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大部分篇幅是何兆武先生在清華大學針對本科生有關文化問題的談話與講演,主要是探討中國思想文化近代化歷程。全書共分九講,每講集中探討一個問題,從對西方文化史的介紹切入,對中西文化的比較、中國社會的近(現)代化進程、傳統(tǒng)思維與近代科學、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國與世界文化的發(fā)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講解,涉及的知識面甚廣,所舉實例甚多。此外,何先生對“中學”與“西學”之爭、五四運動、胡適、新儒學等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及人物闡發(fā)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很有啟發(fā)意義。作者將專業(yè)的學術研究成果以通俗的語言來表達,讀來有如親耳聆聽先生的講話。摘錄:歷史行程所描掃出的軌跡呈現為一條曲線。它那坐標的兩個軸:一個軸是自由,一個軸是必然。兩者互相制約和交相作用的結果,就呈現為歷史行程的那條曲線。歷史研究的要義就在于不但要追溯歷史行程的路線,而且還要闡明其所以然,也就是它背后的意義,::假如說歷史終究有什么意義的話。所謂中學西學或中西文化并沒有永世不變或根本不可改變的內涵,雖說同時在某個給定的時刻它又因確有其具體的內涵而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正由于各種文化彼此之間存在著不斷的交流、碰撞、吸收、融會和改造,所以它們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并因此而豐富著全人類的文化寶庫,使之日新又新。在文化領域,研究者不僅應該著眼于某種文化觀念在歷史上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應該著眼于它是怎樣在發(fā)展變化著的,未來又可能怎樣發(fā)展變化,以及我們應如何對待、把握和控導這些可能的發(fā)展和變化。也就是,研究者應該是以一種動態(tài)的,而不是一種靜態(tài)的眼光去觀察各種不同的歷史文化。作者簡介何兆武先生,1921年生于北京,943年西南聯大史學系畢業(yè),1943:1946年西南聯大研究生。何先生長期從事歷史理論、歷史哲學及思相避免的研究和西方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現為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曾兼任美國哥倫比亞大這訪問教授和德國馬堡大學各座教授。何兆武行生發(fā)表,出版過數頗豐的論文和譯著,他的主要著作:《歷史理性批判論集》、《中國思想發(fā)展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歷史與歷史學》。此外,《中國思想史》經他用英文改寫,也已出版。近二十年以來,何先生在譯介西方史學、哲學等思想理論方面不遺余力,也其西文思想史的研究相輔相成。這些譯著包括:《社會哲學史》、《論科學與藝術》、《思想錄》等等。目錄序第一講談有西方文化史的介紹第二講談“中學”與“西學”第三講再談“中學”與“西學”第四講傳統(tǒng)與近代化第五講傳統(tǒng)思維與近代科學附錄:本土和域外::科學發(fā)展的條件第六講五四與近代中國的啟蒙第七講交流與反思第八講中西文化與全球化第九講共性與個性附錄:觀照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