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小說世界短篇小說精品:美國卷(共二冊)

世界短篇小說精品:美國卷(共二冊)

世界短篇小說精品:美國卷(共二冊)

定 價:¥21.00

作 者: 歐·亨利 杰克·倫敦等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小說

ISBN: 9787500619529 出版時間: 198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737 字數:  

內容簡介

  這是最好的美國小說選本,不僅收錄了象勃萊特·哈特和馬克·吐溫、賴特、鮑爾溫、海明威、馬拉默德、辛格,這樣的老作家的成名作,也收錄了象凱瑟琳·安·波特,薇拉·凱瑟,尤多拉、韋爾蒂等當代作家的作品,所選篇目古今都有,各種主要流派都有,更加難得的是,每篇小說前不僅有編者個人的讀后感、作者生平,而且還附有一個十分精彩的點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Irving,1783—1859),出身于紐約富商家庭,從小愛好文學,曾到英、法、德、意、西班牙等國游歷并搜集民間故事和傳說。他是第一個以文筆典雅引起英國文壇注意的美國作家,作品很多,最著名的有《見聞札記》(1820),這是一本散文和民間故事集,《瑞普·凡·溫克爾》是其中的一則故事。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Hawth0rne,1804—1864),出生于美國東部馬薩諸塞州的薩萊姆鎮(zhèn),是新英格蘭的破落貴族世家的后代,大學畢業(yè)后,除短期在海關任職并出任利物浦的美國領事外,終生從事寫作。1837年他發(fā)表了《故事重述》第一集,185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紅字》,寫新英格蘭清教主義的罪惡觀頗為深刻。艾德加·愛倫·坡(EdgarAllanPoe,1809—1849),出生于波士頓,父母是流浪藝人。他曾在英國受教育,回國后在大學和軍隊里服務過。后來開始寫詩,并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短篇小說和評論文章等。主要的短篇小說有《厄舍古屋的倒塌》(1839),《紅色死亡的假面舞會》(1842),《黑貓》(1843)等。他的詩和詩歌理論對法國象征派有重要影響。他的小說大多刻劃殘酷或變態(tài)心理,寫得陰森可怖;又有若于作品則被認為近代偵探小說的前驅,《失竊的信》即其中之一。赫爾曼·麥爾維爾(HermanMelville,1819—1891),出生于紐約,是蘇格蘭貴族的后代。幼年喪父,家境窮困,十五歲就外出謀生,當過銀行職員,店員,農業(yè)工人,小學教師。1841年他到阿庫斯奈特號船上當捕鯨水手,因忍受不了捕鯨船上的非人生活,1844年回到波士頓,此后又當過商船水手和軍艦水兵,他的許多作品就是根據他在航海生涯中的經驗和見聞寫成的,其中以長篇捕鯨故事《白鯨》(1851)為公認的杰作。此外他也寫了不少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布勒特·哈特(BretHarte,1836—1902),出生于紐約州的阿爾巴尼市。父親是中學教師。他十三歲便開始工作以幫助家庭生活,十九歲去加利福尼亞,在那兒他當過教師、藥劑師、家庭教師、郵遞員、排字工人和編輯等,同時他創(chuàng)作小說和詩。加利福尼亞的邊境生活,構成他寫作上獨特的主題,受到了美國東部和歐洲許多人的注意。他的主要小說集是《咆哮營的幸運兒》(1868)。馬克·吐溫(MarkTwain,1835—1910),他的真實姓名是塞繆爾·朗荷恩·克列門斯(SamuelLanghorneC1e—mens),出生于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市一個律師家庭。他十二歲時因父死開始做工謀生,他先后當過印刷工人,密西西比河上的領航員,礦工,后來成為記者,開始了文藝生涯。他根據豐富的生活經歷創(chuàng)作了許多長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是《湯姆·索亞歷險記》(1876)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886)。此外他還寫了大量的短篇小說和政論,曾揭發(fā)美國參加八國聯軍鎮(zhèn)壓中國義和團的罪行。他奠定了現實主義小說的地位,在風格上開辟了口語體的新境界,影響極大,公認為美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安布羅斯·比爾斯(Ambr0seBierce,1842—1914),出生于俄亥俄州,父親是農場主,他自幼不喜其父之為人。他在肯塔基州軍事院校學習了一年,南北戰(zhàn)爭期間當過鼓手,曾兩次受傷,后來晉級為少校銜軍官。戰(zhàn)后在舊金山當新聞編輯,漸以寫作聞名。后成為赫斯特系統的報紙的記者。1913年他去墨西哥采訪農民起義軍的消息,不久失蹤。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一1916),出身于美國東部的富裕家庭,祖父是百萬富翁,父親是宗教哲學家。