國土地問題的體裁,總算粗粗地樹立起來了。因為材料不完全,所以有些地方詳細;有些地方簡略;有些地方因為沒有普遍全國的材料,故只得捉取一個地方的事實,以作想像全盤的一助;有些地方因為缺乏確實的統(tǒng)計,所以也就不得不以不確實的統(tǒng)計暫為補充;這些地方,非常之多,就我自己,也是很不滿意的。然而我的目的,不是想以這個就算成為完全的研究,而且在事實上,以一個人的短期研究,也是做不到的;尤其是菲才如予,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敢希望。按我自己的意思,就是希望由此以后,真正有力的研究,繼續(xù)地發(fā)表于世上,這本書能夠達到這個導火線的任務(wù),那我就很滿足了??傊谶@本書里,不完備的地方很多,寡學淺聞,論斷錯誤的地方也不少。懇望社會上的有識者,不惜叱責之勞,加以指正為幸!                        昭和五年(一九三0年)初秋,著者
                       
譯者的序
                       
土地問題,是我國革命的關(guān)鍵。它能否得到一個適當?shù)慕鉀Q,就是我國革命的試金石。這是近年來一般人之所共感的,無待我在這里絮絮煩言了。                       
近年來大家都感到土地問題的重要,內(nèi)外人士,努力研究的實在不少,報章雜志,處處都可以看到討論土地問題的文字。不過就到現(xiàn)在,這個問題的研究,還沒有走出發(fā)展的階段。零碎的文字材料固然不少,而比較有組織、有系統(tǒng)、有整個性的研究作品,還沒有表現(xiàn)于我們的面前。換言之,就是這個問題的研究綱領(lǐng)和方向,還沒有建立確定起來。這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這本書是最近日人長野朗君,發(fā)表他數(shù)年研究的結(jié)晶。他曾親到我國實際調(diào)查過,并搜維近年各地所發(fā)表的材料,以歷史的眼光,科學的方法,為我國土地問題的研究,打開一條新道路。建立了一個粗具規(guī)模的綱領(lǐng)。這個綱領(lǐng),不能算十分的精密,這是著者也感覺到的。但在這初期的研究過程里,也就算是很難得了。至少,他的方法,是可以給我們借鑒的,所以我覺得有介紹于我國人的必要。這就是我譯這本書的一個動機。
                       
現(xiàn)在,關(guān)于本書的內(nèi)容,略為說一下:                       
著者對于我國的社會,很有研究。他前著的《中國社會組織》已被我國譯出,他用明快的眼光,分析我國的血緣團體、秘密結(jié)社、回教徒、支配階級、經(jīng)濟階級,以及現(xiàn)在的軍閥的官僚和分裂。現(xiàn)在在這本書里,他又把我國的官僚政治,從古代的公卿王侯、士大夫階級,以至現(xiàn)在的軍閥、官僚、士豪、劣紳和新士大夫階級等,對于土地制度的影響,及對于農(nóng)民的壓迫剝削的內(nèi)幕,描寫盡致。換言之,就是從歷史的觀察上,分社會、政治、經(jīng)濟各方面,來說明我國的土地制度不良,和農(nóng)村自治破壞、農(nóng)村經(jīng)濟困窮的成因。如我國到底有無大地主?農(nóng)民生活痛苦的原因到底何在?歷代賦稅為什么都是弊害叢生?歷代土地整理為什么都不能徹底執(zhí)行等的問題,由此點都可以解答出來。這是本書的第一個特色,就是縱的研究。                       
其次,我國土地廣大,橫跨寒溫熱三帶,地質(zhì)、氣候、物產(chǎn)、農(nóng)法、工商業(yè)……等,都不相同,更因交通不發(fā)達,所以反映到土地制度上,各地就表現(xiàn)著很大的差別。這就是在我國的土地問題上,地方性的色彩很濃厚。這一點要不留心,便有瞽者摸象之感。本書對于此點,特別注意,如地主的大小問題,佃種制度問題,農(nóng)民生活程度問題,農(nóng)民離村問題,工商業(yè)發(fā)達對于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影響問題等,關(guān)于各地情形,都有明確的比較。這是本書的第二個特色,就是橫的研究。                       
由縱的研究,可以讓我們知道我國土地制度不良之歷史的成因;由橫的研究,可以讓我們了解我國土問題之一般的現(xiàn)狀。                       
在我個人方面,覺得還有幾點,須待討論的:                       
(一)著者論我國土地制度的沿革時,在秦漢以前,就是本書所說的“氏族部落時代”和“封建時代”的部分里,完全是根據(jù)我國的古史來立論的。關(guān)于我國的古史,近來提出疑惑的很多,這一點是否適當,還待討論。尤其是研究我國社會經(jīng)濟史的諸君,請注意!                       
