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太白別傳》為學術性傳記。其所以取名“別傳”者,蓋欲有別于兩《唐書》本傳及《唐才子傳》(皆太簡略,所傳僅及傳主事跡萬分之一);亦有別于筆者早年所撰之《李白傳》(文學小傳而已,僅及太白之門庭,遠未能窺其堂奧);書中關于傳主生平及作品之見解,更與古今諸家多有不同。故日“別傳”也。二、《李太白別傳》按年代先后分為十三章,每章介紹傳主生平一段,或三年五年,或十年八年不等。每章之下分數節(jié),每節(jié)或介紹生平二三事,或介紹作品若干首,或兼而有之。重要代表作以專節(jié)詮釋之。三、《李太白別傳》所引李白作品,以清代注家王琦《李太白文集》乾隆刊本為底本。其他版本擇善而從,特別重要異文出校。四、《李太白別傳》所引李白作品,最重要者移錄全文,并加注釋、串講、箋評、考證,以至今譯。總之,竭澤而漁,盡心而止。較重要者錄全文加串講,一般僅引題目點明旨要。五、底本組詩,如《古風五十九首》,本非一時所作?!独钐讋e傳》在引用時,以其首句為題,題后加括號標明其原屬。六、在述及李白事跡時,一般皆先出示當時年代,其后括號內注以公元紀年,并標明李白年齡。若未標明年齡者,讀者可從公元紀年后兩位數得知。如開元三年(715),李白即十五歲。七、在述及李白行蹤時,一般皆先出示唐代地名。開元時稱與天寶時稱同時標出,如“徐州(彭城郡)”,即開元時稱為徐州,天寶時稱為彭城郡,其后盡可能出示今地名。書末附有李白行蹤古今地名對照表,以備查閱。八、《李太白別傳》中所謂“拙編”,即《李太白別傳》作者忝任主編,并與薛天緯、閻琦、房日晰共同編撰之《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李太白別傳》多所賴焉。但亦有不少見解與該書不完全一致,如幽州之仃、三入長安、李杜重逢等,尤其在“從磷”冤案上,則多是新近出以己意者。九、當代諸家,導夫先路,《李太白別傳》不時擇善而從。但在引用或商榷時,為求文字簡潔,一律用簡稱。如詹鏌先生主編之《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簡稱“詹本”或“詹說”;瞿蛻園、朱金城先生主編之《李白集校注》,簡稱“瞿朱本”或“瞿朱云”;郁賢皓先生編著之《李白叢考》《李白選集》,簡稱“郁考”,“郁本”等等。謹致謝忱,恕不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