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歷史,不過是有那么一些人,做了那么一些事兒。所以歷史其實很通俗,并且因為通俗而精彩。歷史上這些事兒很好看,那里有鮮活的人物,有引人人勝的事件,有短兵相接的殘酷,有攝人心魄的陰謀,讓你回味,讓你流連。讀《歷史上這些事兒》從中可以察時勢之變,悟政治得失,學人生智慧,可以汲取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在資訊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古人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智慧,從文化上有著割舍不斷的延續(xù)性,從應用上有著極具可操作性的現實意義。通過閱讀《歷史上這些事兒》,我們可以領悟、學習到這樣幾個方面的人生智慧:一是帝王操縱智慧。所謂操縱,也就是要牢牢掌握對全局的控制力。帝王至高無上的特殊的地位決定了其生存方式、處世技巧和領導思想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概以一個馭字——使天下英才為我所用,盡天下之力為我效命,這種封建政治中帝王對臣下、對全局的絕對統(tǒng)治地位,賦予了其人生智慧縱橫發(fā)揮的空間:只要把對全局的控制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其他一切都好辦。二是人臣布局智慧。所謂布局,也就是經營的心態(tài)來謀劃,事情才容易成功。一般而言,作為人臣既要領導別人,同時也要被人領導,貴如古時的宰相,上面不是還有一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嗎?為人臣者,最需講究的是一個 “忠”字,但我們翻開一部《二十四史》,卻發(fā)現忠誠的臣子既未必受賞于君王,又未必能成事功,更未必仕途順暢,弄不好還要有性命之憂。我們不否認人臣要忠,尤其要忠于國家的最高利益,但是作為一個必須屈居人下的 “領導”,作為一個必須面對眾人的“競爭”等復雜局面的“領導”,只有以經營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的地位和所要做的事情,才會謀事事成。三是謀身保家智慧。身為人臣必須明白一點:做事成事與謀身保家是兩回事,君不見多少忠臣成冤魂,君不見功業(yè)雖成而人不得志,這都是只知做事不知謀身的結果。這就不能不說到權術,人們立即會想到陰險狡詐、卑鄙無恥、爾虞我詐之類灰暗色調的詞語,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雖然權術一直受到人們的批判、又在政治斗爭中屢屢被采用。因此,權術是古代政治中的領導人無法回避的。你可以鄙夷權術,但不能不研究權術,更不能不提高警惕,防范自己成為權術的犧牲品。能謀事者為大智慧,但身不能謀、家不能保,何以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