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硬件、外部設備與維護計算機組成原理

計算機組成原理

計算機組成原理

定 價:¥30.00

作 者: 羅克露 等編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學校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21001666 出版時間: 2004-08-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大16開 頁數(shù): 38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電子科技大學編寫的六·五、八·五、九·五等全國規(guī)劃教材為基礎(其中八•五規(guī)劃教材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教材三等獎),重新編寫。從面向傳統(tǒng)的小型機轉(zhuǎn)到以當前主流微機技術為背景,系統(tǒng)地介紹了計算機各功能子系統(tǒng)的邏輯組成和工作機制,更加強調(diào)了系統(tǒng)級的整機概念。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述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機系統(tǒng)的硬、軟組織;第二章分別介紹數(shù)據(jù)信息和指令信息的表示方法;第三章討論CPU子系統(tǒng),將CPU作為集成化整體,通過一個CPU模型,詳細分析指令的執(zhí)行過程;第四章介紹存儲子系統(tǒng),著重討論主存儲器的設計;第五章介紹I/O子系統(tǒng),包括接口的基本知識,系統(tǒng)總線,以及中斷和DMA等I/O傳送控制機制;第六章介紹常用輸入/輸出設備及其I/O接口;第七章給出一個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模型,作為全書的總結。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從事計算專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羅克露,性別:女專業(yè)技術職務: 教授研 究 方 向 : 嵌入式實時系統(tǒng)及應用學 院 名 稱 :電子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導 師 介 紹 :1982年畢業(yè)于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xiàn)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本科專業(yè),獲學士學位。由國家教委公派,于1985年~1989年在意大利羅馬大學信息與系統(tǒng)系、羅馬SIELTE通信公司計算機開發(fā)部研修多微處理機系統(tǒng)內(nèi)部節(jié)點通信技術與CAD技術等。1989年回國至今,在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任教,曾任計算機系803教研室主任、計算機學院計算機工程與技術系主任等職。四川省精品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首席教師,校級優(yōu)秀主講教師,多年來歷屆學生評教均在90分以上。主要研究方向為嵌入式實時系統(tǒng)及應用。主持教改、科研項目十幾項,發(fā)表教學、學術論文三十多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教材類三等獎一項、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校級教學獎勵多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軟件著作權二項、專利申請一項??蒲星闆r主持開發(fā)“器件級邏輯模擬技術在計算機系統(tǒng)設計中的應用”、“可信賴容錯計算機系統(tǒng)技術基礎研究”、“信息家電嵌入式軟件基本開發(fā)平臺技術”、“高可靠現(xiàn)場級高速以太網(wǎng)研制”、“實時和非實時混合傳輸以太網(wǎng)技術研究”、“嵌入式軟件仿真開發(fā)平臺 ”、“智能家電軟件構件化開發(fā)集成平臺 ”、“恩威生產(chǎn)監(jiān)控系統(tǒng)”、“前鋒800客戶服務系統(tǒng)”等十多項涉及四川省重點科研項目、四川省基礎應用研究項目、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科技部中小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橫向項目等科研項目。發(fā)表三十多篇學術論文。獲獎情況獲得全國教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教材類三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此外,還獲得電子科技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電子科技大學網(wǎng)絡多媒體課件二等獎、三等獎,托普教學一等獎、二等獎等校級獎勵,并獲得校級優(yōu)秀主講教師稱號。所負責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并由四川省推薦參加國家精品課程評選。