他崇拜歐洲文化,開始文學活動后就長期僑居歐洲,1915年入英國籍。主要作品有《貴婦人畫像》(1881)、《鴿翼》(1902)、《使節(jié)》(1903)等,著重心里分析,講究小說結構,在資產階級文壇獲得很高評價,被稱為“小說藝術的巨匠”。歐·亨利(O·Henry,1862——1910),原名威廉·錫特內·波特(Wi1liamSidneyPorter),出生于美國南部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小鎮(zhèn),父親是醫(yī)生。十五歲起就在藥房里當學徒,后來當過辦事員,制圖員,會計員,銀行出納員,編輯,專欄作者和漫畫家。1895年他被控告盜用銀行款子被判處五年徒刑。在監(jiān)獄里他開始以“歐·亨利”的筆名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出獄后移居紐約,以寫作短篇小說為生。作品甚多,以情節(jié)取勝,結局往往出人意外。杰克·倫敦(JackLondon,1876—1916),出身于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家庭,從小就在街上賣報,在工廠里當童工,后來當過水手,違禁在海上捕過蠔,也曾在阿拉斯加淘過金。失業(yè)期間,還因“無業(yè)游民”罪被捕罰做苦工。1898年重又在舊金山定居,邊做苦工,邊刻苦攻讀,練習寫作,在短短的十余年間,創(chuàng)作出十幾部長篇小說和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代表作有《野性的呼喊》(1903)和《馬丁·伊登》(1909)。他在1896年加入了社會主義工黨(后來并入社會黨),參加工人運動,1916年退出社會黨,其間曾寫過一些有戰(zhàn)斗性的論文。1916年他服毒自殺。西奧多·德萊塞(TheodoreDreiser,1871—1945),出生在印第安那州一個破產的德國移民家庭,當過童工,有時因失業(yè)而流浪街頭。他只上過一年大學。1892年至1895年間他當過記者,曾到圣路易等地采訪,親身體會到人民疾苦。1927年他訪問過蘇聯,回國后積極參加國內的工人運動和國際反法西斯斗爭,西班牙內戰(zhàn)時他曾到過共和軍的前線。1945年病逝前夕加入美國共產黨。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嘉麗姑娘》(1900)通過寫一個農村少女在大都市芝加哥的遭遇,強烈地揭發(fā)了資本主義的剝削和資產階級的偽善,出書后引起資產階級人士的猛烈抨擊,說它是“不道德”的作品,然而德萊塞堅韌地走著現實主義的道路,寫出了《美國的悲劇》(1925)等一系列更深刻、更有力的作品,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繼馬克·吐溫之后的最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薇拉·凱瑟(WillaCather,1873——1947),女作家,出生于弗吉尼亞州,但從小移居內布拉斯加州,在大學時就開始寫作,致力于表達邊境生活中牧歌情調的一面,其代表作為《我的安東尼亞》(1918),《教授之家》)1925),《大主教之死》(1927)等,文筆優(yōu)美,以善于寫景和烘托氣氛見稱。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Anderson,1876—1941),出生于俄亥俄州康登市,父親是流浪漢,善于講故事,很象在安德森小說里出現過的那類人。安德森受正規(guī)教育不多,當過俄亥俄州一個小鎮(zhèn)里的顏料廠的經理,后棄商從事寫作,和德萊塞以及在巴黎的美國現代派作家往來。他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說合集《俄亥俄州溫斯堡鎮(zhèn)》(1919)和《雞蛋的勝利》(1921)。他擅長于寫小鎮(zhèn)居民的寂寞與失意,以及天真的孩子在接觸成人世界時的幻滅感,公認為短篇小說中的能手。??思{曾說:“舍伍德·安德森是我們這一代美國作家和我們的后繼者將傳下去的傳統的父親?!笨梢娖溆绊懼蟆A帧だ录{(RingLardner,1885—1933),出生于密執(zhí)安州。后來為報紙體育欄寫文章,因而熟悉體育界情況,作品也多以此為題材。在寫法上他善于運用口語,內容則以幽默諷刺著稱。除短篇小說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兩個劇本。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AnnePorter,1894—),是著名獵人和探險家丹尼爾·布恩的后裔,出生于德克薩斯州。曾在女修道院學習,十七歲結束了正規(guī)教育。她的短篇小說集《盛開的紫荊》(1930)獲得讀者的好評,公認為現代美國優(yōu)秀作品?!栋遵R白騎士》(1939)包含三個中篇小說,也都受到歡迎。六十年代她寫了長篇小說《愚人船》(1962)。她的作品以刻畫細膩、文筆優(yōu)美著稱。她又關心社會上的大事,主持正義,已七十高齡,還寫了一本《千古奇冤》(1977),為在二十年代被處死的工人薩柯和樊撒蒂鳴不平。