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鐵冶志》由8章組成。前三章是我國古代鐵冶技術發(fā)展的主線。首先對鐵冶原理作了概要介紹,并對古今鐵冶流程進行了比較,這些對非鋼鐵冶金專業(yè)的讀者無疑將是有用的。第2章介紹了歷代鐵冶發(fā)展簡況??紤]到一些青年學子對我國歷史沿革不甚清楚,所以在每朝的開頭。均就這個朝代作了概要介紹;而對文史基礎踏實的讀者。這些介紹難免有蛇足之嫌。第3章按煉鐵、煉鋼、成型加工及熱處理。即按專業(yè)較為細致地介紹了歷朝鐵冶技術發(fā)展狀況。這部分內容主要供冶金專業(yè)學生閱讀。第4章介紹了我國古人的礦物觀及鐵礦產地。古代采礦和冶煉多在一處,所以鐵礦產地太體上也就是鐵冶基地。第5章介紹了歷代的鐵冶休制、法規(guī)和生產關系,對兩千年來匠人身份、地位及鐵冶官營、民營的變化消長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第6章介紹了我國古代鐵冶對近鄰及其他國家的影響和相互交往。自漢代以來,我國的鐵制品及冶鐵術,一直通過陸上、海上兩條“絲綢之路”傳播四方.雖然朝廷屢有“鐵禁”,實際上則一直有禁無止。從這部分介紹也可看出.日月代以前在國際交往中,我國一直是比較開放的。第7章是關于中華古代鐵文化的敘述。從鐵制的人牛橋塔、犁剪兵刃到皇帝的丹書鐵券及至涉鐵的詩文哲理,方方面面均有涉獵。如以菜肴作喻.這部分內容雖非山珍海味品高位顯,卻似早韭晚菘老少成宜,即對各專業(yè)的讀者來說都有一定可讀性。最后一章,筆者就日月代以后我國科技落后的原因作了簡要分析,觀點可能失之偏頗,但作為一家之言,還是奉獻出來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