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話
前言
第1章 C#概述
1.1 為什么需要C#
1.1.1 簡單性
1.1.2 現代性
1.1.3 面向對象
1.1.4 類型安全性
1.1.5 版本處理技術
1.1.6 兼容性
1.1.7 靈活性
1.2 小結
第2章 理論基礎——公用語言運行環(huán)境
2.1 公用語言運行環(huán)境
2.1.1 中間語言和元數據
2.1.2 即時編譯器
2.2 虛擬對象系統(tǒng)
2.2.1 VOS類型系統(tǒng)
2.2.2 元數據
2.2.3 公用語言規(guī)范
2.2.4 虛擬運行系統(tǒng)
2.3 小結
第3章 第一個C#應用程序
3.1 選擇一個編輯器
3.2 Hello World代碼
3.3 編譯程序
3.4 輸入和輸出
3.5 添加注釋
3.6 小結
第4章 C#的數據類型
4.1 值類型
4.1.1 簡單類型
4.1.2 結構類型
4.1.3 枚舉類型
4.2 引用類型
4.2.1 對象類型
4.2.2 類(Class)類型
4.2.3 接口
4.2.4 代表(Delegate)
4.2.5 string類型
4.2.6 數組(Arrays)
4.3 裝箱(Boxing)和拆箱(Unboxing)
4.3.1 裝箱轉換
4.3.2 拆箱轉換
4.4 小結
第5章 類
5.1 構造器與析構器
5.2 方法
5.2.1 方法中的參數
5.2.2 方法的重載
5.2.3 方法的覆蓋
5.3 類的屬性
5.4 索引指示器
5.5 事件
5.6 修飾符的使用
5.6.1 類修飾符
5.6.2 成員變量修飾符
5.6.3 訪問修飾符
5.7 小結
第6章 控制語句
6.1 選擇語句
6.1.1 IF語句
6.1.2 switch語句
6.2 循環(huán)語句
6.2.1 fof語句
6.2.2 foreach語句
6.2.3 While語句
6.2.4 do語句
6.3 小結
第7章 異常處理
7.1 檢測語句和不檢測語句
7.1.1 在編譯器設置面板中設置溢出檢測
7.1.2 程序內的溢出檢測
7.2 異常處理的語句
7.2.1 用try-catch進行捕捉
7.2.2 用try-finally進行清除
7.2.3 用try-catch-finally來處理所有異常
7.3 拋出異常
7.3.1 再次拋出異常
7.3.2 構建自己的異常事件類
7.4 異常處理中應注意事項
7.5 小結
第8章 在C#中編寫組件
8.1 第一個組件
8.1.1 創(chuàng)建組件
8.1.2 編譯組件
8.1.3 創(chuàng)建一個簡單的客戶應用程序
8.2 使用名字空間
8.2.1 在名字空間中包裝一個類
8.2.2 在客戶端應用程序中使用名字空間
8.2.3 在名字空間中加入多個類
8.3 小結
第9章 配置和部署
9.1 條件編譯
9.1.1 預處理器的使用
9.1.2 Conditional屬性
9.2 XML中的文檔注釋
9.2.1 描述元素
9.2.2 添加備注和表單
9.2.3 提供示例
9.2.4 描述參數
9.2.5 描述屬性
9.2.6 編譯文檔
9.3 為代碼編寫版本號
9.4 小結
第10章 用未操控的代碼進行內部操作
10.1 COM互用性
10.1.1 向COM展示.NET對象
10.1.2 向.NET對象展示COM對象
10.2 平臺請求服務
10.3 不安全代碼
10.4 小結
第11章 調試C#代碼
11.1 調試任務
11.1.1 為應用程序創(chuàng)建一個調試版本
11.1.2 選擇一個可執(zhí)行的程序
11.1.3 設置中斷點
11.1.4 逐句測試程序
11.1.5 添加到一個進程
11.1.6 檢查并修改變量
11.1.7 管理異常事件處理
11.1.8 JIT調試
11.1.9 調試組件
11.2 中間語言分解器
11.3 小結
第12章 安全性
12.1 代碼訪問安全機制
12.1.1 類型安全的確認
12.1.2 許可
12.2 基于角色的安全機制
12.3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