厄納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8一1961),出生于伊利諾斯州,父親是醫(yī)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他開過救護車,在意大利前線負了重傷。二十年代初到巴黎,埋頭寫作,除短篇小說外,還寫了長篇小說《太陽也升起了》(1926)和《永別了武器》(1929),一舉成名。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他曾任戰(zhàn)地記者,寫了反法西斯主義的作品《第五縱隊》(1938)和《喪鐘為誰而鳴》(194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他移居古巴,1952年發(fā)表了《老人與?!贰K麑ΜF代英美及西歐的小說創(chuàng)作有重大影響。1954年他獲得諾貝爾獎金,評語是“他精通敘事藝術……又在當代風格中發(fā)揮了影響”。古巴革命后,他回到美國。1961年自殺。1970年他的妻子發(fā)表了他的遺作《海島激流》。艾伯特·馬爾茲(AlbertMaltz,1908—),出生于紐約市,父母都是從東歐移居美國的貧苦工人。1930年大學畢業(yè),以后研究過戲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主要在好萊塢寫電影劇本,1947年遭美國反動當局的迫害,曾受“非美活動委員會”的傳訊,1950年以藐視國會罪被捕入獄,1951年出獄后被迫長期流亡國外。近年來在好萊塢從事電影工作。他的早期創(chuàng)作主要是戲劇,之后也寫長篇小說。他的著名短篇小說集是《世道》(1938),它忠實地、生動地寫下了經濟大蕭條年代的美國情況。理查·賴特(RichardWright,1908—1960),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一個貧窮的黑人佃農家,從小深感種族壓迫之苦,從二十年代后期起參加左翼文學運動,為《新群眾》等雜志撰稿,長篇小說《土生子》(1940)是其成名之作,自傳《黑孩子》(1945)也獲得好評。此后他移居歐洲,長篇小說質量下降,但短篇仍有佳作,如收在《八個人》(1961)里的幾篇。詹姆斯·瑟伯(JamesThurber,1894一),出生于俄亥俄州。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yè)后,開始做報紙編輯工作,不久去法國,在巴黎當過英文報紙編輯。1926年他開始為《紐約人》雜志撰稿,并自繪插圖,做到了圖文并茂。他以善寫紐約市中產階級市民的生活與精神狀態(tài)出名,用筆幽默,風格于平淡中求機智,頗受讀者歡迎。尤多拉·韋爾蒂(Eud0raWelty,1909一),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曾在威斯康星大學學習。幼年便開始寫作。第一部短篇小說合集《綠簾》(1941)出版后,受到了讀者廣泛贊揚。之后她寫了更多的短篇小說和幾本長篇小說,曾獲得“普利策”獎金。她的作品以短篇見長,一般情節(jié)簡單,然而結構勻稱,文筆清麗,善于細致地刻畫婦女的復雜心理。威廉·福克納(WilliamFaulkner,1897一1962),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曾在密西西比大學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他參加了加拿大空軍在歐洲作戰(zhàn),戰(zhàn)后當過特技飛行表演的駕駛員,也干過一些零活。建立文學聲譽之后,除寫作外,他經營過農場,并為好萊塢寫了大量電影腳本。他嗜愛打獵,他的著名的短篇小說《熊》就是根據打獵獲得的素材寫成。他的重要長篇小說有《喧囂與憤怒》(1929),《八月的光》(1932),《押沙龍,押沙龍》(1936)等。1949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評語是“他對當代美國小說作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羅伯特·佩恩·沃倫(RobertPennWarren,1905—),出生于肯塔基州,留在美國幾個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學成后在美國各大學執(zhí)教多年,最后任耶魯大學教授。他的小說《皆為王臣》(1946)和詩《許諾》(1957)曾獲“普利策”文學獎金。此外他又是文學批評家,曾與人合著文學教科書幾種,用新批評派的方法細致分析作品,在大學頗有影響。伯納德·馬拉默德(BernardMalamud,1914—),出生于紐約州,父母是俄國猶太移民。他曾在紐約市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畢業(yè)后在大學執(zhí)教,并開始創(chuàng)作活動。他的重要長篇小說有《伙計》(1957)、《新生活》(1961)、《裝配工》(1966)、《房客》(1971)等。他又寫了許多短篇小說,其中如《魔桶》與《上帝的怒火》都是名篇。