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論法的精神(上)

論法的精神(上)

論法的精神(上)

定 價:¥31.40

作 者: (法)孟德斯鳩著;張雁深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標 簽: 理論

ISBN: 9787100005685 出版時間: 1959-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m 頁數(shù): 79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人類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部書:它在出版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面就印行了二十二版,并有了不止一種的外文譯本。耶穌會士反對它,政府主義它,羅馬檢查它,巴黎大學和主教會議要把它列為禁書。然而,正是這樣的一部書,奠定了資產(chǎn)階級的法的理論的基礎,這部書中所闡述的三權分立的思想,至今仍有效地發(fā)揮作用??梢哉f,因為有了這部書,資產(chǎn)階級才懂得革命,西方社會才實現(xiàn)了長治久安。:::::::::::::::::::::著者孟德斯鳩是十八世紀上半葉法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論法的精神》是他的一部重要著作。孟德斯鳩是資產(chǎn)階級法的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他認為法的基礎是人的理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是理想的政治制度。本書在我國早有嚴復的譯本,書名《法意》,對我國資產(chǎn)階級啟蒙運動有重大影響。此次根據(jù)法文原本另行翻譯。::::::::::::::::::::作者簡介: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鳩出生在法國波爾多(Bordeaux)附近拉帕烈德莊園(Chateau de laBrede)。那時候他的名字是查理·路易·德·色貢達(Charles Louis deSecondat)。色貢達這個家族是貴族世家,歷代服務于納瓦爾(Navarre)朝廷。納瓦爾這個王國在九世紀建國,到十七世紀初年已?耆晌ü囊徊糠幀C系濾桂母咦娓腹郝蛄恕懊系濾桂斕亍?。馁p叨豕暮嗬?,也就是后來的法國王亨利四世,把這塊領地升為“伯爵轄地”,以酬其先租服務朝廷的功勞。孟德斯鳩祖父任波爾多議會議長——這是一個可以買賣的世襲職位,后由他的伯父繼承。他的父親拒絕了當教士的機會,選擇了軍人的職業(yè)。1713年父親死;1716年他繼承伯父任波爾多議會議長的職務,并依遣囑承襲了伯父“孟德斯鳩男爵”的尊號,所以他的名宇成為“查理·路易·德·色貢達,拉帕烈德和孟德斯鳩男爵”(CharlesLouis de Secondat,baron de Brede et deMontesquieu)。這個稱號就標記著他的貴州世家的出身。他和加爾文教派的一位有錢的女子結婚;她帶來了十萬鎊嫁資。后來他因為不喜歡議長職務,又因一時需要錢,就把該職務賣掉。這個職務是一筆巨大財產(chǎn),可賣到七八十萬鎊。孟德斯鳩賣了多少錢,今已無考;但據(jù)估計約在六十萬鎊左右。他每年從賣金得到的利息收入達二萬九千鎊之多。這就使他的家庭經(jīng)濟生活過得十分富裕。他年輕時代專攻法律,也當過律師,又有政治經(jīng)驗,但他也很喜歡歷史、哲學、自然科學等多種學問。他既好學,又有經(jīng)濟力量和充裕的時間去周游列國,吸收經(jīng)驗和知識,從事著述,終于完成?恕堵鄯ǖ木瘛氛庋匾鬧鰲?