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論述了有色金屬鑄錠冶金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全書分為3篇,第1篇為熔煉基礎,主要論述金屬熔煉特性,熔體靜化技術以及成分控制;第2篇為凝固基礎,主要論述凝固過程的液體金屬流動和傳熱,凝固過程的傳質,凝固晶粒組織及其細化,鑄錠中常見凝固缺陷;第3篇為有色金屬熔鑄技術,主要論述有色金屬熔煉和鑄造技術,并介紹了常見的有色金屬的熔鑄。本書可供從事有色金屬材料科研、生產的技術人員者使用,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用書。本書前言前言最近20年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發(fā)展迅速,產量成倍增長,合金品種日益增多,新工藝、新裝備不斷涌現。2004年我國年產電解鋁和電解銅分別達到65575萬噸和20351萬噸,鉛17535萬噸,鋅25371萬噸,錫1172萬噸,鎳714萬噸,鈦303萬噸。這些常用有色金屬及其合金,主要是以鑄錠冶金產品(如管、棒、線、型、板、帶、箔材)形式用于實際的。這些產品的加工成材率和使用性能與鑄錠質量密切相關,而鑄錠質量又與熔體凈化程度、成分控制和鑄錠方法、工藝的合理性密切相關。本書重點論述有色金屬鑄錠冶金的基本規(guī)律和技術。力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期為從事有色金屬材料科研、生產的科技工作者和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有益的參考書。全書分為3篇,第1篇為熔煉基礎,主要論述金屬熔煉特性,熔體凈化技術以及成分控制;第2篇為凝固基礎,主要論述凝固過程中動量、熱量和質量傳輸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凝固組織(晶粒組織和常見凝固缺陷)的形成規(guī)律和控制技術;第3篇為有色金屬熔鑄技術,主要介紹常用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的熔鑄技術特性,一些常規(guī)的或新開發(fā)的熔鑄技術和裝備。書中引用的一些合金牌號仍沿用原來的表示方法,望讀者自行核對。第1篇及第3篇由黃勁松編寫,第2篇由章四琪編寫,全書由章四琪統(tǒng)稿。本書的編寫得到了陳存中教授和劉維鎬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本書所引用文獻資料的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鑒于有色金屬合金品種繁多,其熔鑄技術特性各異,影響熔鑄質量因素較多,并由于編者學識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謹望讀者不吝賜教,當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