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傳記社會各界人物羅汝芳評傳

羅汝芳評傳

羅汝芳評傳

定 價:¥44.00

作 者: 匡亞明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標 簽: 東方

ISBN: 9787305044670 出版時間: 2005-08-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57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16世紀中葉以降,陽明心學之發(fā)展大有超過朱熹理學的勢頭,逐漸演變?yōu)槊鞔型砥诘闹髁魉汲?。羅汝芳正是這股思想潮流之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作為泰州王學的傳人,他的心學思想也是有其獨特之風格,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一、以“求仁”為宗旨、以“孝悌慈”為核心內(nèi)容、以萬物一體為最終歸趨的儒家倫理思想;二、以“天心”觀為基礎,以敬畏天命為主要內(nèi)容的宗教倫理學說;三、以化俗為目的的講學活動,以宣講“圣諭六言”|制定“鄉(xiāng)約”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政治思想。在明代中晚期心學思想的發(fā)展史上,近溪思想無疑是判斷陽明心學以及泰州王學之走向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近溪思想的歷史意義在于:他對于以良知自律為基本特征的心學倫理學說作了重要的補充和拓展,凸現(xiàn)了儒家倫理的世俗性、宗教性的社會功能以及現(xiàn)實意義,并強調(diào)了只有通過強化和完善社會家庭的倫理觀念、道德實踐,良知倫理學的普世意義才能最終實現(xiàn)。

作者簡介

  作者:吳震。1957年生,上海市人。1982年2月畢業(yè)于華東師范法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8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系,獲碩士學位。1993年3月京都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博士后期課程修了。1996年3月獲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任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聶豹羅洪先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陽明后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系年:1522-1602》(學林出版社,2003年)、《王陽明著述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圖書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序.
前言
第一章 思想背景——從王心齋到羅近溪
第一節(jié) 王心齋的生活世界
一、鹽丁、商人、布衣儒者
二、格物安身
三、小結(jié)
第二節(jié) 顏山農(nóng)的生命體驗
一、生命體驗與鄉(xiāng)村教育
二、“放心體仁”與“開心遂樂”
三、急救溺世的政治主張
四、小結(jié)
第三節(jié) 何心隱的社會實踐
一、鄉(xiāng)村改良運動
二、講學實踐
三、小結(jié)
第二章 生平學履
前言
一、家族背景
二、靜坐制欲
三、拜師山農(nóng)
四、回歸孔孟
五、歸學十年
六、拜師學“易”
七、格物之悟
八、渾化自然
九、出仕與講學
十、晚年遺行
十一、小結(jié)
附錄:羅近溪晚年“遺行”略考
——從許敬庵、鄧潛谷的角度來看
第三章 哲學思想
前言:近溪以何為“宗旨”
第一節(jié) 求仁宗旨
一、孔孟宗旨在于“求仁”
二、《中庸》義理“含藏無盡”
三、仁是歸重在《易》
四、仁是心之種子
五、格物?“其格至善”
第二節(jié) 孝悌慈
一、孝悌慈:“三件大道理”
二、赤子之心
三、源頭心與后來心
四、捧茶童子卻是道
第三節(jié) 良知說
一、對陽明良知說之評議
二、現(xiàn)在良知、圣體具足
三、無知無不知
四、全體放下、破除光景
五、“當下”與“因時”
第四節(jié) 身心觀
一、身心靈妙、形神俱妙
二、身心“原不相離”
三、形色與天性
四、無善無惡
第五節(jié) 天心觀
一、“天心”說及其問題之由來
二、心固天心、人亦天人
三、形有生死、魂只去來
四、上帝日監(jiān)在茲
五、近溪思想的宗教性問題
第六節(jié) 萬物一體
一、仁者:“渾然同體”
二、樂體:“生活快樂”
三、天下一家、中國一人
第四章 結(jié)語
一、詮釋視角的轉(zhuǎn)換
二、近溪思想的政治化傾向
三、近溪思想的歷史評價
引征文獻
索引
人名索引
詞語索引
文獻索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