他在1755年2月10日死去。::::::::::::::::::::背景:孟德斯鳩的進步的社會學說主要集中在三本代表性的著作里。I、《波斯人信札》這是他在1721年化名“彼爾·馬多”(PierreMarteau)出版的。這時他已經(jīng)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十三年了,已當過律師,又在波爾多議會工作了七年,并在議會中當了議長三年;他對法國的政治、社會的腐敗已有了具體的認識,并深感不滿;所以他在這本書里假托了兩個周游歐洲的波斯貴族的彼此通信,以及他們和朋友、愛人、仆人等的通信,從不同地位與角度,對法國當時的社會進行抨擊。《波斯人信札》出版后大為流行;孟德斯鳩由一個省的人物一躍而為全國注目的人物了。但是這本書卻引起了統(tǒng)治階極的不滿。國王路易十五(1710—1774)依據(jù)佛洛里(A.H.Fleury)(1654—1743)紅衣主教的報告,曾一度無理地拒絕批準孟德斯鳩為法國科學院院士,就是明證。II、《羅馬盛衰原因論》上書出版后,孟德斯鳩就繼續(xù)研究政治、法律問題。1726年連議長也不當了;旋即到各國旅行考察,回國后自1731年起三年閉門不出,整理所搜集的資料,專事著述,1734年就出版《羅馬盛衰原因論》。這本書雖然不象《波斯人信札》那樣風行,但卻是一本更嚴肅的著作。它是《論法的精神》的前奏,并且在思想上和后者有緊密的聯(lián)系。III、《論法的精神》這本書是1748年出版的;是孟德斯鳩一生辛勤研究的最后成果;是他的理論的總結。比其前兩部著作,內(nèi)容更為豐富,體系更為完整、嚴密,是他著作中最重要、影響最大的一本;是亞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粽合性的政治學著作;是到他的時代為止最進步的政治理論書。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1.法律的定義、法律和政體的關系、政體的種類和它們各自的原則。(1—10章)2.政治自由和分權學說、英國的范例。(11—13章)3.地理與政法關系的學說及各種推論。(14—19章)4.工業(yè)、商業(yè)、人口、宗教等問題。(20—25章)5.羅馬和法國法律的變革、關于封建法律的學亂(27—28,30—31章)6.一般性結論。(26和29章)這本書出版后,轟動一時,不到兩年印行了二十二版,又有許多外文譯本。但是這本書卻引起了反動統(tǒng)治階級,尤其是教會的異常嫉恨;耶穌會士反對它;詹森會士對它進行野蠻的攻擊;政府注意它;羅馬檢查它;巴黎大學和主教會議要把它列?欏C系濾桂卮鷲廡┕セ?,在1750年匿名發(fā)表了《為〈論法的精神〉辯護與解釋》一文,再版時又增加了一些“解釋”。這在我們的譯本里可以看到。::::::::::::::::::::請讀片斷:中華帝國對于我在上面所說的一切,人們可能有所非難,所以我在未結束本章之前,必須加以回答。我們的傳教士們告訴我們,那個幅員廣漠的中華帝國的政體是可稱贊的,它的政體的原則是畏懼、榮譽和品德兼而有之。那末,我所建立的三種政體的原則的區(qū)別便毫無意義了。但是我不曉得,一個國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還能有什么榮譽可說呢。加之,我們的商人從沒有告訴我們教士們所談的這種品德;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商人們所說的關于那里的官吏們的掠奪行為。我還可以找出知名人士安遜勛爵作見證。此外,巴多明神父的書簡,敘述皇帝懲辦了幾個親王,因為他們皈依基督教,惹起皇帝的不快。這些書簡使我們看到那里經(jīng)常施行的暴政,和依據(jù)常例——也就是無情地——對人性進行殘害的大略情形。我們還有德麥蘭和巴多明神父關于談論中國政府的書簡。?詼亮思父齪芎系覽淼奈蝕鷸?,奇異之點便都消逝了。