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藝術(shù)攝影藝術(shù)天壇:中英文本 攝影集

天壇:中英文本 攝影集

天壇:中英文本 攝影集

定 價:¥9.00

作 者: 武裁軍撰文;吳健驊等攝影
出版社: 北京美術(shù)攝影出版社
叢編項: 北京風(fēng)光
標(biāo) 簽: 天壇

ISBN: 9787805012858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5×15cm 頁數(shù): 48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天壇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它的嚴(yán)謹(jǐn)?shù)慕ㄖ季郑嫣氐慕ㄖY(jié)構(gòu),瑰麗的建筑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xiàn)存的一組最精致,最美麗的古建筑群,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總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墻分內(nèi)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墻為弧圓形,南圍墻與東西墻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墻”,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外壇墻東、南、北三面均沒有門,只有西邊修兩座大門:圜丘壇門和祈谷壇門(也稱天壇門)。而內(nèi)壇墻四周則有東、南、西、北四座天門。內(nèi)壇建有祭壇和齋宮,并有一道東西橫墻,南為圜丘壇,北為祈谷壇。除祈谷壇和圜丘壇之外,天壇還有兩組與眾不同的建筑群,即齋宮和神樂署。齋宮實際是座小皇宮,是專供皇帝舉行祭祀禮前齋戒時居住的宮殿,也有城河圍護。神樂署則是隸屬于禮部太常寺之下,專門負責(zé)祭祀時進行禮樂演奏的官署。它是一個常設(shè)機構(gòu),擁有數(shù)百人的樂隊和舞隊,平時進行排練,祭祀時負責(zé)禮樂。署衙的位置在外壇西部,與齋宮隔墻相鄰,是一組標(biāo)準(zhǔn)的衙署建筑。天壇面積遼闊,相當(dāng)于紫禁城的四倍。在極小占地的建筑周圍種植著蒼松翠柏,深綠顏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這也是在壇、廟、陵寢種植松柏的原因。進入天壇,樹木蔥郁,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據(jù)統(tǒng)計,天壇僅古柏就有4000株。祈谷壇上為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徑24.2米,宏偉壯觀,氣度非凡,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祈年殿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取名大祀殿,為寬12間,縱深36間的黃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大祀殿與其說是祭壇,不如說是一座宮殿,后來嘉靖皇帝旨意拆除,并于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后,用它來舉行祈谷禮。1751年,正式將大享殿更名為祈年殿。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祈年殿,更換藍瓦金頂。光緒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雷電擊中,焚燒。因楹柱為檀香木,香飄數(shù)里。據(jù)傳,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著名的四寶,即祈年殿沉香木楹柱,太廟前殿正中三間沉香木梁柱,頤和園佛香閣內(nèi)鐵梨木通天柱,諧趣園中涵遠堂內(nèi)沉香木裝修格扇?,F(xiàn)在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擊后重修的,其形狀和結(jié)構(gòu)都與原來的一樣。祈年殿是一座宏偉而又極具民族風(fēng)格的獨特建筑,鎏金寶頂三層出檐的圓形攢尖式屋頂,覆蓋著象徵“天”的藍色琉璃瓦,層層向上收縮,檐下的木結(jié)構(gòu)用和璽彩繪,坐落在漢白玉石基座上,遠遠望去,色彩對比強烈而和諧,上下形狀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它的構(gòu)造比皇穹宇復(fù)雜,外部是三層高閣,內(nèi)部則是層層相疊而環(huán)接的穹頂式,仿佛像磚砌?娜?,但又脫]幸蛔┮皇坎捎媚窘峁梗?28根大柱支撐著整個殿頂?shù)闹亓?。?nèi)外楹柱各12根,中間四根楹柱叫通天柱或龍井柱,高18.5米,大頭直徑1.2米,古鏡式的柱礎(chǔ),海水寶相花的柱身,瀝粉堆金,支撐著殿頂中央的“九龍藻井”。三音石:皇穹宇殿門外是一條由大長方石鋪成的甬路,站在甬道第三塊石板上,敝開殿門,并將全殿窗戶緊閉,使殿門到殿內(nèi)正中神龕之間沒有任何障礙物,然后面對殿門說話,就可以聽到非常洪亮的三聲回聲,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可以聽到。