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歷史·家園:文化批評3調》里的文字,收入了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到近期,作者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在國內外期刊書報上發(fā)表過的一些作品,既有偏向歷史和過去的題材,比如從晚清甚至十八世紀到文革乃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主題,又有冷戰(zhàn)后或全球化以來的文化現(xiàn)象。全書各篇文章的風格不一,既有枯燥堆積材料的學術研究,擺“爭論臉”的文化和歷史批評,又有缺少注腳任意發(fā)揮的文學電影評論和隨感式的小文。不過,全書有一個主題思想要闡述,那就是對于“家園”的尋求和渴望。作者所說的這個“家園”有點像是對人類世界一切理想和夢想的組合,比如是“好社會”、歡樂、“自由世界”、“大同世界”、“博愛”,乃至“凈土”和“涅槃”的組合。雖然說起來虛虛的,還有點酸,但作者相信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這樣一個家園——一個心靈的家園、文化的家園,人和他人以及所有生命和諧共處的家園,也是個人的家園。由于命運和經歷,作者這一代人可以說生活在比個體生命長得多的歷史時段、來往于比故鄉(xiāng)寬廣得多的不同地域。從十八世紀的世界景觀、帝國主義的臨門、晚清的現(xiàn)代、“五四”的新、社會主義改造、后“文革”,到如今的全球化,都是他們的當前時代;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大洋彼岸到此岸,都既是又不是他們的近鄰。于是,若一定要為“家園”劃個范圍,那將是整個世界,若一定要為“家園”找個源頭,那么她存在于每個人的內心。正因了“家”的廣大,作為文化研究者,作者認為,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矛盾:中國文本中那些熱愛大同、執(zhí)著生命的理想本可以完善一個關于“家”的想象;然而,中國語境進行的對人類物質和精神資源的耗損卻造成了對于”家園”的威脅。更有幾人愿意承認,這遭受威脅的“家園”不僅是歐洲人、美國人、拉美人、非洲人或東歐人、印度人的財產,也是自己的和子孫后代的過去與未來?此書便體現(xiàn)了作者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獨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