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篇 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第一章 常見內、外科急癥的處理
一、咯血
二、呼吸衰竭(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三、急性左心衰竭
四、心臟驟停與心肺腦復蘇
五、上消化道出血
六、昏迷
七、休克
(一)失血性休克
(二)損傷性休克
(三)感染性休克
(四)過敏性休克
八、多系統(tǒng)器官功能衰竭
九、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皿
十、中暑
十一、電擊
十二、溺水
十三、中毒
(一)急性中毒的治療原則
(二)中、西藥物中毒
曼陀羅中毒
夾竹桃中毒
苦杏仁中毒
烏頭、附子中毒
巴豆中毒
安眠藥中毒
阿片類藥物中毒
(三)殺蟲滅害劑中毒
有機磷中毒
氨基甲酸酯類殺蟲
藥中毒
擬除蟲菊酯類殺蟲
藥中毒
沙蠶毒素類殺蟲藥
中毒
有機氯中毒
磷化鋅中毒
敵鼠鈉鹽中毒
(四)化學性食物中毒
酒精中毒(酒醉)
含亞硝酸鹽食物中
毒
(五)含毒動、植物中毒
蟾蜍中毒
豬甲狀腺中毒
河豚魚中毒
魚膽中毒
毒草中毒
木薯中毒
發(fā)芽馬鈴薯中毒
白果中毒
桐油中毒
蓖麻子中毒
棉籽中毒
扁豆中毒
(六)其它
一氧化碳中毒
地窖內窒息
腌菜井與沼氣
池內中毒
毒蛇咬傷中毒
十四、急腹癥的診斷和處理
第二章 傳染病
第一節(jié) 傳染病管理
一、傳染病預防
(一)預防性措施
(二)防疫性措施
1.針對傳染源的措施
2.針對傳播途徑的措施
3.針對接觸者的防疫措施
4.集體機構的防疫措施
5.自然災害后的防疫措施
二、傳染病報告
(一)傳染病報告種類
(二)傳染病報告人
1.義務報告人
2.法定報告人
(三)傳染病報告時限
(四)傳染病報告的類型
(五)傳染病報告的注意事項
1.傳染病報告卡的制訂
2.填卡的注意事項
三、傳染病的處理措施
(一)對傳染源的處理措施
1.對病人、病原攜帶者及感染動物的處理措施
2.對傳染源尸體的處理措施
(二)對傳染病疫區(qū)的處理措施
1.對傳染病疫區(qū)的處理原則
2.傳染病疫區(qū)撤銷的條件
(三)對接觸者的處理措施
第二節(jié) 呼吸道傳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三、麻疹
四、風疹
五、幼兒急疹
六、猩紅熱
七、百日咳
八、水痘
九、白喉
十、流行性腮腺炎
十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第三節(jié) 腸道傳染病
一、細菌性痢疾
二、阿米巴病
三、病毒性肝炎
四、傷寒與副傷寒
五、細菌性食物中毒
(一)胃腸型食物中毒
(二)神經型食物中毒
六、脊髓灰質炎
七、霍亂
八、賈第蟲病
第四節(jié) 節(jié)肢動物媒介的傳染病
一、流行性乙型腦炎
附:病毒性腦炎
二、森林腦炎
三、登革熱與登革出血熱
四、瘧疾
五、絲蟲病
六、黑熱病
七、斑疹傷寒
八、恙蟲病
九、回歸熱
第五節(jié) 動物源性傳染病
一、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
附:新疆出血熱
二、鉤端螺旋體病
三、狂犬病
四、布魯菌病
五、炭疽
六、鼠疫
七、弓形體病
第六節(jié) 蠕蟲病
一、血吸蟲病
二、蛔蟲病
三、蟯蟲病
四、鉤蟲病
五、肺吸蟲病
六、華支睪吸蟲病
七、絳蟲病與囊蟲病
八、包蟲病
九、旋毛蟲病
第三章 內科疾病
第一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一、上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支氣管炎
三、慢性支氣管炎
四、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五、支氣管哮喘
六、支氣管擴張癥
七、肺炎
八、肺膿腫
九、胸膜炎與膿胸
十、自發(fā)性氣胸
十一、肺結核
十二、農民肺
十三、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
十四、呼吸衰竭
