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研究》總序
緒論
一、國家權力合法性論證與憲政運動
二、問題的提出與寫作思路:以自由主義為中心
篇一 合法性危機與立憲運動的發(fā)軔
第一章 “制度決定論”:晚清立憲思潮與司法改革
一、自由主義憲政思想的早期傳播
二、制度建構、合法性危機與清末立憲運動
三、立憲主義背景下的司法改革與程序正義訴求
第二章 民國初年憲政之殤及其方法上的檢討
一、革命的自由主義:《臨時約法》之控權理念
二、“國會情結”:議會政治在民國初年的實驗
三、“護國”抑或“護法”:司法獨立制度之缺場
四、孫中山政黨觀之轉變與“以黨治國論”
第三章 秩序的渴望:對民國初年共和立行的反思
一、新文化運動;自由主義與主族主義之兩難
二、張君勵“理性政治”思想
三、胡適的經驗理性與“好政府主義”憲政觀
四、“五權憲法”的內涵及其地位
篇二 訓政與黨治時期憲政運動的曲折發(fā)展
第四章 訓政體制下“微弱的憲政運動”
一、南京國民政府的合法性危機
二、知識與權力:中國式費邊社的憲政訴求
三、“憲政派”與“訓政派”之論戰(zhàn):經訓政能達至憲政?
四、國民黨壟斷制憲權與知識界對《五五憲草》的批評
第五章 抗戰(zhàn)時期國統區(qū)第一次憲政運動
一、國民參政會:中間黨派的集結場所
二、一屆四次國民參政會上憲政提案的激烈交鋒
三、憲政期成會與《期成憲草》之革運
……
第六章 抗戰(zhàn)時期國統區(qū)第二次憲政運動
第七章 戰(zhàn)后憲政運動高潮與“第三條道路”
篇三 制度設計的重心:憲政的平衡性
第八章 《期成憲草》的憲政模式辨析
第九章 政協《憲法草案例》的憲政模式辨析
第十章 演變脈絡:從《期成憲草》到《憲法草案案》
篇四 自由主義憲政的理論內涵
第十一章 自由主義憲政之社會基礎:民主觀
第十二章 自由主義憲政之旨趣:人權觀
第十三章 自由主義憲政之表征:法治觀
第十四章 自由主義憲政之哲學意蘊:社會發(fā)展觀
結語 起點的偏向——中國憲政運動沉思
主要引證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