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甲同志導演和參加編寫的歷史故事劇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京劇《三打祝家莊》、《金田風雷》、《鳳凰二喬》、《赤壁之戰(zhàn)》,昆劇《晴雯》、《三夫人》、《朱買臣休妻》,粵劇《李香君》等,對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戲曲藝術有很大貢獻。他又改編和導演了《白毛女》、《火燒望海樓》和《紅燈記》等,對京劇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進行了認真的、富有成效的實驗和探索,闖出了一條比較成功的路子。阿甲的戲曲理論的特點:第一,它是從戲曲的實際出發(fā),既來自他自己和同行們以至前輩的藝術實踐經驗,也來自同各種不同觀點的論爭之中,是有的放矢,是為了解決實踐中所提出的實際問題的,所以易于為廣大戲曲演員所接受,感到說到了點子上。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它既著重研究戲曲的特殊性,又很注意關于戲劇藝術的一般性的研究;既重視戲曲藝術傳統(tǒng)的繼承,又很強調它的變革、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既重視戲曲的長處優(yōu)點,也不避諱它的短處缺點,因而能夠比較全面地看問題,避免偏執(zhí)和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