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道教生命的追求:陳攖寧與近現(xiàn)代中國道教

生命的追求:陳攖寧與近現(xiàn)代中國道教

生命的追求:陳攖寧與近現(xiàn)代中國道教

定 價:¥28.00

作 者: 吳亞魁著
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叢編項: 上海欽賜仰殿道觀道教文化叢書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32618507 出版時間: 2005-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36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圖書目錄序一(丁常云) 序二(陳耀庭) 引言:“賢者作矣,道將興矣” 上篇 第一章 上下求索(1880—1911) 一、道教百年回眸 二、幼讀儒書 三、髫齡學道 四、罹患癆疾 五、二十學道 六、出佛入道 七、曇鸞有四錯 第二章 大隱市朝(1912—1949) 一、閱《道藏》全書 二、三十學佛 三、初為人師 四、仙眷天成 五、廬山乩壇緣起 六、天仙降壇實錄 七、四十又學道 八、翼化堂善書局 九、專門仙學雜志 十、不愿做“自了漢” 十一、小隱林藪 十二、僻居南石橋 十三、刻經(jīng)會顧問 十四、道教會緣起 十五、仙學院教授 十六、期盼聯(lián)合 十七、《仙道月報》主筆 十八、雙星輝映 十九、講道紫陽宮 二十、“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廿一、“惟一”入室弟子 廿二、流離于戰(zhàn)亂中 第三章 晚歲余暉(1949—1969) 一、道教的新生 二、暫居杭州 三、傳習靜功 四、團體成立 五、負責有人 六、情系白云觀 七、任重道遠 八、創(chuàng)辦道協(xié)研究室 九、創(chuàng)辦《道協(xié)會刊》 十、創(chuàng)辦道教徒進修班 十一、譽滿杏林 十二、與李約瑟的一次會見 十三、政協(xié)直言話今昔 十四、兩種看法 十五、憂憤而逝 十六、二十年后 十七、身后的哀榮下篇 第一章 獨到的學說 一、道學傳承 二、何謂“仙學” 1.仙學的定義 2.仙學的歷史 3.仙學的派別 4.仙學的特質(zhì) 5.仙學的作用 6.仙學之我見 三、論道、道家與道教 四、儒釋道仙之異同 第二章 精湛的研究 一、道教修煉 1.(《孫不二女丹詩注》 2.《(黃庭經(jīng)>講義》 3.《口訣鉤玄錄》 4.《(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 5.男女丹功之異同 二、道教歷史 1.《道教起源》 2.《問題考證》 三、道教經(jīng)籍 1.《(老子> 第五十章 研究)) 2.《分章 標旨》 3.《(太平經(jīng)>的前因與后果》 四、《道藏》書目分類 第三章 卓著的貢獻 一、道教刊物 二、道教教育 三、道教組織 第四章 深邃的思想 一、“科學化唯物派的神仙信仰者” 二、“重研究,不重崇拜” 三、“弘揚道教,即所以救國” 四、“復興道教大綱” 五、結語附錄一:陳攖寧自傳附錄二:陳攖寧著述年表附錄三:陳攖寧研究資料索引后記 書摘清光緒六年(1880)12月19日,該是處于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一聲嬰兒的呱呱墜地聲,打破了寒冬的寂寥和小巷的靜謐,祖籍安徽省懷寧縣洪鎮(zhèn)鄉(xiāng)新陳埂、世居安慶蘇家巷的陳家又添了,一位男孩,這位男孩不是別人,他就是日后成為著名道教學者的陳攖寧。不過當時,他還不叫陳攖寧。 余仲玨女士《陳攖寧先生傳略》稱譽安慶的陳家“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書香門第、道德世家,以儒應世治家,以道修身養(yǎng)命?!?但關于安慶陳家,我們實在知之不多。從《陳攖寧自傳》等有限的資料中,我們略可窺知:父鏡波,清朝舉人,“以教書為職業(yè),家中設館授徒”,且兼好仙道;叔祖為當?shù)孛t(yī),復精于仙學。這個家庭,為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讀書習文的條件,提供了搜求不易、極難獲見的丹經(jīng)道書;這個家庭,培養(yǎng)了他好學深思的習慣和淵深廣博的學識,熔鑄了他外儒內(nèi)道的氣質(zhì)和談泊名利的性格;然而這個家庭,也過早地剝奪了他孩童時耍鬧嬉戲的特權。陳攖寧自幼接受家庭私塾教育,其深厚國學根底的第一個也是惟一的老師便是他的父親。 據(jù)《陳攖寧先生傳略》,陳攖寧“3歲坐在父親的膝蓋上識字,6歲讀完《四書》,11歲讀完《五經(jīng)》,12歲學做詩文、八股文、試帖詩?!标悢t寧在其《自傳》中寫道:3歲時,開始識字讀書;到6歲時,已讀完《三字經(jīng)》、《四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7歲至11歲,讀《詩經(jīng)》、《書經(jīng)》、《易經(jīng)》、《禮記》、《左傳》;12歲至14歲,學做詩文,讀古文、古詩、八股文、試帖詩。他說: “以上皆是父親自己教讀,沒有第二個老師。”于此,我們多少窺見了陳父對他的深深愛憐和殷殷期許。在父親的嚴加管教之下,“先生學有淵源,造詣深厚,乃一代博學之士,在我國歷史上亦屬罕見,就是歷史上的金圣嘆、張之洞輩,雖是一代名聲顯赫的神童、才子,若與攖寧先生比較,恐不及多矣?!贝苏Z或有言過其實之處,但從陳攖寧幼年所受的教育和后來所有的作為看,如此稱譽,倒也是盛名之下,非為不符。 身為陳攖寧父執(zhí)兼“吾鄉(xiāng)之前輩”的懷寧胡淵如先生,民國初年曾任教于安徽省立師范學校,對道家之學頗有心得,曾撰有《莊子》集注一書,名為《莊子詮詁》,由商務印書館刊印行世。據(jù)陳攖寧《記李朝瑞君工夫得效之原因》稱:胡淵如先生“因教授國文,遂不能不涉及諸子。因縱論諸子,遂不能不推崇老莊。因研究老莊,遂不能不探討其玄言奧義。因欲解釋老莊書上玄奧,胡先生于是下問及寧?!标悢t寧還稱:當然“注中偶有采及愚者一得之言。但余昔日與胡先生所談,實不止此,伊尚未完全宣布。”另據(jù)陳攖寧為李朝瑞《研究內(nèi)丹信十二函》第一函所作按語稱: “胡淵如先生,乃吾鄉(xiāng)之前輩,為人誠篤不欺,書法學鄧完白,文章宗姚惜抱,皆卓然成名。余因其為父執(zhí),呼之日‘胡老伯’,而彼則呼余日‘陳老師’。聞者咸匿笑,胡正色曰:‘我等各守本分耳,何笑之有?’余父戲謂之日:‘汝呼吾子為師,將認吾為師祖耶?’胡日:‘非也,君子不當重新交而棄舊誼。吾二人舊日交情在先,永宜保守,仍是你兄我弟可耳。’相與撫掌絕倒。” 于此可知,盡管陳攖寧并未專事于學術研究,但通過自己努力鉆研,其精通道學之名時已稱之,即如父執(zhí)兼“吾鄉(xiāng)之前輩”、執(zhí)教于大學教席如胡淵如者,亦嘗不恥下問。還有,陳攖寧早年所受的啟蒙教育,與斯時斯世的其他孩童并無二致,純粹是儒家一派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因為后來時局的動蕩,生活的變故,身體的病弱,自幼習儒的陳攖寧極有可能由儒而仕,或者做一個如他父親、如胡淵如先生那樣的教書先生,而不是學儒學老學佛學道,且由儒而老而佛而道,最終皈依道門。(P10-12)

