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治恐怖主義犯罪理論與立法》一書,系趙秉志教授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際恐怖主義犯罪及其法律對策”課題的成果之一,并被納入“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刑法研究所文庫”交付出版。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異常猖獗,世界各國幾乎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到恐怖活動的困擾,以至有人稱其為“政治瘟疫”、“一場永無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戰(zhàn)”。特別是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恐怖主義襲擊后,恐怖主義罪行的懲治問題愈加成為國際社會與各國關注的重點問題。美國“9·11”事件已充分昭示,恐怖主義犯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手法、方式、策劃乃至活動地域都大大超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恐怖活動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恐怖活動的方式也日益翻新。新型恐怖主義犯罪如網絡恐怖、金融恐怖、生化恐怖等已悄然興起并改變與擴大著恐怖活動的內涵和外延,對世界各國、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所帶來的危害日趨廣泛而深刻,實乃普通恐怖活動所無法比擬,也是傳統(tǒng)懲治恐怖主義立法所鞭長莫及的。面對恐怖主義犯罪的威脅與破壞,國際社會已經在世界范圍內逐步形成打擊和懲治恐怖主義罪行的共識,而且大有加強國際合作的趨勢。自1994年至2000年的歷次聯(lián)合國大會都直接或間接地通過了一系列消除國際恐怖主義的措施、宣言和公約,如《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等。這些國際性文件充分發(fā)揮了打擊恐怖主義犯罪的效能。不過,從世界各國原有的懲治恐怖主義犯罪立法的形式與內容上看,都存在著明顯需要補充與完善之處。為此,許多國家迅速行動起來,及時修改、補充與完善本國原有懲治恐怖主義犯罪之立法,以在立法層面作出回應。然而,由于恐怖主義罪行具有國際性、跨國性、有組織性、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和危害嚴重性等特征,在懲治恐怖主義犯罪的過程中,國際社會的應變措施仍然顯得捉襟見肘。中國近年來亦已成為恐怖主義犯罪的屢屢受害者,其中威脅最為嚴重的當屬“東突”民族分離主義的暴力恐怖活動。此外,實踐中常見多發(fā)的惡性恐怖爆炸事件以及其他形式的恐怖活動如綁架、劫機、縱火等,也都嚴重地干擾了國內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社會破壞與損失。雖然我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順應懲治恐怖活動犯罪的現(xiàn)實需要,在美國“9·11”事件之后不久即及時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三)》,對原有懲治恐怖活動犯罪之立法進行了專門的修改和補充,力圖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為懲治與防范恐怖活動犯罪提供更為銳利的法律武器,但通過與國際刑法規(guī)范以及國外相關立法的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懲治恐怖活動犯罪的刑法立法遠未盡善盡美,尚有諸多亟待完善之處。因此,如何有效地打擊、懲治恐怖主義犯罪,已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今國際社會所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同時也已成為刑事法學界亟須應對并深入研究的熱點問題。特別是如何積極認識中國的恐怖活動犯罪之現(xiàn)狀,借鑒國際社會之相關經驗,以完善國內懲治恐怖活動犯罪的刑事立法,更應成為刑事法理論研究之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