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財政、金融財政稅收1840-1926近代中國國內公債研究

1840-1926近代中國國內公債研究

1840-1926近代中國國內公債研究

定 價:¥26.00

作 者: 潘國旗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財政

ISBN: 9787505860094 出版時間: 2007-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7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遵循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原則,運用實證分析法、計量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以晚清和北洋時期的國內公債(簡稱內債)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了近代中國國內公債起源、發(fā)展的演變歷史,對晚清、北洋時期的內債發(fā)行、籌募、用途、整理及償還進行了實證分析,從內債發(fā)行的政治經濟背景、發(fā)行的詳細經過、債額的逐項考證、內債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深刻影響等方而對近代中國的內債進行深入、科學的研究。本書認為;近代中國國內公債的產生、發(fā)展都與戰(zhàn)爭和軍事件關,用之于彌補財政赤字、解決財政困難,即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所發(fā)行的公憤極大部分部為非生產性公債,用之于生產事業(yè)和經濟建設的公債為數(shù)甚少。因此。從總體上看,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所發(fā)行的大量國內公債,未能充分發(fā)揮其穩(wěn)定財政、調劑金融、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應有作用。同時,本書也指出,以往學術界在對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內債政策的考察和評述中,偏重于揭露其封建性、殖民性和破壞性等消極作用,而對近代中國內債的兩重性分析顯得極其缺乏。事實上,晚清和北洋時期所發(fā)行的內債還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和進步性的,應當給予客觀評價。

作者簡介

  潘國旗,男,1961年出生,浙江臨安人。2002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在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博上后流動站工作?,F(xiàn)為杭州師范學院教授、浙江省民國浙江史研究巾心成員。自1991年從事本專業(yè)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以來,在《財政研究》、《抗日戰(zhàn)爭研究》、《近代史資料》、《浙江大學學報》、《經濟研究參考》、《毛澤東思想研究》、《浙江社會科學》、《福建論壇》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已出版的專著和合著有《國民政府1927~1949年的國內公債研究》、《國民政府外債與官僚資本》(合著)、《新中國外債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合著)等。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中國國內公債研究》(134BZS039),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江浙財團研究》(02BZS028),主持浙江省社科基金項目《近代中國內債研究》(N95G18)、《近代中國地方公債研究》(2002XSZ02)、《民國時期浙江財政研究》(05WZT007—4)等。

圖書目錄

導論
一、概念的界定
二、晚清、北洋時期國內公債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三、本書的研究方法、資料概況、基本框架和研究意義
第一章 近代中國國內公債的起源
一、清朝的由盛轉衰及其財政危機
二、近代中國公債的起源
第二章 甲午戰(zhàn)爭后的晚清國內公債
一、甲午戰(zhàn)爭后的晚清財政
二、甲午戰(zhàn)爭后晚清政府發(fā)行的三次國內公債
第三章 北洋時期的國內公債
一、北洋政府時期的財政困境
二、北洋時期國內公債的發(fā)行概況
三、北洋政府國內公債政策之評價
第四章 北洋時期國內公債與銀行業(yè)的關系
一、近代中國銀行業(yè)的發(fā)展概況
二、北洋時期國內公債與銀行業(yè)的關系
三、銀行投資公債的評價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