第二節(jié)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一、風濕熱
二、慢性風濕性心臟瓣膜病
三、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四、高血壓病
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一)心絞痛
(二)心肌梗塞
六、急性左心衰竭
七、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八、心肌病
(一)擴張型心肌病
(二)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三)限制型心肌病
九、病毒性心肌炎
十、充血性心力衰竭
十一、心包炎
十二、心律失常
(一)竇性心律失常
(二)過早搏動
(三)陣發(fā)性心動過速
(四)心房顫動
(五)室顫與室撲
(六)房室傳導阻滯
第三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胃、十二指腸潰瘍
四、胃癌
五、肝硬變
六、上消化道出血
七、原發(fā)性肝癌
八、腸結核及結核性腹膜炎
九、潰瘍性結腸炎
第四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一、急性腎小球腎炎
二、慢性腎小球腎炎
三、腎病綜合征
四、尿路感染
五、急性腎功能不全
六、慢性腎功能不全
第五節(jié) 血液系統(tǒng)疾病
一、貧血
(一)缺鐵性貧血
(二)再生障礙性貧血
(三)溶血性貧血
二、出血性疾病
(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二)過敏性紫癜
三、白血病
(一)急性白血病
(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第六節(jié) 結締組織疾病
一、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第七節(jié) 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
一、單純性甲狀腺腫
二、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三、甲狀腺功能減低癥
四、糖尿病
五、產后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
六、尿崩癥
七、陽痿
八、痛風
第八節(jié) 神經精神系統(tǒng)疾病
一、腦血管意外
(一)腦出血
(二)蛛網膜下腔出血
(三)腦血栓形成
(四)腦栓塞
二、面神經炎
三、三叉神經痛
四、癲癇
五、神經衰弱
六、癔癥
第四章 外科疾病
第一節(jié) 一般外科疾病
一、外科感染
(一)癤
(二)癰
(三)急性蜂窩織炎
(四)膿腫
(五)丹毒
(六)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結炎
(七)手部急性化膿性
感染
甲溝炎
膿性指頭炎
急性化膿性腱鞘炎
急性化膿性滑囊炎
(八)破傷風
二、燒傷
三、凍傷
(一)非凍結性凍傷
(二)凍結性凍傷
四、頸部疾病
(一)頸淋巴結結核
(二)甲狀腺炎
(三)甲狀腺功能亢進
(四)甲狀腺腺瘤
(五)甲狀腺癌
五、乳房疾病
(一)急性乳房炎
(二)乳癌
六、胸部疾病
(一)食管癌與賁門癌
(二)肺癌的外科治療
(三)氣胸
(四)血胸
七、腹部閉合性損傷
(一)脾破裂
(二)肝破裂
八、胃、十二指腸潰瘍疾病
(一)胃潰瘍的外科治療
(二)十二指腸潰瘍的外科治療
(三)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外科治療
(四)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療
(五)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發(fā)癜痕性幽門梗阻的外科治療
(六)胃癌的外科治療
九、腸疾病
(一)急性闌尾炎
(二)蛔蟲性腸梗阻
(三)腸扭轉
(四)腸套疊
(五)結腸癌
(六)直腸癌
(七)痔
(八)肛裂
(九)肛瘺
十、肝膽胰疾病