是不是我們的教士們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為在那里,不斷地行使單一的個人意志,使他們受到了感動呢?教士們自己就是在受著〔教皇〕單一的個人意志的統(tǒng)治,所以在印度諸王的朝廷里,他們也極愿意看到同樣的統(tǒng)治。因為,他們到那里去的使命只是要提倡巨大的變革,那末要說服君主們使相信君主自己什么都能夠做,總比說服人民使相信人民自己什么都能忍受,要容易些。然而,就是在錯誤的認識本身中也常有某些真實存在。由于特殊的情況,或者是絕無僅有的情況。中國的政府可能沒有達到它所應有的腐敗程度。在這個國家里,主要來自氣候的物理原因曾經(jīng)對道德發(fā)生了有力的影響,并做出了各種奇跡。中國的氣候異樣地適宜于人口的繁殖。那里的婦女生育力之強是世界上任何地方所沒有的。最野蠻的暴政也不能使繁殖的進程停止。在那里,君主不能象法老一樣地說,“讓我們明智地壓迫他們吧!”他只好歸結到尼祿的愿望:希望全人類只有一個首領。中國雖然有暴政,但是由于氣候的原因,中國的人口將永遠地繁殖下去,并戰(zhàn)勝暴政。中國和所有其他產(chǎn)米的國家一樣,常常會發(fā)生饑荒。當人民要餓死的時候;他們便逃往四方去謀生;結果各地盜賊便三三五五結伙成群了。多半的賊幫都在初期就被消滅了;其他的增大起來,可是又被消滅了。但在那么多而且又那么遙遠的省份里,就可能有一幫恰巧成功了。它便維持下去。壯大起未,把自己組織成為軍事團體,直接向首都進軍,首領便登上寶座。在中國,腐敗的統(tǒng)治很快便受到懲罰。這是事物的性質(zhì)自然的結果。人口這樣眾多,如果生計困乏便會突然發(fā)生紛亂。在別的國家,改革弊政所以那么困難,是因為弊政的影響不那么明顯,不象在中國那樣,君主受到急遽的顯著的警告。中國的皇帝所感悟到的和我們的君主不同。我們的君主到,如果他統(tǒng)治得不好的話,則來世的幸福少,今生的權力和?聘灰慘?。但是中国的粚嵺知叼仯染J持蔚貌緩玫幕?,就要喪失他的帝國和生命。中國雖然有棄嬰的事情,但是它的人口卻天天在增加。所以需要有辛勤的勞動,使土地的生產(chǎn)足以維持人民的生活。這需要有政府的極大的注意。政府要財時刻刻關心,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勞動而不必害怕別人奪取他的勞苦所得。所以這個政府與其說是管理民政,毋寧說是管理家政。這就是人們時常談論的中國的那些典章制度之所由來。人們曾經(jīng)想使法律和專制主義并行,但是任何東西和專制主義聯(lián)系起來,便失掉了良己的力量。中國的專制主義。在禍患無窮的壓力之下,雖然曾經(jīng)愿意給自己帶上鎖鏈,但都徒勞無益;它甩自己的鎖鏈武裝了自己,而變得更為兇暴。因此,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沒有這么遼闊,政府的專制的精神也許稍為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正相反。

作者簡介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鳩出生在法國波爾多(Bordeaux)附近拉帕烈德莊園(ChateaudelaBrede)。那時候他的名字是查理·路易·德·色貢達(CharlesLouisdeSecondat)。色貢達這個家族是貴族世家,歷代服務于納瓦爾(Navarre)朝廷。納瓦爾這個王國在九世紀建國,到十七世紀初年已完全成為法國的一部分。孟德斯鳩的高祖父購買了“孟德斯鳩領地”。納瓦爾王國的亨利三世,也就是后來的法國王亨利四世,把這塊領地升為“伯爵轄地”,以酬其先租服務朝廷的功勞。孟德斯鳩祖父任波爾多議會議長——這是一個可以買賣的世襲職位,后由他的伯父繼承。他的父親拒絕了當教士的機會,選擇了軍人的職業(yè)。