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實用性強的教材,內容必須“與時俱進”。自GrundstudiumDeutsch第一冊1991年問世以來,中德兩國在各個領域都發(fā)生了許多變化,書中一些內容已顯得過時;同時德語教學界也在不斷探討,積累了不少新的、有益的經驗。因此,在原有基礎上對該書進行重新編寫便迫在眉睫,2002年編者正式開始了新教材StudienwegDeutsch的編寫工作。此教材于2002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北京市選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及“北京市精品教材”之列。這就更加激勵我們兢兢業(yè)業(yè)地把工作做好。StudienwegDeutsch共分四冊,每冊除主教材外還配有練習手冊、教師手冊、聽說練習冊及錄音磁帶。第一冊由語音教程和基礎教程兩部分組成:語音教程部共分6課,要求通過簡單的交際情景使學生掌握德語的語音和基本語調,了解德語的讀音規(guī)則。每課有一定數量的重點音素及語調練習,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基礎教程部分共12課,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的最后一課,即第4、8、12課的內容為師生共同探討學習德語的技巧和方法,同時也是復習課,復習前三課所學的內容。新教材強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樹立勤學苦練的優(yōu)良作風,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主動參加語言實踐的習慣。由于這套教材是專門為中國高校學生編寫的,對中國學生學習中的困難、習慣、特點以及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都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因為從語音到語法,從交際意向的語言表述到筆頭論證的方式,都能體現出文化差異。對一種全新的語言,一種別樣的文化和一種不同的社會現實的接近,也是對本國語言、文化和社會現實的比較和認同的過程。這套教材給予學習者的不只是新的語言和新的學習途徑,同時也能幫助學習者逾越社會文化障礙,溝通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