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知識讀物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學與中國書畫美學

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學與中國書畫美學

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學與中國書畫美學

定 價:¥38.00

作 者: 張乾元 著
出版社: 中國書店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知識讀物

ISBN: 9787806631843 出版時間: 2006-12-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0開 頁數(shù): 32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論述了《周易》“意象”、“剛柔”、“蒙養(yǎng)”、“素”、“ 賁”、“神”、“妙”等范疇的美學特征,以及這些范疇所形成的文化觀念對中國書畫藝術的影響,并從易學意象學關于“物”、“象”、“意”的關系入手,分析書畫藝術“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審美觀照理念,解讀《書斷》、《書譜》、《石濤畫語錄》、《宣和畫譜》、《畫學心法問答》等重要的書學畫學典籍,破釋五色“文章黼黻”論、謝赫“六法”論等,首次從意象學的角度確立了中國書畫易學美學體系。本書首次從意象學的角度確立了中國書畫易學美學體系,系統(tǒng)論述了《周易》的美學特征,分析書畫藝術“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審美觀照理念,解讀《書斷》、《書譜》、《石濤畫語錄》、《宣和畫譜》、《畫學心法問答》等重要的書學畫學典籍,破釋五色“文章黼黻”論、謝赫“六法”論等。

作者簡介

  張乾元,1964年出生于安徽碭山,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美術系、瑞典人民大學世界語系,1997-1998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完成美術學碩士課程,現(xiàn)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研究生。任江蘇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術學專業(yè)帶頭人、副院長。 1992年曾應邀為天安門城樓繪制《大禹治水圖》、為國務院西山處創(chuàng)作《后羿射日》等作品。1994-1996年赴芬蘭、瑞典、土耳其、俄羅斯等國舉辦個人畫展,旅居土耳其及瑞典。1997年其國畫作品《大楚興·陳勝王》獲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的“世界華人書畫展”銅獎。其美學論文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美術觀察》、《美術》、《裝飾》、《國畫家》等國家級重點學術期刊上30余篇。2003年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其美學專著《繪事后素—中國古代繪畫的五色美學觀念》。

圖書目錄

返本解碼開新
——序張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學與中國書畫美學》(翟墨)
緒論
第一章 天地養(yǎng)萬物
——易學的自然樸素觀與藝術本體論/1
第一節(jié) 易學自然樸素觀與本體論思想/2
第二節(jié) 易學的天人關系/16
一、天地人相合的統(tǒng)一關系/16
二、時空合一的宇宙觀念/18
三、“蒙以養(yǎng)正”與聚氣修養(yǎng),22
第三節(jié) 易學的“五色”論和“白賁”觀/31
一、時空結構中的“五色”論/31
二、“白賁”、“養(yǎng)素”、“素履”、“素問”、“繪事后素”/37
(1)“白賁”的美學特征/37
(2)“養(yǎng)素”的本質要求/41
(3)“素履”的行為準則/46
(4)“素問”的生命本質/47
(5)“繪事后素”的審美標準/49
第二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學的陰陽合德觀與藝術風格論/51
第一節(jié) 陰陽合德的意象特征/51
一、乾坤二元的易象結構/52
(1)乾的意象特征/52
(2)坤的意象特征/56
二、“太極”的分化與合抱/63
第二節(jié) 陰陽合和之美/68
一、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的美學特征/68
二、書畫陰陽合和的美學主張/77
(1)蔡邕論書法乾坤陰陽說,77
(2)丁皋的《陰陽虛實論》/78
(3)石濤乾旋坤轉的“一畫”法則/79
(4)劉熙載《藝概》陰陽二氣兼?zhèn)湔f/83
第三章 天地細綻,萬物化醇
——易學的交感化生說與藝術創(chuàng)造論/89
第一節(jié) 乾坤交泰的意象特征/89
一、八卦之象,窮理盡性/90
二、天地相交,三陽開泰/98
三、天地不交,三陰分運/104
第二節(jié) 交感咸亨的意象特征/111
一、水火既濟,觀其會通/111
二、山澤通氣,感應相與/115
三、雷風相薄,人倫恒久/120
四、為求交合,歸返以進/124
第四章 立象以盡意
——易學的意象特征與藝術境界論/135
第一節(jié) 觀物取象/135
一、“觀物取象”的文化內涵/136
二、“觀物取象”與藝術的觀照法則/140
第二節(jié) 無盡之意/149
一、意象特征/149
二、立象盡意/159
第三節(jié) 象外追維/180
一、意象的超越/180
(1)王弼的“得意而忘象”,180
(2)劉勰的“窺意象而運斤”/182
(3)謝赫的“取之象外”/183
二、意境的形成/184
(1)盛唐諸人論“意境”/184
(2)“意象”、“意境”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186
(3)笪重光“虛實相生”的妙境觀/188
三、書學畫學中的易學思想和審美意象說/191
(1)許慎《說文解字》論文、字、書的起源/191
(2)庾肩吾《書品》文契說/193
(3)王微《敘畫》書畫同源于伏羲八卦說/194
(4)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之源流/197
(5)韓拙《山水純全集》書畫同源于八卦之說/201
(6)《宣和畫譜》的易學思想和意象觀/202
(7)《林泉高致》意象觀/207
第五章 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易學的神妙觀念與藝術想象論/209
第一節(jié) 陰陽不測,窮神知化/209
第二節(jié) 藝術想象中的神思飛越/221
(1)陸機《文賦》的神思論/222
(2)劉勰《文心雕龍》神思論/227
第三節(jié) 以神妙為最高標準的書畫藝術/235
(1)顧愷之的“悟對通神”觀/236
(2)宗炳的“應會感神”論/242
(3)張懷璀“鬼出神入”說和易學書斷/246
第六章 變則通,通則久
——易學的變化觀念及藝術通變論/259
第一節(jié)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259
第二節(jié) 窮理盡性,以至于命/264
第三節(jié) 傳移模寫,變古則今/268
(一)王延壽《文考賦畫》千變萬化說/268
(二)謝赫“神仙說”的傳移大法/269
(三)孫過庭《書譜》的易學變化思想/294
(四)布顏圖的易學思想和意象觀/298
(五)戴德乾的“畫道變化”說和易學揭秘/305
參考文獻/31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