(二)著者對于我國的土地制度不良、農(nóng)村自治破壞、農(nóng)村經(jīng)濟困窮的總原因,從古來到現(xiàn)在,都歸根于官僚政治的一點,這是他的特色之一,前面已經(jīng)說過。至于解決方法,據(jù)著者的意見,只有發(fā)展農(nóng)村的自治、農(nóng)民的自衛(wèi),以防止外面一切的侵略和剝削,甚至須恢復到古代社稷觀念的自治體和三代的土地制度。這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國的土地問題和農(nóng)村問題,究竟應(yīng)當怎樣解決呢?著者的發(fā)展農(nóng)村自治與農(nóng)民自衛(wèi),就是我國現(xiàn)在所高呼的“發(fā)展民主勢力”和“促進人民自治”的意思,當然是毫無疑義的。不過是否還需要回到古來的社稷觀念的自治體和三代的土地制度,就很成問題了。而且關(guān)于人民自治勢力的促進、組織、運用、指導等的實際方面,說的也是很少,所以這一點覺著也有討論的必要。                       
(三)本書中所引用的統(tǒng)計,除根據(jù)私人、學?;蚱渌麍F體的調(diào)查,比較可以相信的以外,間有采用前北京政府的農(nóng)商統(tǒng)計,這個統(tǒng)計確實的程度很低。這一點是研究我國問題的人最苦的一點,沒有完全可以信任的統(tǒng)計材料,著者也曾屢次聲明。不過在現(xiàn)在的情形之下,這是沒有法子的事情,所以希望讀者也要注意到!                       
最后我所希望的:就是這本書讓日本人寫成,我們決不嫉忌,我們只覺慚愧。深望我國的學者,能用這種方法——或以更好的方法,把他的綱領(lǐng)再改建一下——或更新立一個,把他的內(nèi)容更豐富,更正確地充實起來,造成一部完美的“中國土地制度的研究”,這才不愧我們的責任。我所以不自度量,敢冒然來譯這本書以獻于國人的,就是想給這個刺激于我國的書齋學者們。                       
再者,這本書的譯稿,是我課余偷暇寫出來的,一因我的譯筆太拙,又因時間不足,錯誤的地方,一定很多。敬希高明賢達,多為賜教!
