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為什么需要路由與交換
第1章 需要解決的問題
1. 1 一些定義
1. 2 將設計方法規(guī)范化
1. 3 定義應用需求
1. 4 質量因素:“能力”
1. 5 尋址. 交換和路由選擇的設計
1. 6 考慮費用因素
1. 7 展望
第2章 性能目標和性能組件
2. 1 流量:描述單向通信
2. 2 改善面向用戶的性能
2. 3 主機問題
2. 4 可用性
2. 5 服務等級協(xié)議
2. 6 展望
第二部分 技術方案的選擇
第3章 交換機和路由器是如何進行轉發(fā)的
3. 1 路徑判定與轉發(fā)
3. 2 輸入接口處理過程
3. 3 第三層轉發(fā)
3. 4 第二層轉發(fā)
3. 5 混合轉發(fā)
3. 6 產品組件
3. 7 產品設計實例
3. 8 展望
第4章 交換機和路由器是如何尋找路徑的
4. 1 關于量度和代價的觀點
4. 2 第三層路徑原理
4. 3 第二層路徑
4. 4 虛擬局域網(LAN)和仿真局域網(ELAN)
4. 5 ATM和幀中繼交換機
4. 6 展望
第5章 動態(tài)內部路由信息機制
5. 1 動態(tài)路由選擇原理
5. 2 使用向量距離的動態(tài)路由選擇
5. 3 使用鏈路狀態(tài)路由選擇協(xié)議的動態(tài)路由選擇
5. 4 展望
第6章 主機和小型網絡轉發(fā)
6. 1 工作組交換
6. 2 替代用于子網間通信的路由器
6. 3 路由選擇包括的主機
6. 4 RIP工作負載和會聚
6. 5 在小型網絡中何時及怎樣使用路由選擇
6. 6 RIP版本2
第三部分 定義體系結構
第7章 選擇路由/交換體系結構
7. 1 現(xiàn)實世界的層次模型
7. 2 從邊界開始設計路由/交換結構
7. 3 分布層體系結構
7. 4 核心層及其連接
7. 5 靜態(tài)路由和動態(tài)路由之間的折衷
7. 6 路由非IP協(xié)議
7. 7 對網絡互聯(lián)設備的一般性能要求
7. 8 展望
第8章 組件選擇. 容錯和網絡管理
8. 1 選擇網絡產品:預算
8. 2 選擇網絡互聯(lián)產品3:容錯
8. 3 管理結構
8. 4 配置管理
8. 5 記賬管理
8. 6 性能管理
8. 7 安全機制和安全管理
8. 8 展望
第四部分 部 署
第9章 面向連接的交換
9. 1 體系結構和平面
9. 2 面向連接的WAN交換和企業(yè)網絡
9. 3 域
9. 4 面向連接的交換機類型
9. 5 虛電路建立
9. 6 交換機吞吐量估算
9. 7 建立LANE基礎結構
9. 8 提供服務質量的臨時方法
9. 9 ATM論壇標準路由選擇:IISP
9. 10 典型系統(tǒng)
9. 11 幀中繼互聯(lián)
9, 12 展望
第10章 無連接的局域網交換
10. 1 網絡集線器的作用
10. 2 網橋和多端口網橋
10. 3 園區(qū)通信集合
10. 4 交換機:網橋的下一代發(fā)展
10. 5 帶寬
10. 6 非VLAN交換網絡中的容錯
10. 7 VLAN
10. 8 LANE操作
10. 9 第二層之上的交換式網絡設計和互聯(lián)設備
10. 10 展望
第11章 單域中的路由選擇
11. 1 單域路由選擇環(huán)境
11. 2 域的組件
11. 3 配置0SPF
11. 4 介質問題
11. 5 IP功能問題
11. 6 路由器關系
11, 7 與網絡設計有關的0SPF內部
11. 8 路由網絡中的容錯
11. 9 展望
第12章 特殊的和層次化的路由拓撲結構
12. 1 關于域0. 0. 0. 0的考慮
12. 2 靜態(tài)和缺省路由的層次
12. 3 帶域間動態(tài)路由匯總的層次結構
12. 4 EIGRP
12. 5 導入. 導出和控制外部路由
12. 6 利用殘余域控制路由的傳播
12. 7 打破層次結構
12. 8 路由過濾
12. 9 多主連接到外部提供商
12. 10 主干網的主干網
12. 11 展望
第五部分 路由和交換技術的未來
第13章 企業(yè)邊界的新方法
13. 1 人口. 出口和轉發(fā)等價類別
13. 2 組播信令
13. 3 服務質量信令
13. 4 可移動性
13. 5 直通和標簽交換機制
13. 6 展望
第14章 企業(yè)核心的新方法
14. 1 新核心技術的基礎
14. 2 OSPF增強
14. 3 IS—IS的新趨勢:ISNT
14. 4 組播路由基礎
14. 5 組播路由協(xié)議
14. 6 MPOA
14. 7 MANET
14. 8 PNNI ATM路由
14. 9 MP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