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的現(xiàn)代意義似乎已經被許多人說過許多遍了,因而本書多少也算是舊調重彈。但筆者無意于一味地為現(xiàn)代新儒學張目。本書旨在從文化的角度對東亞與西方的現(xiàn)代性進行比較。本書的中心論點是:東亞和西方的現(xiàn)代性代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兩種不同的現(xiàn)代性模式,而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與各自的文化傳統(tǒng)有關。毋庸諱言,這一觀點本身并無新穎之處。不過,從筆者所了解到的文獻來看,在有關研究中對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究竟如何影響相應的現(xiàn)代性模式還缺乏深入、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筆者不敢妄稱能做到這一點,而只不過在這個方向上作了一些嘗試。本書的基本框架是從筆者的博士論文(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1997年)演變而來的。在論文寫作期間,筆者從指導老師載特林(Irving.M.Zeitlin.Zeitlin)以及其他兩位指導委員會成員秦家懿(JuliaChing)和伊薩約(WsevolodW.Isajiw)處獲益良多,謹此深表謝忱。還有一些老師、同學和友人及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也提供了許多幫助,這在后面所附的原論文的Acknowledgements中已有所交代,此處恕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