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研究對象是華裔美國小說,對華裔美國文學的界定傾向于"寬泛"--不僅以華裔美國作家的英文寫作為主要觀照對象,而且也會論及華裔美國作家用中文創(chuàng)作的小說文本??偟臉藴适且?母題"為綱去架構整篇論文。 通觀華裔美國小說的主題內容,"唐人街"、"母與女"、"父與子"等典型母題得到了反復的、濃墨重彩的藝術表現(xiàn)。這些母題蘊含了華裔美國人特殊的離散、遷徙的族裔經驗,是中國和美國文化傳統(tǒng)合力作用的產物,具有相對穩(wěn)定而特殊的文化人類學內涵,是我們給華裔美國文學定性的重要依據(jù)。本書在華裔美國歷史、文化和族裔心理的觀照下,利用精神分析、女性主義、后殖民與文化批評理論,以及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等理論工具,通過對以上三個典型母題的剖析,對華裔美國文學特有的族裔經驗的書寫、混合的文學傳統(tǒng)和文化想象方式進行了系統(tǒng)的挖掘和展示,突破了研究者內部的歧見,從而使華裔美國文學的界定和認同更加明晰化。本書根據(jù)作品的具體形態(tài)和歷史動態(tài)的研究表明,由于作家的個人經歷、性別、社會地位的不同,母題表述也不盡相同;而且隨著歷史語境的變化,隨著中美之問權力話語的此消彼長,同一個母題呈現(xiàn)也產生了變異,而這些變異,不僅對于我們認識美國內部的殖民話語關系重大,而且對我們在當下"全球化"語境中應該采取的文化立場和文化策略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