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總是沿著一道軌跡前行,之中存有兩條道軌:一是物質;二為精神。兩者互為存在,又互為影響。物質顯形于存在,有著目視可睹的對應;而精神卻是視而不見的非形體,而這種非形體卻在發(fā)揮著并決定著創(chuàng)造物質的力量,兩者在人類進步的歷史長河中互為相隨。精神也有規(guī)律,彰顯于人類智慧的沉積物,似一幅地圖,被人們用各種術語所標定,結果成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類精神作品,社會思潮正是延年不絕精神產品的一道風景線。在中國,與世界一樣,除主流意識形態(tài),知識界始終也存在著各種人類思想的沉積物,將這種社會學說比作各種“主義”而歸類:如這套叢書所言,個人主義、民族主義、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等,其之間在聯(lián)系、在排斥、在合流、在斗爭。智慧在,其思想的軌跡必然存在,主義之爭也就成為了一條伴隨道統(tǒng)發(fā)展而延年不絕的鎖鏈。我們分析它,研究它,是很有興趣與趣味的一件事。教育部社科研究基地將近期較有代表性的社會思潮作為研究對象,總結不同主義流派的視點與發(fā)展軌跡,使我們比較通透地了解思想演化與變遷的思想歷程,讀來很有啟發(fā)性。本套叢書現(xiàn)已出版了兩部,一是社科院政治所房寧研究員《論民族主義思潮》;另一部就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劉書林教授的《論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求是”雜志社夏偉東研究員主編的的《論個人主義思潮》和武漢大學梅榮政教授主編的《論新自由主義思潮》近期將面呈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