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書文化的傳承(插圖本)

書文化的傳承(插圖本)

書文化的傳承(插圖本)

定 價:¥38.00

作 者: 來新夏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獻學

ISBN: 9787805987309 出版時間: 2006-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4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四、手抄本的重要意義在雕版印刷術發(fā)明以前,中國文化的傳遞走著一條艱辛的道路,人們開始在簡牘和縑帛上寫和抄,繼而在紙上抄和寫。從文獻記載分析,西漢初年就有抄書活動。漢景帝時,景帝子河問獻王劉德從民間搜尋到好書時,請人好好地抄一本給藏者,留下藏者的原本,另外送金帛給藏者作補償,因而搜集到許多書。這時無疑是一種簡書。漢成帝時,在著名學者劉向主持下,中國進行了世界文化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整理圖書工作。劉向等學者為每個整理本寫一篇提要作為正錄,送呈皇帝批閱,劉向自抄一份留底,社會上也輾轉(zhuǎn)傳抄,后來,劉向的兒子劉歆集中整理編成中國第一部綜合目錄——《別錄》,這也是抄寫的簡書。當時,社會上也出現(xiàn)了一種專門以抄書為業(yè)的傭書行業(yè)。在古小說《拾遺記》中曾寫漢安帝時人王薄,因家貧帶著筆和簡在洛陽街上擺攤賣字,王薄貌美吸引了許多求書的人,男人送他衣物,女人送他珠玉,一天之內(nèi),收人滿車衣物珠玉。這就是當時一種“傭書”行業(yè)了。雖然是小說,但也是實際生活的反映。東漢時,班超因為家貧,曾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三國時,吳魏在外交活動中,為加強雙方友好關系,魏國曾組織人用紙和帛分別抄寫了兩套《典論》送給吳國的孫權和張昭,這是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抄寫活動。東晉釋僧肇,早年以傭書為業(yè),借著抄書的機會,“歷觀經(jīng)史,備盡文籍”,后參與名僧鳩摩羅什翻譯佛經(jīng),受到后秦統(tǒng)治者的賞識。南北朝南齊人庾震因父母雙亡,無力營葬,盡力去為人抄寫,以致使手殘廢,可見抄寫的繁重。南梁的沈崇素六歲喪父,成人后就為人抄書,以取得報酬養(yǎng)母。有不少抄書人在抄書過程中,因有機會讀到很多書而最終成為學者。南梁的王僧孺和朱異都是當時著名學者,他們的成就途徑便是“既筆耕為養(yǎng),亦傭書成學”,靠著為人抄書而遍覽經(jīng)史的。北朝亦有傭書的人,如北魏崔亮家貧,即以傭書為業(yè)。隨著紙的普遍使用,人們對知識的渴求,除了受人雇傭抄書得酬外,也出現(xiàn)了一些以抄書,甚至抄大部頭書求售的書販。南北朝時揚州有一書販,雇了一批人抄了一部700多卷的大類書《華林遍略》,向北朝的東魏大將軍高澄出售。高澄很喜歡此書,但又不愿出錢收購,于是召集一批書手用一日一夜的時間偷抄了一部,將書退還書販,這件事固然可見高澄的狡詐,但用一日一夜抄畢700卷書,用人當然不少,由此又可見從事抄書行業(yè)的人有相當?shù)臄?shù)量?!段男牡颀垺肥侵袊奈膶W理論著作,但成書后未能得到社會承認,它的作者南朝的劉勰希望當時有聲望的學者沈約能給以評定。但沈約地位很高,無法求見,于是抄了一部《文心雕龍》,裝作書販,背著自己的著作在路上等沈約的車子過來時求售,果然引起沈約注意,取來讀后,十分推重此書的價值。這是為自己的著作求得知音而采取值得同情的行動,但也反映出社會上抄書賣書已是常見的活動。P26-27

作者簡介

  來新夏,浙江蕭山人,1923年生于杭州。1946年畢業(yè)于北平輔仁大學歷史學系。1950年至今,歷任南開大學歷史學教授、校務委員、圖書館館長、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圖書館學情報學系主任等職?,F(xiàn)任教育部古委會所屬地方文獻研究室主任,《博覽群書》、《社會科學論壇》及《尋根》雜志編委,以及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地方志協(xié)會學術委員、《天津通志》編委會碩問等。所著學術著作有《清人筆記敘錄》、《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古典目錄學》、《林則徐年譜新編》、《北洋軍閥史》、《結網(wǎng)錄》、《中國近代史述叢》、《中國古代圖書事業(yè)史》、《中國近代圖書事業(yè)史》及《中國地方志》等三十余種。整理古籍有《史記選注》、《閱世編》、《清嘉錄》等。隨筆集有《冷眼熱心》、《路與書》、《依然集》、《楓林唱晚》、《邃谷談往》、《一葦爭流》、《出櫪集》、《學不厭集》、《且去填詞》及《來新夏書話》等十余種。現(xiàn)從事《書目答問匯補》的研究撰寫工作。

圖書目錄

第一篇口傳與記事/1
(一)遠古的口耳相傳/1
(二)結繩、契刻和圖畫/2
(三)漢字的產(chǎn)生/3
(四)甲骨、鐘鼎和石器/5
第二篇簡牘與帛書/11
(一)簡書及其發(fā)現(xiàn)/11
(二)簡牘制度/13
(三)漢簡/15
(四)帛書/16
第三篇紙和紙書/21
(一)紙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21
(二)蔡倫造紙/23
(三)紙書的出現(xiàn)/24
(四)手抄本的重要意義/26
第四篇雕版·活字·套?。?9
(一)雕版印刷的發(fā)明與發(fā)展/29
(二)活字印刷的發(fā)明/36
(三)套版、短版與拱花/40
(四)紙書裝幀形式的演變/42
第五篇典藏與整理/47
(一)官藏的延續(xù)/47
(二)私藏的發(fā)達/54
(三)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圖書整理/60
(四)圖書分類的演變/63
第六篇流通與傳播/67
(一)早期的流傳方式/67
(二)佛經(jīng)的求取與譯經(jīng)/68
(三)唐宋時期的流通與傳播/70
(四)明清以來的流通與傳播/74
第七篇幼學教育/77
(一)幼學教育的原始/77
(二)三字經(jīng)/78
(三)百家姓/81
(四)千字文/83
(五)雜字/85
(六)幼學教育的繼續(xù)/87
第八篇經(jīng)、史、子、集/89
(一)十三經(jīng)/89
(二)二十四史/98
(三)諸子百家/109
(四)總集和別集/118
第九篇圖書的再編纂/127
(一)類書/127
(二)叢書/138
(三)類書與叢書的作用/145
第十篇結語/14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