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唐代民間音樂
第一節(jié) 民歌與曲子
一、唐代民歌
二、填以新詞的曲子
三、經過藝術加工的曲子
第二節(jié) 民間說唱與變文
一、漢族地區(qū)的說唱與變文
二、其他民族的說唱音樂
第三節(jié) 民間歌舞
一、自娛性的踏歌與打令
二、表演性的民間歌舞
三、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民間歌舞
第四節(jié) 宗教音樂與歌舞
一、巫舞
二、儺舞
三、師公舞
四、薩滿舞
五、佛教音樂與歌舞
第二章 唐代宮廷燕樂(一)
第一節(jié) 九部樂與十部樂
一、燕樂
二、清商樂
三、西涼樂
四、天竺樂
五、高麗樂
六、龜茲樂
七、疏勒樂
八、安國樂
九、康國樂
十、高昌樂
十一、文康伎、禮畢與宴后
第二節(jié) 立部伎與坐部伎
一、立部伎
二、坐部伎
第三章 唐代宮廷燕樂(二)
第一節(jié) 軟舞與健舞
一、軟舞
二、健舞
第二節(jié) 大曲與法曲
一、“鹽”、“趨”、“亂”式大曲
二、聯曲式大曲
三、混合式大曲
第三節(jié) 燕樂的樂器與樂隊
一、燕樂樂器
二、樂器組合
三、樂隊的發(fā)展與變化
第四節(jié) 散樂與鼓吹
一、散樂
二、鼓吹
第四章 琴曲與雅樂
第一節(jié) 琴與琴曲
一、琴的型制與演進
二、制琴工藝的發(fā)展
三、琴譜
四、著名琴家
五、琴曲與琴歌
第二節(jié) 衰微的雅樂
一、雅樂的起源與演變
二、唐代雅樂的樂制
三、雅樂的內容與變化
第五章 各民族音樂的融合與對外音樂文化的交流
第一節(jié) 各民族音樂的交流與融合
一、吐蕃、鮮卑諸民族音樂的融入
二、中原地區(qū)對南詔地區(qū)音樂文化的影響
三、西域各地音樂的融人
第二節(jié) 與外國音樂文化的交流
一、與南海、西亞諸國的往來
二、對朝鮮半島三國音樂文化的影響
三、對日本音樂文化的影響
第六章 音樂基本理論與記譜法
第一節(jié) 音樂基本理論
一、“聲”、“音”、“樂”
二、律呂與律名
三、音名與音階
四、宮調的“均”與“調”
五、節(jié)奏與節(jié)拍
六、旋宮轉調
七、速度標記
第二節(jié) 樂舞記譜法
一、《敦煌琵琶譜》
二、《五弦琴譜》
三、《仁智要錄》
四、《博雅笛譜》
五、《古譜·笙譜律卷/呂卷》
六、《敦煌舞譜》
第七章 燕樂調式音階體系
第一節(jié) 燕樂調式音階體系的形成
一、燕樂調式音階的由來
二、燕樂調式音階體系的建立
第二節(jié) 燕樂調式音階體系的內涵
一、燕樂音高
二、燕樂音階
三、燕樂二十八調
第三節(jié) 燕樂調式音階名稱之變化
第八章 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
第一節(jié) 旋律發(fā)展手法
一、重復
二、模進
三、擴展與緊縮
四、換頭
五、同尾
六、連環(huán)扣
第二節(jié) 和音與和弦的應用
一、各種音程的雙音結合
二、三音結合的和弦
三、不協和音的解決
第三節(jié) 旋宮轉調
第四節(jié) 音樂結構
一、樂段結構
二、二段體
三、三段體
四、多段聯曲
五、大曲結構
第九章 音樂機構與樂舞教育,音樂思想與文藝政策
第一節(jié) 音樂管理機構
一、大樂署
二、鼓吹署
三、教坊
四、梨園
第二節(jié) 樂舞教育
一、人才匯集
二、考核制度
三、教育目的
四、教學方式
第三節(jié) 音樂思想
一、雅樂之爭論
二、禮樂關系
三、統(tǒng)治者的音樂思想
第四節(jié) 文藝政策
一、吸收與借鑒
二、普及與提高
三、樂舞檔案的保管、資料的印刷與出版
簡短的結束語
附錄一 參考書目
附錄二 譜例目次
附錄三 非漢語(各民族語與外來語)詞匯索引
附錄四 曲譜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