(一)肝膿腫
細菌性肝膿腫
阿米巴性肝膿腫
(二)肝癌
(三)急性膽囊炎
(四)膽石癥
膽囊結石
肝外膽管結石
肝內膽管結石
(五)膽道蛔蟲病
(六)急性胰腺炎
十一、腹外疝
(一)腹股溝斜疝
(二)腹股溝直疝
(三)股疝
十二、周圍血管疾病
(一)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
(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二節(jié) 骨關節(jié)疾病
一、上肢骨折
(一)鎖骨骨折
(二)肱骨干骨折
(三)前臂雙骨折
(四)橈骨下段骨折
附:手外傷的處理
二、下肢骨折
(一)股骨頸骨折
(二)股骨干骨折
(三)髕骨骨折
(四)膝關節(jié)半月板損傷
(五)脛腓骨骨折
(六)踝關節(jié)扭傷
(七)踝部骨折
(八)跟骨骨折
(九)足骨骨折
跖骨骨折
趾骨骨折
三、軀體其它部位骨折
(一)肋骨骨折
(二)脊柱骨折
(三)骨盆骨折
四、關節(jié)脫位
(一)顳下頜關節(jié)脫位
(二)肩關節(jié)脫位
(三)肘關節(jié)脫位
(四)髖關節(jié)脫位
五、骨與關節(jié)化膿性感染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二)慢性骨髓炎
(三)化膿性關節(jié)炎
六、骨與關節(jié)結核
(一)脊椎結核
(二)髓關節(jié)結核
(三)膝關節(jié)結核
七、骨腫瘤
(一)良性骨腫瘤
骨瘤
骨樣骨瘤
骨軟骨瘤
軟骨瘤
(二)骨巨細胞瘤
(三)惡性骨腫瘤
骨肉瘤
軟骨肉瘤
尤文肉瘤
骨髓瘤
脊索瘤
八、頸肩病和腰腿病
(一)頸椎病
(二)肩關節(jié)周圍炎
(三)腰肌勞損
急性腰扭傷
腰肌慢性勞損
(四)腰椎間盤突出癥
九、腦外傷
(一)頭皮裂傷
(二)顱內血腫
硬腦膜外血腫
硬腦膜下血腫
腦內血腫
腦室內血腫
第三節(jié) 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
一、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常見癥狀
二、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檢查方法
三、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tǒng)先天性畸形
(一)先天性孤立腎
(二)蹄鐵腎
(三)多囊腎
(四)尿道下裂
(五)隱睪
(六)包莖、嵌頓包莖及包皮過長
四、泌尿系損傷
(一)腎損傷
(二)尿道損傷
(三)膀胱損傷
五、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tǒng)感染
(一)腎盂腎炎
(二)急性膀胱炎
(三)急性前列腺炎
(四)慢性前列腺炎
(五)急性附睪炎
(六)淋菌性尿道炎
六、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tǒng)結核
(一)腎結核
(二)附睪結核
七、泌尿系結石
(一)腎結石
(二)輸尿管結石
(三)膀胱結石
八、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
(一)腎癌
(二)腎母細胞瘤
(三)膀胱癌
(四)陰莖癌
(五)睪丸腫瘤
(六)前列腺癌
九、尿路梗阻
(一)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癥)
(二)尿潴留
十、男性不育癥
十一、泌尿系統(tǒng)其它疾病
(一)睪丸鞘膜積液
(二)精索靜脈曲張
(三)乳糜尿
第五章 婦科和產科疾病
第一節(jié) 婦科疾病
一、外陰瘙癢癥
二、外陰尖銳濕疣
三、淋病
四、陰道炎
(一)滴蟲性陰道炎
(二)霉菌性陰道炎
(三)老年性陰道炎
五、宮頸炎
六、盆腔炎
(一)急性盆腔炎
(二)慢性盆腔炎
七、子宮脫垂
八、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子宮腺肌病
(一)子宮內膜異位癥
(二)子宮腺肌病
九、月經不調
(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
(二)閉經
十、宮頸癌
十一、子宮內膜癌