1713年父親死;1716年他繼承伯父任波爾多議會議長的職務,并依遣囑承襲了伯父“孟德斯鳩男爵”的尊號,所以他的名宇成為“查理·路易·德·色貢達,拉帕烈德和孟德斯鳩男爵”(CharlesLouisdeSecondat,barondeBredeetdeMontesquieu)。這個稱號就標記著他的貴州世家的出身。他和加爾文教派的一位有錢的女子結婚;她帶來了十萬鎊嫁資。后來他因為不喜歡議長職務,又因一時需要錢,就把該職務賣掉。這個職務是一筆巨大財產(chǎn),可賣到七八十萬鎊。孟德斯鳩賣了多少錢,今已無考;但據(jù)估計約在六十萬鎊左右。他每年從賣金得到的利息收入達二萬九千鎊之多。這就使他的家庭經(jīng)濟生活過得十分富裕。他年輕時代專攻法律,也當過律師,又有政治經(jīng)驗,但他也很喜歡歷史、哲學、自然科學等多種學問。他既好學,又有經(jīng)濟力量和充裕的時間去周游列國,吸收經(jīng)驗和知識,從事著述,終于完成了《論法的精神》這樣重要的著作。他在1755年2月10日死去。

圖書目錄

張雁深:孟德斯鳩和他的著作
張雁深:關于譯本的簡單說明
孟德斯鳩生平大事年表
孟德斯鳩論著舉要
著者原序
著者的幾點說明
第一卷
 第一章 一般的法
  第一節(jié) 法和一切存在物的關系
  第二節(jié) 自然法
  第三節(jié) 人為法
 第二章 由政體的性質(zhì)直接引申出來的法律
  第一節(jié) 三種政體的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共和政體和與民主政治有關的法律
  第三節(jié) 與貴族政治的性質(zhì)有關的法律
  第四節(jié) 法律與君主政體性質(zhì)的關系
  第五節(jié) 與專制政體的性質(zhì)有關的法律
 第三章 三種政體的原則
  第一節(jié) 政體的性質(zhì)和政體的原則的區(qū)別
  第二節(jié) 各種政體的原則
  第三節(jié) 民主政治的原則
  第四節(jié) 貴族政治的原則
  第五節(jié) 品德絕非君主政體的原則
  第六節(jié) 君主政體里什么代替了品德
  第七節(jié) 君主政體的原則
  第八節(jié) 榮譽絕不是專制國家的原則
  第九節(jié) 專制政體的原則
  第十節(jié) 在寬政與暴政國家中服從的區(qū)別
  第十一節(jié) 總結
 第四章 教育的法律應該和政體的原則相適應
  第一節(jié) 教育的法律
  第二節(jié) 君主國的教育
  第三節(jié) 專制政體的教育
  第四節(jié) 古今教育效果的差異
  第五節(jié) 共和政體的教育
  第六節(jié) 希臘的一些制度
  第七節(jié) 這些奇特的法制適合什么地方呢
  第八節(jié) 為古人關于風俗的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進一解
 第五章 立法應與政體的原則相適應
  第一節(jié) 本章的主旨
  第二節(jié) 在政治的國家中品德的意義
  第三節(jié) 在民主政治之下,愛共和國的意義是什么
  第四節(jié) 怎樣激勵愛平等和愛儉樸
  第五節(jié) 在民主政治之下,法律應如何建立平等
  第六節(jié) 在民主政治之下,法律應如何培養(yǎng)儉樸
  第七節(jié) 維護民主原則的其他方法
  第八節(jié) 在貴族政治之下,法律應如何與政體的原則相適應
  第九節(jié) 在君主政體之下,法律應如何與原則相適應
  第十節(jié) 君主政體施政的敏捷
  第十一節(jié) 君主政體的優(yōu)越性
  第十二節(jié) 續(xù)前
  第十三節(jié) 專制主義的意義
  第十四節(jié) 法律應如何與專制政體的原則相適應
  第十五節(jié) 續(xù)前
  第十六節(jié) 權力的授予
  第十七節(jié) 禮物
  第十八節(jié) 元首的恩賞
  第十九節(jié) 三種政體原則的一些新的推論