他的作品色彩明朗,善于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杰·臺·賽林格(Jer0meDavidSalinger,1919—),生于紐約市,、進過軍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在歐洲美軍中服役。后來為《紐約人》雜志撰寫短篇小說,其成名作則為長篇小說《稞麥田里的接手》(1951),刻畫青少年的心理,諷刺成人的虛偽,在美國大中學生間曾經十分流行。蘭斯頓·休士(Langst0nHughes,1902—1967),黑人作家,出生于密蘇里州,小時候由于家貧隨父母到處遷移,直到十四歲才在克利夫蘭安居下來。早在學生時代他就喜歡唱歌寫詩,曾當過水手、廚師、服務員、還干過一些零星雜活。后來搬到紐約黑人區(qū)哈萊姆,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是“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曾到過解放前的中國,十月革命后訪問過蘇聯。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曾任戰(zhàn)地記者。他的作品除詩歌外,還有長、短篇小說、劇本、傳記、論文、兒童讀物等,作品反映了廣大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斗爭。代表作有《大?!罚?940)、《我漂泊,我彷徨》(1956)。晚年致力于編纂工作,編有美國黑人詩選和非洲詩選。詹姆斯·亞瑟·鮑德溫(JamesArthurBaldwin,1924一),黑人作家,出生于紐約哈萊姆區(qū),父親是個窮牧師。他幼年受教育不多,從十四歲至十七歲三年間他曾遵父命在教堂布道,但由于他“看透了宗教的虛偽”,終于離開了教堂。1948年去歐洲,從事創(chuàng)作,1957年回到美國。1962年出版了他的長篇小說《另一個國家》。除小說外,散文集《土生子的札記》(1955),《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1961)和《下一次將是烈火》(1963)都以對種族問題有獨特見解和文筆犀利著稱。約翰·契弗(JOhnCheever,1912—),出生于馬薩諸塞州,父為英國移民。他十六歲起開始發(fā)表小說,后來成為《紐約人》雜志撰稿人之一,著有長篇小說《瓦卜肖特紀事》(1957),《瓦卜肖特丑聞》(1964),《鷹獵者》(1977),同時寫了上百篇的短篇小說,有集子《極大的收音機》(1953)等。1978年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說合集,受到廣泛好評。約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1932—),出生于賓夕法尼亞州,哈佛大學畢業(yè)后,入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曾任美國《紐約人》雜志編輯(1955一1957)。他的長篇小說有《馬人》(1963)、《在農莊》(1965)、《夫妻們》(1968)和《浪子回頭》(1971)等。短篇小說集有《鴿子羽毛及其他》(1962)、《博物館和女人們及其他》(1972)等。他的作品獨具一格,風格新穎,對小說技巧多所試驗。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BashevisSinger,1904——),出生于波蘭,祖父和父親都是猶太教士。1935年他隨哥哥移居美國,1943年人美國籍。他的全部作品都是用意第緒文寫成的,再經親友們在他自已的協助下譯成英文出版。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盧布林的魔術師》,短篇小說《市場街的斯賓諾莎》、《傻瓜吉姆佩爾》,以及回憶錄《一個尋求愛的年輕人》等。197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評語是“他的充滿了激情的敘事藝術,不僅扎根于猶太血統的波蘭人的文化傳統中,而且反映和描繪了人類的普遍的處境……”。喬伊斯·卡羅爾·奧茨(JoyceCarolOates,1938—),出生于紐約州,1960年大學畢業(yè)后在大學教英語。她的長篇小說有《人間樂園》(1967)、《他們》(1969)、《刺客》(1975)等,短篇小說集《戀愛的回旋》(1970)、《婚姻與失節(jié)》(1972)、《餓鬼集》(1974)、《黑夜的一面》(1977)等,此外她還出版了詩集、文學評論、劇本等。短篇小說《天路歷程》發(fā)表于1970年,獲1972年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奧茨以多產作家著稱,她的小說對美國種種社會問題特別是婦女問題多所探索。雷·布拉德伯里(RayBradbury,1920—),出生于伊利諾斯州,父祖輩都從事新聞和出版事業(yè)。他幼年就開始寫作活動,寫了不少科學幻想小說,如《火星的編年史》(1950)、《太陽的金蘋果》(1953)等。從1945年起他又開始寫普通小說,也頗有出色作品。徐序編寫

圖書目錄

暫缺《世界短篇小說精品:美國卷(共二冊)》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