十二、子宮肌瘤
十三、卵巢腫瘤
十四、不孕癥
第二節(jié) 產科疾病
一、病理妊娠
(一)流產
(二)葡萄胎
(三)異位妊娠
二、高危妊娠
(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二)前置胎盤
(三)胎盤早期剝離
(四)羊水過多及過少
(五)雙胎妊娠
(六)產力異常
子宮收縮乏力
子宮收縮過強
(七)骨盆異常
(八)胎位異常
頭位難產
臀位難產
橫位難產
(九)胎兒窘迫
三、分娩期并發(fā)癥
(一)子宮破裂
(二)產后出血
(三)軟產道損傷
宮頸裂傷
陰道裂傷
會陰裂傷
四、異常產褥
產褥感染
第三節(jié) 婦產科休克
一、出血性低血容量休克
二、感染中毒性休克
第六章 兒科疾病
第一節(jié) 新生兒疾病
一、新生兒黃疽
(一)生理性黃疸
(二)病理性黃疸
(三)核黃疸
(四)感染性黃疸
(五)阻塞性黃疸
二、新生兒特發(fā)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三、新生兒顱內出血
四、新生兒硬腫癥
五、新生兒敗血癥
六、新生兒破傷風
第二節(jié) 營養(yǎng)性疾病
一、維生素A缺乏癥
二、維生素B1缺乏癥(嬰兒腳氣?。?br />
三、維生素C缺乏癥(壞血病)
四、維生素D缺乏癥
(一)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二)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
五、營養(yǎng)不良
六、肥胖癥
第三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一、上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支氣管炎
三、肺炎
(一)支氣管肺炎
(二)大葉性肺炎
(三)毛細支氣管炎
(四)腺病毒肺炎
(五)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六)支原體肺炎
第四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一、嬰幼兒腹瀉
二、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第五節(jié) 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
一、先天性心臟病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六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一、泌尿系感染
二、急性腎小球腎炎
三、腎病綜合征
第七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疾病
一、化膿性腦膜炎
二、急性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炎
三、小兒驚厥
第八節(jié) 小兒結核病
一、結核感染
二、原發(fā)性肺結核
三、急性粟粒性肺結核
四、結核性腦膜炎
第九節(jié) 其它疾病
一、瑞氏綜合征
二、川崎病
第七章 皮膚科疾病和性傳播疾病
第一節(jié) 皮膚病
一、真菌性皮膚病
(一)頭癬
(二)體癬和股癬
(三)手癬和足癬
(四)花斑癬
二、病毒性皮膚病
(一)疣
尋常疣
扁平疣
傳染性軟疣
(二)單純皰疹
(三)帶狀皰疹
三、細菌性皮膚病
(一)膿皰瘡
(二)麻風病
附:麻風病聯(lián)合化療方案
四、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
(一)接觸性皮炎
(二)濕疹
(三)藥疹
(四)蕁麻疹
(五)丘疹性蕁麻疹
五、農業(yè)性皮膚病稻農皮炎
六、瘙癢性皮膚病
(一)神經性皮炎
(二)瘙癢癥
七、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一)銀屑病
(二)單純糠疹
八、物理性皮膚病
(一)痱子
(二)凍瘡
(三)雞眼
(四)手足皸裂
九、皮膚附屬器官病
(一)尋常痤瘡
(二)酒渣鼻
(三)脂溢性皮炎
(四)斑禿