 第六章 各政體原則的結果和民、刑法的繁簡、判決的形式、處刑等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各種政體民法的繁簡
  第二節(jié) 各種政體刑法的繁簡
  第三節(jié) 在什么政體與情況之下法官應按照法律的明文斷案
  第四節(jié) 裁判的方式
  第五節(jié) 在什么政體之下元首可以當裁判官
  第六節(jié) 君主國的大臣們不應審案
  第七節(jié) 單一的審判官
  第八節(jié) 各種政體下的控訴方式
  第九節(jié) 各種政體刑罰的輕重
  第十節(jié) 古代法國的法律
  第十一節(jié) 人民有品德便可以簡化刑罰
  第十二節(jié) 刑罰的力量
  第十三節(jié) 日本法律的軟弱
  第十四節(jié) 羅馬元老院的精神
  第十五節(jié) 羅馬法關于刑罰的規(guī)定
  第十六節(jié) 罪與刑間的適當比例
  第十七節(jié) 拷問
  第十八節(jié) 罰金和肉刑
  第十九節(jié) 報復刑的法律
  第二十節(jié) 子罪坐父
  第二十一節(jié) 君主的仁慈
 第七章 政體原則與節(jié)儉法律、奢侈以及婦女身份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奢侈
  第二節(jié) 民主政治的節(jié)儉法律
  第三節(jié) 貴族政治的節(jié)儉法律
  第四節(jié) 君主政體的節(jié)儉法律
  第五節(jié) 在什么情況下節(jié)儉法律對君主國有用
  第六節(jié) 中國的奢侈
  第七節(jié) 中國因奢侈而必然產(chǎn)生的后果
  第八節(jié) 婦女的貞操
  第九節(jié) 各種政體下婦女的身份地位
  第十節(jié) 羅馬人的家庭法庭
  第十一節(jié) 羅馬的法律怎樣隨著政體而改變
  第十二節(jié) 羅馬對婦女的監(jiān)護
  第十三節(jié) 羅馬皇帝所設立的對婦女淫亂的刑罰
  第十四節(jié) 羅馬人的節(jié)儉法律
  第十五節(jié) 不同政制下的妝奩和婚姻上的財產(chǎn)利益
  第十六節(jié) 撒姆尼特人的一種良好習慣
  第十七節(jié) 婦女執(zhí)政
 第八章 三種政體原則的腐化
  第一節(jié) 本章的大意
  第二節(jié) 民主政治原則的腐化
  第三節(jié) 極端平等的精神
  第四節(jié) 人民腐化的特殊原因
  第五節(jié) 貴族政治原則的腐化
  第六節(jié) 君主政體原則的腐化
  第七節(jié) 續(xù)前
  第八節(jié) 君主政體原則腐化的危險
  第九節(jié) 貴族如何傾向于擁護王室
  第十節(jié) 專制政體原則的腐化
  第十一節(jié) 政體原則的健全和腐化的自然結果
  第十二節(jié) 續(xù)前
  第十三節(jié) 誓言在有品德的人民中的效力
  第十四節(jié) 政制最輕微的變更如何會使原則受到破壞
  第十五節(jié) 保持三原則極有效的方法
  第十六節(jié) 共和國政體的特質(zhì)
  第十七節(jié) 君主政體的特質(zhì)
  第十八節(jié) 西班牙君主政體的特殊情況
  第十九節(jié) 專制政體的特質(zhì)
  第二十節(jié) 以上各節(jié)的結論
  第二十一節(jié) 中華帝國
第二卷
 第九章 法律與防御力量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共和國如何謀取安全
  第二節(jié) 聯(lián)邦應由同性質(zhì)的國家尤其應由共和國組成
  第三節(jié) 聯(lián)邦共和國的其他要素
  第四節(jié) 專制國家如何謀取安全
  第五節(jié) 君主國如何謀取安全
  第六節(jié) 一般國家的防御力量
  第七節(jié) 一些思考