作者簡介

  吳亞魁,男,1963年10月生,浙江嘉興人。198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6至1989年,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學習,獲哲學碩士學位。1989至2001年,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從事中國道教,特別是近代道教歷史和上海地方道教的研究。2001至2004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圖書目錄

序一(丁常云)
序二(陳耀庭)
引言:“賢者作矣,道將興矣”
上篇
第一章 上下求索(1880—1911)
一、道教百年回眸
二、幼讀儒書
三、髫齡學道
四、罹患癆疾
五、二十學道
六、出佛入道
七、曇鸞有四錯
第二章 大隱市朝(1912—1949)
一、閱《道藏》全書
二、三十學佛
三、初為人師
四、仙眷天成
五、廬山乩壇緣起
六、天仙降壇實錄
七、四十又學道
八、翼化堂善書局
九、專門仙學雜志
十、不愿做“自了漢”
十一、小隱林藪
十二、僻居南石橋
十三、刻經(jīng)會顧問
十四、道教會緣起
十五、仙學院教授
十六、期盼聯(lián)合
十七、《仙道月報》主筆
十八、雙星輝映
十九、講道紫陽宮
二十、“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廿一、“惟一”入室弟子
廿二、流離于戰(zhàn)亂中
第三章 晚歲余暉(1949—1969)
一、道教的新生
二、暫居杭州
三、傳習靜功
四、團體成立
五、負責有人
六、情系白云觀
七、任重道遠
八、創(chuàng)辦道協(xié)研究室
九、創(chuàng)辦《道協(xié)會刊》
十、創(chuàng)辦道教徒進修班
十一、譽滿杏林
十二、與李約瑟的一次會見
十三、政協(xié)直言話今昔
十四、兩種看法
十五、憂憤而逝
十六、二十年后
十七、身后的哀榮
下篇
第一章 獨到的學說
一、道學傳承
二、何謂“仙學”
1.仙學的定義
2.仙學的歷史
3.仙學的派別
4.仙學的特質(zhì)
5.仙學的作用
6.仙學之我見
三、論道、道家與道教
四、儒釋道仙之異同
第二章 精湛的研究
一、道教修煉
1.(《孫不二女丹詩注》
2.《(黃庭經(jīng)>講義》
3.《口訣鉤玄錄》
4.《(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
5.男女丹功之異同
二、道教歷史
1.《道教起源》
2.《問題考證》
三、道教經(jīng)籍
1.《(老子> 第五十章 研究))
2.《分章 標旨》
3.《(太平經(jīng)>的前因與后果》
四、《道藏》書目分類
第三章 卓著的貢獻
一、道教刊物
二、道教教育
三、道教組織
第四章 深邃的思想
一、“科學化唯物派的神仙信仰者”
二、“重研究,不重崇拜”
三、“弘揚道教,即所以救國”
四、“復興道教大綱”
五、結語
附錄一:陳攖寧自傳
附錄二:陳攖寧著述年表
附錄三:陳攖寧研究資料索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