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總論MSC.Marc二次開發(fā)指南

MSC.Marc二次開發(fā)指南

MSC.Marc二次開發(fā)指南

定 價:¥60.00

作 者: 陳火紅等編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數(shù)碼工程師系列叢書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145086 出版時間: 2004-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48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MSC.Marc軟件開發(fā)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內容全面,包括:MSC.Marc二次開發(fā)的概況及基本過程,F(xiàn)ORTRAN計算機語言的基本知識,有關加載及邊界條件施加的用戶子程序的使用等。本書介紹了MSC.Marc軟件二次開發(fā)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內容全面,包括MSC.Marc二次開發(fā)的概況及基本過程,F(xiàn)ortran計算機語言的基本知識,有關加載及邊界條件施加的用戶子程序的使用,各向異性材料和本構關系用戶子程序的使用,粘塑性和粘彈性用戶子程序的使用方法,通過用戶子程序修改單元幾何形狀,定義用戶特殊的輸出,有關滑動軸承分析的用戶子程序的使用,如何對Marc的衙處理文件進行重新處理,將用戶與溫度、應變率相關的材料彈塑性數(shù)據文件直接調到程序之中的過程,將復雜的本構關系及其積分過程加到Marc之中的方法及過程,二次開發(fā)在大型結構熱分析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Python語言進行二次開發(fā)。書中提供了很多例題,涉及各種不同的分析類型,便于用戶學習和練習。 本書可作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使用MSC.Marc的參考書,也可作為理工科院校相關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學習MS 