  第八節(jié) 在一個國家的防御力量不及它的攻擊力量場合
  第九節(jié) 相對的國力
  第十節(jié) 鄰邦的軟弱
 第十章 法律與攻擊力量的關系
  第一節(jié) 攻擊力量
  第二節(jié) 戰(zhàn)爭
  第三節(jié) 征服的權利
  第四節(jié) 被征服民族可以得到的一些好處
  第五節(jié) 西拉庫賽王——哲隆
  第六節(jié) 共和國進行征服的場合
  第七節(jié) 續(xù)前
  第八節(jié) 續(xù)前
  第九節(jié) 君主國征服鄰邦的場合
  第十節(jié) 一個君主國征服另一個君主國的場合
  第十一節(jié) 被征服民族的風俗
  第十二節(jié) 居魯士的一項法律
  第十三節(jié) 查理十二世
  第十四節(jié) 亞歷山大
  第十五節(jié) 保持征服地的新方法
  第十六節(jié) 專制國家進行征服的場合
  第十七節(jié) 續(xù)前
 第十一章 規(guī)定政治自由的法律和政制的關系
  第一節(jié) 本章大旨
  第二節(jié) 自由一詞的各種涵義
  第三節(jié) 什么是自由
  第四節(jié) 續(xù)前
  第五節(jié) 各種國家的目的
  第六節(jié) 英格蘭政制
  第七節(jié) 我們所熟悉的君主國
  第八節(jié) 關于君主政體,古人為什么沒有很清楚的概念
  第九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想法
  第十節(jié) 其他政治家的想法
  第十一節(jié) 希臘英雄時代的國王
  第十二節(jié) 羅馬君王的政體及其三權的劃分
  第十三節(jié) 對于驅(qū)逐國王后的羅馬國家的總看法
  第十四節(jié) 國王被逐后三權的劃分如何開始變化
  第十五節(jié) 羅馬如何在共和國極盛時期突然喪失了自由
  第十六節(jié) 羅馬共和國的立法權
  第十七節(jié) 羅馬共和國的行政權
  第十八節(jié) 羅馬政府中的司法權
  第十九節(jié) 羅馬各領地的政府
  第二十節(jié) 本章結語
 第十二章 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和公民的關系
  第一節(jié) 本章大意
  第二節(jié) 公民的自由
  第三節(jié) 續(xù)前
  第四節(jié) 依犯罪的性質(zhì)量刑有利于自由
  第五節(jié) 某些控告要特別和緩、審慎
  第六節(jié) 男色罪
  第七節(jié) 大逆罪
  第八節(jié) 褻瀆神圣和大逆兩罪名的濫用
  第九節(jié) 續(xù)前
  第十節(jié) 續(xù)前
  第十一節(jié) 思想
  第十二節(jié) 不謹慎的言詞
  第十三節(jié) 文字
  第十四節(jié) 懲罰犯罪時對廉恥的破壞
  第十五節(jié) 釋放奴隸以控告主人
  第十六節(jié) 大逆罪的誣告
  第十七節(jié) 陰謀的揭發(fā)
  第十八節(jié) 共和國對大逆罪懲罰過度是如何危險的事
  第十九節(jié) 共和國如何停止自由的行使
  第二十節(jié) 共和國中有利于公民自由的法律
  第二十一節(jié) 共和國對待債務人法律的殘酷
  第二十二節(jié) 君主國里破壞自由的東西
  第二十三節(jié) 君主國的密探
  第二十四節(jié) 匿名信
  第二十五節(jié) 君主國的統(tǒng)治方法
  第二十六節(jié) 君主國的君主應該易于接近
  第二十七節(jié) 君主的善行
  第二十八節(jié) 君主須尊重臣民
  第二十九節(jié) 專制政體下可給予人們少許自由的民事法規(guī)
  第三十節(jié) 續(xù)前
 第十三章 賦稅、國庫收入的多寡與自由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國家的收入