圖書目錄

第1章概論
1.1計算機的基本概念
1.1.1計算機與諾依曼體制
1.1.2信息的數(shù)字化表示
1.1.3存儲程序工作方式
1.2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織
1.2.1硬件系統(tǒng)
1.2.2軟件系統(tǒng)
1.2.3系統(tǒng)組成的層次結構
1.2.4硬件、軟件的功能劃分與邏輯上的等價
1.3計算機的特點與性能指標
1.3.1數(shù)字計算機的特點
1.3.2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練習題
第2章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
2.1數(shù)值型數(shù)據(jù)的表示方法
2.1。1進位計數(shù)制
2.1.2帶符號數(shù)的表示
2.1.3數(shù)的定點表示與浮點表示
2.2字符表示
2.2.1ASCII碼
2.2.2漢字編碼簡介
2.3指令信息的表示
2.3.1指令格式
2.3.2常見尋址方式
2.3.3指令的功能和類型
練習題
第3章CPU子系統(tǒng)
3.1概述
3.1.1CPU的基本組成
3.1.2時序控制方式
3.1.3控制器分類
3.1.4CPU與外部的信息交換
3.2算術、邏輯運算部件
3.2.1加法單元
3.2.2并行加法器與進位邏輯結構
3.2.3多功能算術、邏輯運算部件
3.2.4運算器組織
3.3運算方法
3.3.1定點加減運算
3.3.2溢出判斷與移位
3.3.3定點乘法運算
3.3.4定點除法運算
3.3.5浮點四則運算
3.4CPU模型
3.4.1CPU設計步驟
3.4.2模型機的指令系統(tǒng)
3.4.3模型機的組成與數(shù)據(jù)通路
3.5組合邏輯控制方式
3.5.1組合邏輯控制器時序系統(tǒng)
3.5.2指令流程與操作時間表
3.5.3微命令的綜合與產(chǎn)生
3.6微程序控制方式
3.6.1微程序控制的基本原理
3.6.2微指令的編碼方式與微地址的形成方式
3.6.3模型機微指令格式
3.6.4模型機微程序設計
3.7典型CPU簡介
3.7.1Intel8086/8088
3.7.2Intel80386/80486
3.7.3Pentium微處理器
3.7.4Alpha微處理器
3.7.5CRAY-1
3.7.6Transputer
練習題
第4章存儲子系統(tǒng)
4.1概述
4.1.1存儲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
4.1.2物理存儲器與虛擬存儲器
4.1.3存儲器的分類
4.1.4存儲器系統(tǒng)的關鍵特性
4.2半導體存儲原理及存儲芯片
4.2.1雙極型存儲單元與芯片
4.2.2靜態(tài)MOS存儲單元與芯片
4.2.3動態(tài)MOS存儲單元與芯片
4.2.4半導體只讀存儲器與芯片
4.3主存儲器的組織
4.3.1主存儲器設計的一般原則
4.3.2主存儲器的邏輯設計
4.3.3主存儲器與CPU、系統(tǒng)總線的連接
4.3.4主存儲器芯片技術
4.3.5動態(tài)存儲器的刷新
4.3.6主存儲器的校驗
4.4磁表面存儲器的存儲原理
4.4.1記錄介質(zhì)與磁頭
4.4.2讀寫原理
4.4.3磁記錄方式
4.4.4磁表面存儲器的校驗
4.5光存儲原理
4.5.1光存儲部件
4.5.2光存儲基本原理
4.6提高存儲系統(tǒng)性能的一些措施
4.6.1高速緩沖存儲器
4.6.2虛擬存儲器
4.6.3雙端口存儲器
4.6.4并行存儲器
4.6.5相聯(lián)存儲器
練習題
第5章輸入/輸出系統(tǒng).
5.1概述
5.1.1主機與外部設備的連接模式
5.1.2總線類型與總線標準
5.1.3接口功能與接口分類
5.2系統(tǒng)總線
5.2.1總線設計的要素
5.2.2系統(tǒng)總線的信號組成
5.3直接程序傳送方式與接口
5.4中斷方式與接口
5.4.1中斷方式基本概念
5.4.2中斷請求
5.4.3中斷判優(yōu)
5.4.4中斷響應
5.4.5中斷處理
5.4.6中斷接口組成模型
5.4.7中接口舉例
5.5DMA方式與接口
5.5.1DMA方式基本概念
5.5.2DMA控制器與接口的連接
5.5.3DMA控制器的組成
5.5.4DMA傳送操作過程
5.5.5DMA接口舉例
練習題
第6章輸入/輸出設備及I/O接口
6.1概述
6.1.1輸入/輸出設備的一般功能
6.1.2輸入/輸出設備的類型
6.1.3輸入/輸出設備與主機系統(tǒng)間的信息交換
6.2鍵盤及接口
6.2.1鍵的類型
6.2.2硬件掃描鍵盤
6.2.3軟件掃描鍵盤及接口電路
6.3顯示設備及接口
6.3.1概述
6.3.2顯示技術中的相關術語
6.3.3顯示方式與顯示規(guī)格
6.3.4光柵掃描成像原理
6.3.5屏幕顯示與顯示緩存間的對應關系
6.3.6顯示適配器
6.4打印設備及接口
6.4.1概述
6.4.2打印機的相關性能指標
6.4.3點陣針式打印機
6.4.4激光打印機
6.4.5噴墨打印機
6.4.6打印機適配器
6.5磁盤存儲器及接口
6.5.1軟盤存儲器
6.5.2硬盤存儲器
6.5.3磁盤適配器
6.6光盤存儲器
6.6.1概述
6.6.2光盤存儲器的讀/寫原理
6.6.3光盤存儲器的特性
6.6.4光盤驅(qū)動器
6.7其他常用的輸入/輸出設備
6.7.1光學字符識別設備
6.7.2圖形圖像輸入設備
6.7.3語音識別設備
6.7.4條形碼識別儀
練習題
第7章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模型
7.1模型機系統(tǒng)及其信號互連
7.1.1系統(tǒng)組成
7.1.2系統(tǒng)總線
7.1.3各部件的信號線
7.2模型機典型I/O操作舉例
7.2.1直接程序控制方式的I/O操作
7.2.2程序中斷方式下的I/O操作
7.2.3DMA方式下的I/O操作
7.3系統(tǒng)配置舉例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