                        健伯,于東京上野之森畔                       
一九三一年初春
土地制度的沿革                         一、氏族部落時期                       
(一)前期                        
(二)后期                          二、封建時代                       
(一)封建制度和土地制度                        
(二)井田制度和社梭觀念                        
甲、井田之理論的根據(jù)                        
乙、授田的方法                        
丙、還田的制度                        
(三)井田實施的狀態(tài)及其崩壞                         三、官僚政治時代                        
(一)由秦朝到民國                       
甲、官僚政治的發(fā)生                       
乙、自治破壞與井田的復活難                       
丙、官僚政治與土地制度                        
(二)民國以后(刪去)                        土地分配及所有權(quán)問題                       
一、在土地分配上所表現(xiàn)的官治和自治                         (一)土地兼并的自然防止                         (二)土地分配的現(xiàn)狀                       
甲、農(nóng)村耕地的分配不均和過小農(nóng)的存在                       
乙、全國的土地和人口配合的不平均                         (三)在土地分配上所表現(xiàn)的官僚政治的弊害                       
甲、官僚階級土地兼并的增進                        
乙、隨著開墾發(fā)生的弊害                          (四)土地價格和土地分配的關(guān)系                        二、土地所有權(quán)和自治體的關(guān)系                         (一)所有權(quán)的所在                       
甲、農(nóng)民以外的土地所有者                        
乙、農(nóng)民離村和不在鄉(xiāng)地主的增加                       
(子)農(nóng)民離村之史的考察                       
(丑)農(nóng)民離村的現(xiàn)狀                       
(寅)在鄉(xiāng)地主和不在鄉(xiāng)地主                         (二)由土地所有權(quán)轉(zhuǎn)移而發(fā)生的私法和公法                       
的關(guān)系                       
甲、合法的手段                       
(子)買賣                       
(丑)出典                       
(寅)遺產(chǎn)承繼
                       
乙、不法的獲得                       
(子)兵亂                       
(丑)由共產(chǎn)黨的土地革命而被收沒的                       
(寅)軍閥                       
丙、特別的方法                       
(子)開墾                       
(丑)荒蕪地的分配                        土地整理問題                         一、土地整理的失敗和官治主義                       
(一)歷代整理的概要                       
(二)土地整理不能實行的原因                         二、土地整理和自治                        土地課稅問題                         一、土地課稅之意義的變化                       
(一)周代及周代以前的稅法                       
(二)周代以后的稅法                          二、在土地課稅上所表現(xiàn)的官治主義的影響和                       
自治組織的作用                       
(一)課稅失其負擔的公平,只計征收的容易                       
和收入的增加                       
(二)賦稅制度,是為便于中間階級獲得利益                       
而造成的                       
(三)在土地課稅上所表現(xiàn)的地方性                        佃種制度的研究                       
一、佃種制度的發(fā)生及其發(fā)達過程                         二、在佃種制度上所表現(xiàn)的政治、社會、                       
經(jīng)濟的要因                       
(一)佃種制度的發(fā)達和政治、社會及經(jīng)濟                       
的要因                       
甲、影響于佃種制度之發(fā)達的政治、社會                       
的要因                       
乙、佃種制度發(fā)達和經(jīng)濟上的關(guān)系                       
(二)自耕佃種比例的變化和政治、社會、經(jīng)濟                       
的原因                       
甲、政治的原因                       
乙、社會的原因丁                       
丙、經(jīng)濟的原因                       
丁、其他的原因                       
(三)在佃種制度種類上所表現(xiàn)的中國政治、社會、                       
經(jīng)濟的特殊性                       
甲、政治上的特殊性                       
乙、社會上的特殊性                       
丙、經(jīng)濟上的特殊性                       
(四)在地租上所表現(xiàn)的政治、社會、經(jīng)濟                       
的特性                        
甲、政治的特質(zhì)的影響4                       
乙、經(jīng)濟的特質(zhì)的影響                       
丙、社會的特質(zhì)的影響                         三、在佃種制度上所表現(xiàn)的官僚思想                       
(一)地租以外所課的力役和雜稅                        
(二)中間支配人的存在                        
(三)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                          四、私法發(fā)達對于土地制度的影響                       
(一)對人信用的佃種制度                        
甲、慎重佃農(nóng)的選定                       
乙、因重視個人信用不重視契約,故契約多是                       
口頭的                       
(二)地主的自衛(wèi)處置                        
甲、地租預(yù)納的制度                       
乙、押金制度                         五、佃種制度上的兩個重要問題                       
(一)佃農(nóng)生活安定的問題                        
甲、農(nóng)家的收入                       
乙、農(nóng)家的負債                       
丙、生活安定的方法                       
(二)田面權(quán)和田底權(quán)的問題                         附錄 (補充)                         第一編 土地制度的沿革                        第三章 官僚政治時代                         第二節(jié) 民國以后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