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實踐與身份辨識:中國基督徒知識分子的中文著述(1583-1949)》主要探討了兩個問題:一是那些精通中國經典,尤其是儒家經典中國基督徒知識分子,在皈信基督教,接觸《圣經》后,如何重新閱讀和解釋中國典籍與基督教《圣經》這兩個正典,以及這兩個正典之間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互動、相互融洽地整合的解釋學課題。另一是這些身處傳統(tǒng)中國社會文化和宗教氛圍中的中國基督徒知識分子,在經受內在心理沖突和外在社會壓力時,尤其是當其中一方,如基督教,宣稱擁有獨一真理時,兩個正典之間更趨于緊張的沖突時,如何來確定自己身份的問題。對于基督教在中國的傳入、流播和發(fā)展,以往的研究主要是考察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及其所撰寫的著作,這一研究進路反映了兩個傾向:一是重視基督教在中國的歷史研究,二是習慣使用西方人的宗教文化觀念看待中國處境下的基督教,這必然產生了許多問題。除此之外,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基督教研究中引入“中西文化相互影響交流”的定位模式的重要性,但也通常只是認為這種交流更多的是一種外在的物質或哲學思想上的互換。本書的研究者對這些既有觀念提出挑戰(zhàn),展示了一種新的研究方向,即從中國基督徒自身的文本入手,看待基督教遭遇中國本土的傳統(tǒng)宗教與文化之后面臨的整合和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