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小傳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所以后人又稱他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是我國北宋中期的大文學家、在散文、詩、詞方面都很著名。他還擅長書法、繪畫、所以又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大藝術家。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歌方面,他與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杜甫、韓愈并稱“李、杜、韓、蘇”;在詞方面,他是“豪放派”的開山祖,影響了一代詞風。他的書法,與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米芾(fu)、蔡襄一起,并稱“蘇、黃、米、蔡”四大家;論繪畫,他是宋代文人畫派的主將。總之,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而又影響深遠的文化名人。蘇軾出身于普通中、小地主家庭,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當時著名文學家,世稱“三蘇”。他22歲中進士,曾任通判,知州、翰林學士,兵部尚書等職務。他政治上主張革新,但又反對不體察民情的激進主張,因此多次遭到革新與保守兩派的攻擊與諂害,幾次被貶謫,近花甲之年被發(fā)放海南(儋dan州)。直至宋徽宗繼位才被赦還。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北歸途中死于常州。終年66歲。由于政治上失意,多次遭貶,使他更多地體察民情,了解時弊,憂國憂民,每到一處都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整治湖泊,興修水利,不少地方對他的贊譽佳話,至今流傳。蘇軾政治上雖然失意,文學上卻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為我們留下了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的散文作品,不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愧為北宋文學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不愧為我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的文學巨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