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一個家庭的平凡經歷,折射當代社會的生活變遷。對“家”的最初印象,好像自母親與爺爺吵架開始,那是一九五五年前后吧?就是在我五六歲的時候。父親終于回到了他原來的金融系統(tǒng),擔任了西照縣人民銀行的黨支部書記兼行長。此時是一九六二年,十二歲的我,考上了西照縣的重點中學——西照一中。此時已到了一九七三年,城鎮(zhèn)的非農業(yè)學生們是集體到知青點,我們這些農村戶口的就都回了自己的家。一九七九年,我歷時九年的合同工生涯得以結束,這一年我轉正成為國家正式職工,這是我們家的一件大喜事。終于有一天,父親和母親攤了牌。他一反平日霸道的做派,笑瞇瞇地與母親商量,是不是搬回老家去住。在我這次與父親分別將近半年后的一天,忽然接到秋的電話,他說姐你知道不?咱伯要結婚了。之后,年已七十的汪國棟欲娶一個小他一半的女人的消息像一股旅風,卷遍了他們單位的角角落落。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發(fā)生了巨大的社會變革.本書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從1955年到2005年長達半個世紀的真實生活歷程,展現了在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遷中普通人的命運圖譜。內里有苦楚,有喜悅;有酸澀,有溫馨;還有社會變革中的世態(tài)人情。本書看似在寫小家庭,實則反映的是大社會,讀之有歷史回放的真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