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面對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國家危亡和社會黑暗,激發(fā)起愛國熱忱的青年李大釗,含憤留學日本,決心尋求救國救民的出路,立志獻身于民族解放事業(yè)。留日期間,他通過閱讀進步學者幸德秋水、河上肇等的著作,開始接觸到馬克思主義?;貒?年半以后,聽到關于俄國十月革命的報道,更受到極大的震動和鼓舞。可是,階級敵人和一切反動勢力卻視十月革命為“洪水猛獸”,誣蔑布爾什維克黨為“過激黨”。在這種險惡的環(huán)境里,李大釗不畏危難,刻苦自勵,經過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鑒別、比較,于1918年7月發(fā)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文章闡明了俄國革命的本質及其對于世界的影響,認為“俄羅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紀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會主義上之革命,是社會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這是中國最早謳歌和介紹十月革命的文字。11月,為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協(xié)約國的勝利,北京大學在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舉行3天講演大會,大多數(shù)講演者無不高談闊論“公理戰(zhàn)勝強權”的抽象道理,惟李大釗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之演講,歡呼十月革命是“庶民的勝利”,是“勞工主義的戰(zhàn)勝”,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指出中國必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接著,李大釗又撰寫《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一文,論證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世界各國革命的必由之路,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局,“是赤旗的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是二十世紀新潮流的勝利。”滿懷信心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當時,宣傳十月革命同傳播馬克思主義是密不可分的。這些膾炙人口的語言文字,雖然沒有涉及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但實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河,為五四運動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也標志著李大釗由急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成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