  第二節(jié) 說重稅本身是好的這種推理法是笨拙的
  第三節(jié) 有農(nóng)奴的國家的賦稅
  第四節(jié) 有農(nóng)奴的共和國家
  第五節(jié) 有農(nóng)奴的君主國家
  第六節(jié) 有農(nóng)奴的專制國家
  第七節(jié) 無農(nóng)奴制度的國家的賦稅
  第八節(jié) 如何保持這種錯覺
  第九節(jié) 一種惡劣的賦稅
  第十節(jié) 賦稅的輕重應視政體的性質(zhì)而定
  第十一節(jié) 沒收
  第十二節(jié) 賦稅輕重和自由的關系
  第十三節(jié) 什么政體可以增加賦稅
  第十四節(jié) 賦稅的性質(zhì)和政體的關系
  第十五節(jié) 自由的濫用
  第十六節(jié) 回教徒的征服戰(zhàn)爭
  第十七節(jié) 擴軍
  第十八節(jié) 賦稅的蠲免
  第十九節(jié) 包稅和國家直接征稅,哪種辦法最有利于君民
  第二十節(jié) 包稅人
第三卷
 第十四章 法律和氣候的性質(zhì)的關系
  第一節(jié) 本章大意
  第二節(jié) 人怎樣因氣候的差異而不同
  第三節(jié) 某些南方人民性格上的矛盾
  第四節(jié) 東方各國的宗教、風俗、習慣和法律持久不變的原因
  第五節(jié) 不和氣候的弱點抗爭的是壞的立法者
  第六節(jié) 熱帶的農(nóng)業(yè)
  第七節(jié) 僧侶制度
  第八節(jié) 中國的良好風俗
  第九節(jié) 鼓勵勤勞的方法
  第十節(jié) 關于人民節(jié)酒的法律
  第十一節(jié) 關于氣候疾病的法律
  第十二節(jié) 反對自殺的法律
  第十三節(jié) 英國氣候的影響
  第十四節(jié) 氣候的其他影響
  第十五節(jié) 氣候不同,法律對人民的信任程度也不同
 第十五章 民事奴隸制的法律和氣候的性質(zhì)的關系
  第一節(jié) 民事奴隸制
  第二節(jié) 羅馬法學家與奴役權的起源
  第三節(jié) 奴役權的另一個起源
  第四節(jié) 奴役權的又一個起源
  第五節(jié) 對黑人的奴役
  第六節(jié) 奴役權的真正起源
  第七節(jié) 奴役權的另一個起源
  第八節(jié) 奴隸制對我們是無益的
  第九節(jié) 一般建立了民事的自由的國家
  第十節(jié) 奴隸制的種類
  第十一節(jié) 關于奴隸制法律應該做什么
  第十二節(jié) 奴隸制的弊端
  第十三節(jié) 奴隸眾多的危險
  第十四節(jié) 武裝的奴隸
  第十五節(jié) 續(xù)前
  第十六節(jié) 政治寬和的國家所應采取的防備措施
  第十七節(jié) 主奴關系的法規(guī)
  第十八節(jié) 奴隸的釋放
  第十九節(jié) 脫離奴籍的人和太監(jiān)
 第十六章 家庭奴隸制的法律和氣候的性質(zhì)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家庭的奴役
  第二節(jié) 南方國家里兩性間天然存在的不平等
  第三節(jié) 多妻和贍養(yǎng)能力的密切關系
  第四節(jié) 多偶制和它的各種情況
  第五節(jié) 馬拉巴爾一項法律的原由
  第六節(jié) 多偶制本身
  第七節(jié) 多妻的平等待遇
  第八節(jié) 男女隔離
  第九節(jié) 家政與國政的關系
  第十節(jié) 東方的道德原則
  第十一節(jié) 與多偶制無關的家庭奴役
  第十二節(jié) 天然的貞操
  第十三節(jié) 嫉妒
  第十四節(jié) 東方治家的方式
  第十五節(jié) 離婚和休婚
  第十六節(jié) 羅馬人的休婚和離婚
 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的法律和氣候的性質(zhì)的關系
