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共12卷,36本書,實為收藏之精品。該套《金庸作品集》共12種36冊,其中有《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兩部作品是經過金庸重新修訂,而且還有比較大的改動。據稱,金庸將此次改寫視為其一生的“名山事業(yè)”,花了大力氣。 四大改變:逐字逐句推敲,人物更趨豐滿一,文字提煉。金庸對小說逐字逐句地推敲,每小段都有修改,大量段落予以增刪,而一些細節(jié)的改動,則更符合人物的身份。例如,《碧血劍》中袁崇煥舊部朱安國在講到自己已盡己所能,為袁承志前途著想,應另請名師時,舊版中原話為“我們三個已經傾囊以授”,新版改為“我們三個已掏完袋底身家,真的沒貨色啦。”改動后體現了濃重的口語特色,更符合朱安國的身份。二,修改不自然情節(jié)。金庸的小說最早在報紙上連載,最后集結出版時,有的地方前后情節(jié)接得不太好,修改后小說整體更為流暢。三,增加新情節(jié)新內容。例如,在《碧血劍》中,增加了袁承志立志以父親為榜樣,以民族大義為己任,建立了“金蛇王營”;袁承志在目睹義兄李巖慘死后并未放棄志向,率領部屬奮力抗擊清兵,兵敗后無可奈何,去國遠赴海外開辟新天地等情節(jié)。四,人物更豐滿。金庸增加了大量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使筆下的人物更具有個性,而非簡單的臉譜化。如在增加對李自成內心世界的描寫中,充分反映了這一人物復雜多疑的性格特征,他既想各路豪杰歸附自己,又怕別人奪了自己的位;他既想聽從李巖等人的勸告,行王道,嚴軍紀,護百姓,又對劉宗敏等老兄弟燒殺擄掠予以默許甚至理解。 作者簡介: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一九二四年生。上海東吳法學院畢業(yè),知學學者、文學家、社會活動家,也是華人世界有成就的老報人。于一九五九年在香港親手創(chuàng)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志和圖書,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創(chuàng)作了十五部長篇及短篇小說,廣受當代讀者歡迎,至今已蔚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堪稱中國武俠文學的經典之作,其中若干小說已譯成英文、日文、法文、泰文、越文、馬來文及朝鮮文等在海外出版發(fā)行。曾獲頒眾多榮銜,包括2000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頒授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先后獲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日本創(chuàng)價大學授以博士學位,并獲得香港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蘇州大學、南開大學 、臺北清華大學聘任為名譽教授,以及英國牛津大學圣安東尼學院、慕蓮學院,英國劍橋大學魯賓森學院及李約瑟研究院,澳洲墨爾本大學和新加坡東亞研究所1955年,查良鏞偶試身手,寫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舉成名?!敖鹩埂弊鳛橐粋€“神話”由此誕生。 查良鏞有兩支筆:一支是寫武俠小說的“世界第一俠筆”,另一支是寫社評的“香港第一健行”。香港市民喜歡看他的社評,連國共兩黨政要、美國國務院也剪輯他的社評,作為資料加以研究參考。》。 1972年,金庸掛印封筆,金盆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