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藝術理論中國藝術結構論

中國藝術結構論

中國藝術結構論

定 價:¥25.00

作 者: 趙建軍著
出版社: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藝術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4030049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 291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并論證了一個令我們很感興趣的問題,既中國藝術結構作為中國藝術的本原與本體如何可能。從研究中國文化、哲學之理念問題進入,認為“中國藝術結構的所有表征無不取決于文化與哲學觀點的深層律動”,并研究巫文化與中國藝術結構之關系問題。本書預設了一個前提,即將中國原古巫文化,看作“具備著中國文化最早的文化構造意識與方式”。將原古巫文化看作中國最早成熟的一種典型的文化形態(tài)及其文化結構,體現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中所言“藝術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之關于藝術及其結構發(fā)生的理念與思路,并從巫文化的基因,探討中國藝術美飾象結構意識的起始,又從巫術操作之審美結構性因子,討論中國藝術審美結構與“巫”結構的“異質同構”性,揭示中國藝術結構本原意義上的人文時間性,富于啟發(fā)。本書從“流觀”與“興”之角度,研究中國藝術結構的胚胎模型,論證“作為一種觀察方式與思維方式”的“流觀”與在思維結構上作為“流觀的深化”的“興”,是基于巫文化之根因的中國藝術結構“詩性智慧”展開與實現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作者運用結構分析的方法對中國藝術結構問題進行了成功的解讀,而不是照搬來自西方的結構主義。注重關于論題的結構分析,但是并沒有也不是那種空疏的所謂關于“形上”的分析,而是體現了作者的時間意識,并將這種意識貫穿到歷史、人文領域的中國藝術結構的研究之中。對中國藝術結構傳承與變遷的探討,滲透著一種歷史時間意識,關于歷史文人化人格的結構呈示的論述,將藝術結構的深度蘊涵從本體層面聯結到具象層面,給全書以渾然一體之感,也深化了中國藝術結構精蘊的理論性與系統性。

作者簡介

  趙建軍,1958年生,內蒙古臨河入。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學士,山東師范大學文藝學碩士,復旦大學文藝學(中國美學)博士。常熟理工學院教授。出版《知識論與價值論美學》、《美的代碼與意蘊》等美學、藝術學專著四部,在《學術月刊》、《復旦學報》、《文史哲》、《四川大學學報》、《江海學刊》等發(fā)表美學論文60篇,近年主要從事佛學美學和中國美學研究。

圖書目錄

緒論:從文化、哲學到中國藝術結構的構制本身
一 本源問題
二 特質問題
三 構制問題
四 變遷問題
五 傳承問題
第一章 中國藝術結構的本源
第一節(jié) 巫文化與中國藝術結構
 一 觀感體驗與結構沖動
 二 巫文化的美飾象征結構意識
 三 巫文化操作的審美結構意義
第二節(jié) 中國藝術結構的胚胎模型
 一 “流觀”的藝術結構意味
 二 “興”的藝術結構意味
第二章 中國藝術結構的機制整合
第一節(jié) 早期藝術結構的機制轉換
 一 美飾結構機制轉換
 二 功能結構機制轉換
 三 象征結構機制轉換
第二節(jié) 早期藝術結構的機制整合
 一 形態(tài)整合:主體性·流動性·示意性
 二 質性整合:媒介質性與文化質性
 三 趣整合:太極·程序·形意
第三章 中國藝術結構的特質蘊涵
第一節(jié) 空靈婉曲的布局特征
 一 情文融一的審美立意
 二 虛實回環(huán)的辯證思維
 三 言像意象的動態(tài)整合
 四 愉悅驅動的結構制因
第二節(jié) 超跋雋永的審美韻律
 一 韻與律概念的歷史考察
 二 從動態(tài)機制說韻律概念
 三 關于氣韻與風骨
 四 關于象與意韻
第四章 中國藝術結構的構制規(guī)則
第一節(jié) 悟想與數術
 一 “悟”與“數”及相關意涵
 二 數術主觀化的意念流程
第二節(jié) 賦形與寫意
 一 賦形與寫意的構制意義
第三節(jié) 圓融與方合
 一 “圓”與“方”的概念內涵
 二 “圓融”與思維結構
 三 “方合”與結構造型
……
第五章 中國藝術結構的傳承變遷
余論:中國藝術結構的現代拓展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