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評論》主要包括“論文”、“評論”和“北大講壇”三部分。 《法律如何可能》是一篇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盧曼法律社會學的論文;《公共侵攏與大規(guī)模產品侵權責任》探討了美國侵權法領域新近出現的一種訴訟,為我們了解國外侵權法領域的動態(tài)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正義的形象》從一個新穎的角度——美術作品——提出了法理學的一個基本問題:什是正義?正義有標準像么?作者考察了各個階段的西方美術作品中正義女神的形象,發(fā)現實際上并不存在一個方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像,比如眼睛的刻畫,而是隨著不同的作者和不同的情況發(fā)生變化的;《“武松”與“師爺”》是一篇典型的“法律與文學”研究;《民事法制中的“舊慣”與日據臺灣時期的治理術變遷》一篇法律史文章,通過對日本在臺灣殖民統(tǒng)治時期民事法制中“舊慣”的描述梳理,展現出一種與血腥鎮(zhèn)壓的刑法截然不同的圖畫和維度;《管制抑或競爭》探討了美國聯邦掃壟斷法的適用與州政府的管制之間存在的矛盾;《前版樹時代的智權屬觀念和出版制度》融合了法律史、社會史和觀念史的研究。《全球金融改革視角下的單一監(jiān)管者模式》試圖從政策各事后回顧的角度,對英語的單一金融監(jiān)管理機構——金融服務局的效率、功效和適用性進行重新評估,評價其作為全球金融改革中金融監(jiān)管備選模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