十、動物性皮膚病
(一)疥瘡
(二)蟲咬皮炎
十一、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一)黃褐斑
(二)白癜風
第二節(jié) 性傳播疾病
一、淋病
二、梅毒
三、尖銳濕疣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
五、軟下疳
六、性病性淋巴肉芽腫
七、生殖器皰疹
八、艾滋病
第八章 眼科
第一節(jié) 眼瞼疾病
一、接觸性皮炎
二、麥粒腫
三、霰粒腫
四、瞼緣炎
五、瞼內翻和倒睫
六、瞼外翻
七、上瞼下垂
第二節(jié) 結膜疾病
一、急性結膜炎
二、沙眼
三、翼狀胬肉
四、春季結膜炎
五、泡性結、角膜炎
第三節(jié) 淚道疾病
一、淚道狹窄或阻塞
二、慢性淚囊炎
三、急性淚囊炎
第四節(jié) 角膜疾病
一、匐行性角膜潰瘍
二、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
三、病毒性角膜炎
四、真菌性角膜潰瘍
五、外傷性白內障
第六節(jié) 青光眼
一、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
(一)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二)慢性閉角型青光眼
二、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
三、先天性青光眼
第七節(jié) 葡萄膜炎
第八節(jié) 眼底疾病
第九節(jié) 眼外傷
一、機械性眼外傷
(一)眼瞼損傷
(二)結膜、角膜異物
(三)眼球穿透傷
(四)眼球挫傷
二、化學性眼外傷
三、輻射性眼外傷(電光性眼炎)
第十節(jié) 眼的屈光不正
一、近視
二、遠視
三、散光
四、屈光參差
五、老視
第十一節(jié) 斜視與弱視
第九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
第一節(jié) 耳部疾病
一、耳外傷
(一)耳廓外傷
(二)鼓膜外傷
(三)耳廓假性囊腫
二、外耳疾病
(一)外耳道耵聹栓塞
(二)外耳道濕疹
(三)外耳道炎及癤
(四)外耳道霉菌?。ǘ_)
(五)外耳道異物
三、中耳、內耳疾病
(一)非化膿性中耳炎
(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四)耳源性顱內、外并發(fā)病
(五)膜迷路積水(梅尼埃病)
(六)聾啞癥
第二節(jié) 鼻部疾病
一、鼻前庭炎及鼻癤
二、急性鼻膜炎
三、慢性鼻膜炎
(一)慢性單純性鼻炎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四、萎縮性鼻炎
五、過敏性鼻炎
六、鼻竇炎
(一)急性鼻竇炎
(二)慢性鼻竇炎
七、鼻息肉
八、鼻出血
九、鼻部腫瘤
第三節(jié) 咽部疾病
一、急性咽炎
二、慢性咽炎
三、急性扁桃體炎
四、慢性扁桃體炎
五、扁桃體腫瘤
六、鼻咽癌
七、咽后膿腫
八、咽部潰瘍
第四節(jié) 喉部疾病
一、急性會厭炎
二、急性喉炎
三、慢性喉炎
四、喉外傷
五、喉癌
六、喉阻塞
七、氣道異物
八、食管異物
第十章 口腔疾病
第一節(jié) 牙齒的常見疾病
一、齲齒
二、急性牙髓炎
三、根尖周炎
四、牙周病
第二節(jié) 口腔粘膜病
一、復發(fā)性口瘡
二、扁平苔蘚
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四、口腔粘膜白斑
第三節(jié) 口腔頜面部炎癥
一、智齒冠周炎
二、頜面部間隙感染
三、化膿性頜骨骨髓炎
四、小兒化膿性頜下淋巴結炎
五、頜面部癤和癰
第四節(jié) 口腔頜面部損傷
一、軟組織損傷
二、牙和牙糟骨損傷
三、頜骨骨折
第五節(jié) 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
一、頜骨囊腫
二、軟組織囊腫
三、牙齦瘤
四、造釉細胞瘤
五、涎腺混合瘤
六、口腔癌
第六節(jié) 先天性唇腭裂
下篇 診斷治療技術
第一章 常用基本技能操作
第一節(jié) 內科技能操作
一、胸腔穿刺術
二、腹腔穿刺術
三、心包穿刺術
四、肝臟穿刺抽膿術
五、腰椎穿刺術
附:壓頸試驗
六、骨髓穿刺術