作者簡介

暫缺《MSC.Marc二次開發(fā)指南》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MSC.Mare二次開發(fā)基礎
1.1 概述
1.2 用戶于程序分類及常用用戶子程序
1.3 利用公共塊進行數(shù)據傳遞
1.4 利用ELMVAR和NODVAR提取單元和節(jié)點變量
1.4.1 利用ELMVAR提取單元求解結果
1.4.2 利用NODVAR提取節(jié)點結果
1.5 利用內部子程序進行矩陣運算
1.6 用戶子程序調用原理
1.7 應用舉例——移動載荷
1.7.1 分析模型描述
1.7.2 用戶子程序的選擇及其格式
1.7.3 用戶子程序代碼
1.7.4 采用Mentat做前后處理
1.7.5 采用Patran做前后處理
第2章 Fortran語言基礎
2.1 Fortran簡介
2.1.1 Fortran 77格式
2.1.2 程序實例
2.2 常用概念
2.2.1 常量
2.2.2 變量
2.2.3 常用Fortran函數(shù)
2.2.4 算術運算符
2.2.5 賦值語句
2.2.6 參數(shù)語句PARAMETER
2.2.7 DATA表達式定義變量初值
2.2.8 END語句、STOP語句和PAUSE語句
2.3 邏輯運算和選擇結構
2.3.1 關系運算符
2.3.2 邏輯運算符
2.3.3 用If-then-else實現(xiàn)選擇結構
2.4 循環(huán)結構的實現(xiàn)
2.4.1 用Go to語句實現(xiàn)循環(huán)
2.4.2 用Do語句實現(xiàn)循環(huán)
2.4.3 用While語句實現(xiàn)循環(huán)
2.4.4 Continue語句
2.5 Fortran的數(shù)據結構
2.5.1 雙精度類型數(shù)據
2.5.2 復型數(shù)據
2.5.3 字符型數(shù)據
2.6 數(shù)據的輸入/輸出
2.6.1 格式化輸入/輸出
2.6.2 自由格式輸出語句
2.7 數(shù)組
2.7.1 定義數(shù)組
2.7.2 在子程序中可變數(shù)組的定義
2.8 子程序
2.8.1 函數(shù)子程序的定義和調用
2.8.2 子例子程序的定義和調用
2.8.3 數(shù)據塊子程序
2.9 數(shù)據存儲方式
2.10 文件操作語句
2.11 用戶于程序中的文件操作
2.11.1 將結果寫入文件
2.11.2 從數(shù)據文件中讀入數(shù)據
2.11.3 定義輸入數(shù)據
2.11.4 重新定義重啟動文件輸出
2.11.5 退出計算運行
第3章 用戶定義的加載、邊界條件和狀態(tài)變量
3.1 概述
3.2 熱源控制
3.2.1 子程序格式
3.2.2 分析模型描述
3.2.3 用戶子程序代碼
3.2.4 計算結果
3.3 非線性彈簧
3.3.1 子程序格式
3.3.2 分析模型描述
3.3.3 用戶子程序代碼
3.3.4 計算結果
3.4 集中力跟隨
3.4.1 子程序格式
3.4.2 分析模型描述
3.4.3 用戶子程序代碼
3.4.4 計算結果
3.5 分布力
3.5.1 子程序格式
3.5.2 分析模型描述
3.5.3 用戶子程序代碼
3.5.4 計算結果
3.6 對流邊界和流動速度用戶子程序及應用
3.6.1 子程序格式
3.6.2 分析模型描述
3.6.3 用戶子程序文件
3.6.4 分析結果
3.7 集中彎矩
3.7.1 子程序格式
3.7.2 分析模型描述
3.7.3 用戶子程序代碼
3.7.4 計算結果
3.8 非均勻溫度場分布
3.8.1 子程序格式
3.8.2 分析模型描述
3.8.3 用戶子程序代碼
3.8.4 計算結果
3.9 梁在溫度梯度和熱輻射影響下的蠕變
3.9.1 子程序格式
3.9.2 蠕變規(guī)律
3.9.3 分析模型描述
3.9.4 用戶子程序代碼
3.9.5 計算結果
3.10 位移響應譜的輸入
3.10.1 子程序格式
3.10.2 分析模型描述
3.10.3 用戶子程序代碼
3.10.4 計算結果
第4章 用戶定義的各向異性材料特性和本構關系
4.1 概述
4.2 線性平面應力三角形單元
4.2.1 子程序格式
4.2.2 分析模型描述
4.2.3 用戶子程序代碼
4.2.4 計算結果
4.3 鄧肯一張非線性彈性E-B模型
4.3.1 子程序格式
4.3.2 模型描述
4.3.3 用戶子程序代碼
4.3.4 計算結果
4.4 梁單元
4.4.1 子程序格式
4.4.2 非線性彈性梁
4.4.3 非線性彈性梁分析模型描述
4.4.4 非線性彈性梁使用的用戶子程序代碼
4.4.5 非線性彈性梁計算結果
4.4.6 雙折線彈塑性梁單元
4.4.7 雙折線彈塑性梁分析模型描述
4.4.8 雙折線彈塑性梁使用的用戶子程序代碼
4.4.9 雙折線彈塑性梁計算結果
4.5 3D復合材料鋪層
4.5.1 用戶程序change.f的使用說明
4.5.2 模型描述
4.5.3 用戶子程序代碼
4.5.4 計算結果
4.6 正交各向異性材料方向的定義
4.6.1 程序格式
4.6.2 模型描述
4.6.3 用戶子程序代碼
4.6.4 計算結果
4.7 各向異性材料定義
4.7.1 子程序格式
4.7.2 分析模型描述
4.7.3 用戶子程序代碼
4.7.4 計算結果
4.8 采用變形梯度定義非線性應力—應變關系
4.8.1 子程序格式
4.8.2 分析模型描述
4.8.3 用戶子程序代碼
4.8.4 計算結果
4.9 Rebar單無屬性定義
4.9.1 子程序格式
4.9.2 分析模型描述
4.9.3 用戶子程序代碼