  第一節(jié) 政治奴役
  第二節(jié) 各民族勇怯的不同
  第三節(jié) 亞洲的氣候
  第四節(jié) 上述情況的后果
  第五節(jié) 亞歐北方民族都從事征略而結果不同
  第六節(jié) 關于“亞洲的奴役”與“歐洲的自由”的另一個自然原因
  第七節(jié) 非洲與美洲
  第八節(jié) 帝國的首都
 第十八章 法律和土壤的性質(zhì)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土壤的性質(zhì)怎樣影響法律
  第二節(jié) 續(xù)前
  第三節(jié) 怎樣的國家土地開墾得最好
  第四節(jié) 國家土地肥瘠的其他結果
  第五節(jié) 島嶼的人民
  第六節(jié) 由人的勤勞建立的國家
  第七節(jié) 人類的勤勞
  第八節(jié) 法律的一般關系
  第九節(jié) 美洲的土壤
  第十節(jié) 人口和謀生方式的關系
  第十一節(jié) 野蠻和半野蠻的民族
  第十二節(jié) 不耕種土地的民族間的國際法
  第十三節(jié) 不耕種土地的民族的民法
  第十四節(jié) 不耕種土地的民族的政治狀態(tài)
  第十五節(jié) 懂得使用貨幣的民族
  第十六節(jié) 不懂得使用貨幣的民族的民法
  第十七節(jié) 不使用貨幣的民族的政治性的法律
  第十八節(jié) 迷信的力量
  第十九節(jié) 阿拉伯人的自由和韃靼人所受的奴役
  第二十節(jié) 韃靼人的國際法
  第二十一節(jié) 韃靼人的民法
  第二十二節(jié) 日耳曼人的一種民法
  第二十三節(jié) 法蘭克君王們的長發(fā)
  第二十四節(jié) 法蘭克君王們的婚姻
  第二十五節(jié) 查爾 第立克王
  第二十六節(jié) 法蘭克君王們的成年
  第二十七節(jié) 續(xù)前
  第二十八節(jié) 日耳曼人如何收養(yǎng)義子
  第二十九節(jié) 法蘭克君王的殘酷性
  第三十節(jié) 法蘭克的全國議會
  第三十一節(jié) 黎明時代僧侶的威權
 第十九章 法律和構成一個民族的一般精神、風俗與習慣的那些原則的關系
  第一節(jié) 本章的主題
  第二節(jié) 要接受最好的法律,人民的思想準備是如何的必要
  第三節(jié) 暴政
  第四節(jié) 一般的精神
  第五節(jié) 應如何注意不變更一個民族的一般的精神
  第六節(jié) 不應該什么都要改正
  第七節(jié) 雅典人和拉棲代孟人
  第八節(jié) 社交性格的后果
  第九節(jié) 民族的虛榮與驕傲
  第十節(jié) 西班牙人和中國人的性格
  第十一節(jié) 一點意見
  第十二節(jié) 專制國家的禮儀和風俗
  第十三節(jié) 中國人的禮儀
  第十四節(jié) 改變一個國家的風俗和習慣有什么自然的方法
  第十五節(jié) 家政對國政的影響
  第十六節(jié) 有些立法者怎樣把支配著人類的各種原則混淆了
  第十七節(jié) 中國政體的特質(zhì)
  第十八節(jié) 推論
  第十九節(jié) 中國人如何實現(xiàn)宗教、法律、風俗、禮儀的這種結合
  第二十節(jié) 為中國人的一種矛盾現(xiàn)象進一解
  第二十一節(jié) 法律應該怎樣和風俗禮儀發(fā)生關系
  第二十二節(jié) 續(xù)前
  第二十三節(jié) 法律如何隨從風俗
  第二十四節(jié) 續(xù)前
  第二十五節(jié) 續(xù)前
  第二十六節(jié) 續(xù)前
  第二十七節(jié) 法律如何有助于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性格的形成
原編者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