七、氧氣吸入法
第二節(jié) 外科技能操作
一、無菌術
(一)滅菌法和消毒法
(二)洗手法
二、清創(chuàng)術
三、換藥術
四、導尿術
五、直腸指檢法
六、插胃管術
七、膿腫切開引流術
八、急救搬運技術
九、石膏繃帶術
十、氣管切開術
十一、靜脈切開術
十二、氣管內插管術
十三、麻醉
(一)局部麻醉和傳導
阻滯麻醉
表面麻醉
局部浸潤麻醉
環(huán)狀阻滯及套式封
閉法
神經干阻滯麻醉
蛛網膜下腔阻滯麻
醉
硬脊膜外阻滯麻醉
(二)全身麻醉
吸入性全身麻醉
靜脈全身麻醉
十四、陰道后彎隆穿刺術
第三節(jié) 常用護理技術
一、青霉素皮膚過敏試驗
二、破傷風抗毒血清過敏試驗及脫敏注射法
三、結核菌素試驗(OT)
四、皮內注射法
五、皮下注射法
六、肌內注射法
七、靜脈穿刺法
八、鼻飼法
九、洗胃法
十、灌腸法
十一、肛管排氣法
十二、酒精浴
十三、高熱的護理
十四、昏迷的護理
十五、褥瘡的預防和護理
第二章 常用化驗檢查
第一節(jié) 血液檢查
一、血紅蛋白測定
(一)沙利法
(二)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
二、紅細胞計數(顯微鏡計數法)
三、白細胞計數(顯微鏡計數法)
四、白細胞分類計數
五、血小板計數
六、紅細胞沉降率測定(魏氏法)
第二節(jié) 尿液檢查
一、尿常規(guī)檢查
二、尿膽紅素檢驗(哈氏法)
三、尿中尿膽原檢查(歐氏法)
第三節(jié) 糞便檢查
一、糞便常規(guī)檢查
二、糞便其它檢查
第四節(jié) 腦脊液檢驗
第五節(jié) 漿膜腔積液檢驗
第三章 常用儀器檢查
第一節(jié) 心電圖檢查
一、導聯(lián)
二、各波段及測量
三、心電圖的臨床應用范圍
四、分析心電圖程序
五、常見心電圖的診斷
要點與臨床意義
竇性心律
異位心律
傳導異常
心房、心室肥大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
心臟病
第二節(jié) 超聲診斷檢查
一、超聲診斷的物理學基礎
二、超聲診斷的類型及其臨床應用
(一)A型超聲
(二)B型超聲
(三)M型超聲(超聲心動圖)
(四)D型超聲(超聲多普勒)
第三節(jié) X線檢查
一、X線檢查方法
(一)普通檢查(透視和攝片)
(二)特殊檢查(體層和軟x線攝影)
(三)造影檢查
(四)電子計算機體層成像(CT)
二、胸部的X線診斷
(一)呼吸系統(tǒng)X線診斷
(二)循環(huán)系統(tǒng)X線診斷
三、骨、關節(jié)X線診斷
四、腹部X線診斷
(一)急腹癥的X線診斷
(二)胃腸道疾病的x線診斷
(三)膽道系統(tǒng)疾病的X線診斷
五、泌尿系統(tǒng)X線診斷
第四章 輸液與輸血
第一節(jié) 輸液
一、輸液的適應證
二、常用液體的種類和用途
三、嬰兒腹瀉的液體療法
第二節(jié) 輸血
一、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
二、采血術和輸血術
(一)采血術
(二)輸血術
三、輸血及血漿代用品
四、輸血反應
第五章 計劃生育與接生技術
第一節(jié) 計劃生育
一、晚婚
二、避孕
(一)工具避孕
(二)藥物避孕
三、人工流產
(一)吸宮流產術
(二)早孕藥物流產
(三)鉗刮術
(四)中期妊娠引產術
四、絕育術
(一)輸卵管結扎術
(二)輸精管結扎術
五、優(yōu)生與圍生期保健
(一)遺傳病簡介
(二)優(yōu)生咨詢
(三)優(yōu)生措施
(四)圍生期保健
第二節(jié) 接生技術
一、平產的處理
(一)分娩第一期
(二)分娩第二期
(三)分娩第三期
二、家庭接生及急產的處理
三、產褥期注意事項
附錄
附錄一 小兒用藥劑量折算法
附錄二 靜脈注射藥物配伍變化及對抗菌藥有干擾作用的藥物
附錄三 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
附錄四 糖皮質激素的臨床應用
附錄五 臨床醫(yī)學常用法定計量單位與習用單位換算法
附錄六 常用人體檢驗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附錄七 水、電解質代謝和酸堿平衡失調與糾正
附錄八 預防接種
附錄九 消毒、殺蟲、滅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