4.9.4 計算結果
4.10 材料的硬化特性定義
4.10.1 子程序格式
4.10.2 分析模型描述
4.10.3 用戶子程序代碼
4.10.4 計算結果
第5章 粘塑性和廣義塑性用戶子程序
5.1 概述
5.2 隱式蠕變分析
5.2.1 用戶子程序格式
5.2.2 分析模型描述
5.2.3 用戶子程序代碼
5.2.4 計算結果
第6章 粘彈性用戶子程序
6.1 概述
6.2 玻璃熱分析
6.2.1 熱傳導溫度場分析模型描述
6.2.2 溫度場計算結果
6.3 玻璃粘彈性分析
6.3.1 用戶子程序格式
6.3.2 粘彈性分析模型描述
6.3.3 用戶子程序代碼
6.3.4 粘彈性分析結果
第7章 修改幾何形狀的用戶子程序
7.1 概述
7.2 厚度變化
7.2.1 用戶子程序格式
7.2.2 分析模型描述
7.2.3 用戶子程序代碼
7.2.4 計算結果
7.3 焊接死活單元
7.3.1 子程序格式
7.3.2 分析模型描述
7.3.3 用戶子程序代碼
7.3.4 計算結果
第8章 定義輸出量的用戶子程序
8.1 概述
8.2 晶粒大小
8.2.1 用戶子程序格式
8.2.2 分析模型描述
8.2.3 用戶子程序代碼
8.2.4 計算結果
8.3 莫爾應力和Tresca應力輸出
8.3.1 用戶子程序格式
8.3.2 分析模型描述
8.3.3 用戶子程序代碼
8.3.4 計算結果
第9章 定義滑動軸承分析的用戶子程序
9.1 概述
9.2 程序格式與實例分析
9.2.1 程序格式
9.2.2 模型描述
9.2.3 用戶子程序代碼
9.2.4 計算結果
第10章 程序PLDUMP 2000
10.1 概述
10.2 文件格式及PLOUMP 2000的應用
10.2.1 后處理文件格式
10.2.2 PLDUMP 2000概述
10.2.3 應用舉例
10.2.4 運行結果
第11章 用戶材料庫定義
11.1 概述
11.2 用戶材料庫的定義
11.2.1 用戶材料庫的定義過程
11.2.2 應用舉例
11.2.3 例題中流動應力文件
第12章 高溫結構粘塑性分析
12.1 背景
12.2 Walker模型及其修正模型
12.2.1 Walker模型
12.2.2 Walker模型的修正模型
12.3 有限元分析方法
12.4 用戶子程序文件
12.5 程序驗證
12.5.1 分析模型的建立
12.5.2 結果討論
第13章 復雜結構熱分析
13.1 背景
13.2 基本理論和方法
13.2.1 熱傳導分析單元
13.2.2 輻射邊界條件的處理方法
13.2.3 對流換熱系數(shù)的確定方法
13.2.4 輻射通量密度及輻射強度計算
13.3 自編程序及用戶子程序文件
13.4 例題分析
13.4.1 模型與網格劃分
13.4.2 計算工況的選取
13.4.3 邊界條件的施加
13.4.4 計算及結果分析
第14章 MSC.Mare Python指南
14.1 Python簡介
14.1.1 PyMentat使用基礎
14.1.2 PyPost使用基礎
14.1.3 Python編程簡介
14.2 一個簡單實例
14.2.1 生成節(jié)點和單元的Python腳本代碼
14.2.2 Python的一些語法規(guī)則
14.2.3 運行腳本
14.3 如何通過PyMentat從MSC.Mentat中獲取數(shù)據
14.3.1 為MSC.Mentat創(chuàng)建一個簡單的Python腳本
14.3.2 py_get_int和py_get_float方法
14.3.3 運行腳本
14.4 如何使用Python創(chuàng)建復雜幾何體
14.4.1 板的屬性
14.4.2 Python腳本代碼
14.4.3 運行腳本
14.5 如何使用PyMentat添加模型屬性
14.5.1 板的屬性
14.5.2 節(jié)點和單元標識符
14.5.3 運行腳本
14.5.4 提交作業(yè)
14.6 處理后處理結果文件
14.6.1 后處理Python腳本基礎
14.6.2 標量值
14.6.3 運行腳本
14.7 如何使用組
14.7.1 組基礎
14.7.2 一個簡單例子
14.7.3 運行腳本
14.7.4 組標識符和組名
14.8 讀取后處理結果文件
14.8.1 PyPost模塊基礎知識
14.8.2 運行腳本
14.9 如何使用PyPost獲取單元數(shù)據
14.9.1 處理單元數(shù)據
14.9.2 運行腳本
14.10 處理單元張量數(shù)據
14.10.1 后處理Python腳本基礎
14.10.2 運行腳本
14.11 如何使用py_connect方法
14.11.1 為MSC.Mentat創(chuàng)建一個簡單的Python腳本
14.11.2 py_connect方法
14.11.3 處理socket錯誤
14.11.4 運行腳本
14.12 處理單元張量數(shù)據
14.12.1 面向MSC.Mentat的繪圖模塊gdchart
14.12.2 gnuplot模塊
14.12.3 OpenGL模塊
14.13 Python常用程序模塊
14.13.1 簡介
14.13.2 PyMentat程序模塊
14.13.3 PyPost程序模塊
14.13.4 算術和數(shù)據庫函數(shù)
14.14 幾何非線性懸臂梁優(yōu)化實例
14.14.1 懸臂梁優(yōu)化設計目標
14.14.2 優(yōu)化設計思路
14.14.3 懸臂梁高度優(yōu)化設計的Python腳本
14.14.4 運行腳本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