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基督教耶儒倫理比較研究:民國時期基督教與儒教倫理思想的沖突與融合

耶儒倫理比較研究:民國時期基督教與儒教倫理思想的沖突與融合

耶儒倫理比較研究:民國時期基督教與儒教倫理思想的沖突與融合

定 價:¥25.00

作 者: 郭清香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世界倫理比較研究叢書
標 簽: 基督教

ISBN: 9787500456803 出版時間: 2006-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5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倫理來源于生活。人們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倫理。在原始農(nóng)耕時代,人們聚族而居,家庭和家族是日常生活的界限,因而便有宗法倫理。之后部落、部落聯(lián)盟乃至國家出現(xiàn),政治生活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有了政治倫理。同樣,因有戀愛、婚姻生活而生性倫理,因有物品交換和商品交易而生商業(yè)倫理,因有網(wǎng)絡活動而生網(wǎng)絡倫理等等。一切倫理,莫不起自生活。因此,我們可以說,倫理是調(diào)節(jié)人類社會倫理關系和范導人類實際生活的規(guī)則;合倫理生活是生活的理想性的樣態(tài)。 生活的主體是人,而人總是處于一定的地域、一定的歷史階段、一定的社會制度、一定的文化傳統(tǒng)中的人。因此,特定人群所遵守的倫理和合倫理的生活也總是有其局限性的,總是一種相對的善。如何使這種相對的善不斷地得到提升?除了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對于倫理的認識之外,似乎把不同人群的倫理和倫理生活加以比較是唯一的途徑。實際上,比較是獲得更高善的方法。人類的倫理道德就是在個體與個體、家庭與家庭、人群與人群的交往和比較中不斷前進的。沒有了交往和比較,善之樹必將變得日益枯萎。 民國時期(1911-1949)中國基督教學者與儒教學者應對于時代倫理思潮所提出的問題,分別有著自己深刻的思考和回答。本書力圖在歷史的視野下,從人與終極實在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救國與救世的關系、社會理想建構以及民族主義與普世主義的關系幾個方面,考察二者倫理思想變遷、沖突與融合的表現(xiàn),試圖證明二者倫理思想的發(fā)展,是沿著民族主義與普世主義相結合的路子前進的。他們的思想對倫理學理論發(fā)展、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以及世界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郭清香,1974年生于山東文登,1993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2003年畢業(yè),獲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F(xiàn)任職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倫理學教研室,研究方向為中國倫理思想史、比較倫理學。在《光明日報》等理論報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參與了多部學術著作的撰寫工作。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節(jié)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一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交通
二 民國時期的基督教
第二節(jié) 儒教的宗教性質(zhì)問題
一 儒教問題的爭論
二 儒教之為宗教
三 儒教在民國
第三節(jié) 倫理比較研究的幾個問題
一 比較的原則
二 比較的模式
三 比較的方法
第四節(jié) 本書的主旨與思路
一 論證的目的和意義
二 論證的主旨和思路
第一章 終極超越論
第一節(jié) 上帝與人
一 對上帝的中國式理解
二 神入貫通說
三 重釋性罪論
四 贖罪與自我超越
第二節(jié) 天道與人
一 原儒之天與新儒之天
二 天人合一模式的辯護
三 傳統(tǒng)性善論新解
四 本性的開顯與內(nèi)在超越
第三節(jié) 耶儒超越論的異同
一 超越的兩種模式
二 耶穌與孔子
第二章 群己關系論
第一節(jié) 人的二重性與社會責任
一 人的二重性:屬靈的人
二 人的二重性:社會的人
三 現(xiàn)世價值辯爭
四 個人福音與社會福音
第二節(jié) 倫理本位與個性自由
一 人倫之理
二 倫理本位說
三 個性自由與立群公德
第三節(jié) 耶儒群己論的異同
一 超越層面的沖突
二 實踐層面的融合
第三章 救國救世論
第一節(jié) 救國合理性的宗教論證
一 耶教入世之責
二 人格救國論
三 革命、愛與公正
第二節(jié) 救國之道的道德思考
一 文化建設
二 革命精神
三 制度探索
第三節(jié) 道德救國與制度公正
一 道德救國
二 制度公正
第四章 社會理想論
第一節(jié) 地上天國
一 天國建在哪皇?
二 構建天國的設想
三 天國與社會主義
第二節(jié) 大同社會
一 大同傳統(tǒng)
二 大同與社會主義
第三節(jié) 理想社會及其實踐
一 孫中山理想社會的構想及實踐
二 天國、大同傳統(tǒng)社會理想的現(xiàn)代改造
第五章 時代精神論
第一節(jié) 生命與創(chuàng)新
一 生命精神
二 創(chuàng)新精神
三 新人的塑造
第二節(jié) 民主與科學
一 民主精神
二 科學精神
三 耶儒二教對民主與科學的回應
第六章 民族本色與普世主義
第一節(jié) 普世宗教的民族情懷
一 基督教與世界主義
二 國家主義辯正
三 基督教與民族主義
第二節(jié) 民族道德的普世價值
一 儒教與民族主義
二 儒教與普世主義
第三節(jié) 民族主義與普世主義的張力
一 基督教的本色化
二 走向世界的儒教
結語
第一節(jié) 時代主題與耶儒二教倫理思想主題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耶儒二教倫理思想的資源意義
第三節(jié) 耶儒倫理思想的八大差異
第四節(jié) 耶儒二教學者倫理思考的啟示
附錄主要人物簡介
主要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