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幣:我國金幣,在前清僅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及三十三年(1907年)之大清金幣,此幣系屬試鑄性質,用純金鑄造,重庫平一兩,但未正式使用。此外西藏有藏金,均無從查考,目如鳳毛鱗角,求之匪易,似亦鑄造無多也。銀幣:我國銀幣,極為復雜,茲分為七個時期。民國成立,百發(fā)待舉,國幣圖案,未能及時規(guī)定,故在民國元年和民國二年兩年間,仍由天津造幣廠沿用宣統(tǒng)三年之大清銀幣模型,鑄造應用,迨至民國三年(1914年),始訂立“中華民國國幣條例”,確定民國三年袁世凱像銀幣國幣,全國各廠,均有鑄造,重量和成色,俱照規(guī)定,通行全國,暢通無阻,外國銀幣,驅除殆盡,即使是墨西哥銀圓,亦不能專美于前,中國銀幣,至此方始統(tǒng)一。后來,民國二十四年實行法幣政策,除稀幣和古幣外,凡普通用硬幣,律收歸國有,于是銀幣之鑄造,遂造結束。但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孫像銀幣,亦經鑄成,統(tǒng)由中央銀行封存,作為法幣基金,并未行使市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