由于這聲音是在供奉“皇天上帝”的建筑里發(fā)出來的,而且回聲很大,因而就有“人間偶語,天聞若雷”之說。于是又稱這些石板為“天聞若雷石”。還稱這些石板為“三才石”,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人們必須是站在人石上說話,為讓“皇天上帝”聽到,還必須打開殿門,而說話的回聲便是“皇天上帝”的回答。其實,這種奇妙的現(xiàn)象,正是因為皇穹宇的殿門高,而石階下面的第三塊石板和殿門以及殿內(nèi)神龕上面的殿頂形成一條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站在第三塊石板上說話,聲波可以沿著斜線直接傳入殿內(nèi),碰到圓形殿壁、殿頂后再返回殿外。又因第三塊石板位于垣墻的中心,所以站在這里擊掌,都能聽到它的回聲,只是由于聲波傳播的距離不同,所以才會聽到次數(shù)不同的回聲。由于其他石板與殿門和殿內(nèi)的壁三點之間難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線,所以即使站在那里的其它石板上擊掌或說話,就不可能聽到回聲?;匾舯诰褪腔蜀酚畹膰鷫?。墻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墻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墻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墻的弧度十分規(guī)則,墻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折射是十分規(guī)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后,貼墻而立,一個人靠墻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墻壁連續(xù)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yīng)”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為“回音壁”。圜丘壇在天壇南半部,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墻,上飾綠色琉璃瓦,俗稱“子墻”。子墻四周各有一大門。?泵漚諧燒昝?,也称北天门g漚刑┰?,也池毇天门;误t漚泄憷?,也称西天脭QD廈嬲漚姓淹っ牛渤頗咸烀擰C孔派咸庥新漢翔得哦?。将阁t琶頻牡詼鱟炙承蚺帕形⑾懟⒗?、蛰zU庵峙帕芯菔薔蕁噸芤住返摹案韶運牡隆倍ā!霸保硎忌蛭錚斕厴鏤奩劍弧跋懟蔽蛭鍔し泵磽?;∫\保斕匾躚糲嗪?,磦蝤使万五婜长疙d悶湟耍弧罷輟?,为虜特臆]舯3窒嗪隙黃?,以使万五U芄徽潭志謾?皇帝每年祭天時,都從西邊牌樓下轎,然后步入昭亭門,進昭亭門到圜丘壇。四周繞有兩層名叫墻的藍色琉璃瓦矮墻。第一層墻為方形叫外;第二層墻為圓形叫內(nèi),象徵“天圓地方”。內(nèi)中央處,就是祭天臺(也叫拜天臺),即圜丘臺。臺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所謂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為宗動天,即上帝的起居室。每當(dāng)祭天時,在壇臺中央的太極石上供奉著皇天上帝牌,外面支搭藍色緞幄帳,象徵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古代中國認為天屬陽,地屬陰,引申開來,奇數(shù)屬陽,偶數(shù)屬陰。圜丘之所以都用奇數(shù)去構(gòu)筑,就是因為它們都是陽數(shù)。而在10以下,最大的陽數(shù)是9,引申下去,9就是最大、無限、至極的意思。中國過去皇帝稱為“九五之尊”,中國古詩詞中也有“九霄”、“九天”、“九重天”……其中的“九”都是這個意思。圜丘在建筑設(shè)計中使用奇數(shù),而且反復(fù)使用其中“九”的倍數(shù),正是中國古代匠師對這種概念的運用和發(fā)揮,使“天”的觀念能在祭祀建筑中更好地體現(xiàn)。圜丘臺中心是一塊呈圓形的大理石板,稱作天心石,也叫太極石。從中心向外圍以扇形石。上壇共有九環(huán),每環(huán)扇形石的數(shù)目都是“九”的倍數(shù)。一環(huán)的扇面石是9塊、二環(huán)18塊、三環(huán)27塊,……九環(huán)81塊取名九九。中層壇從第十環(huán)開始,即90塊扇面石,直至十八環(huán),為126塊九組成,下層壇從十九環(huán)開始,至第二十七環(huán),扇面石243塊。三層壇共有378個“九”,合計用扇面石3402塊。站在圜丘臺中間的圓心石上輕輕喚一聲,就立即從四面八方傳來回聲,好似眾人齊鳴,一呼百應(yīng)。封建帝王附會說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發(fā)出“圣諭”。其實,這種現(xiàn)象是聲波被阻的回音。從圓心石發(fā)出的聲波傳到四周的石欄以后,就同時從四周迅速反射回來,聲波振動較大;又由于圜丘壇的半徑較短,所以回聲很快。據(jù)測試,從發(fā)音到聲波返回到圓心的時間,總共只有0.07秒,所以站在圓心石上的人聽起來,聲音格外響亮。因此,圜丘壇上的圓心石又稱為“億兆景從石”。

作者簡介

暫缺《天壇:中英文本 攝影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暫缺《天壇:中英文本 攝影集》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