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香港歷史的書傳,可謂汗牛充棟。張連興同志的《香港二十八總督》一書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和視點,來闡述百年來香港的歷史,迄今尚屬僅見。英國占領香港150年中,共派出總督28位。他們在任的時間長短不一,周圍環(huán)境不同,有重在保護既得利益的,有積極進攻,向中國侵略擴張的。他們的個人經歷有異,又更有作為殖民統(tǒng)治的共性?!断愀鄱丝偠健窌?,對那些總督的生平,按照他們的在任順序,把不同時間里香港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政制、生活、律例、風土人情,以至歷史掌故綜合敘述在一起,橫擺著看是一系列人物傳,豎起來看,是一部香港通俗史,別具一格。中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是根據中英聯(lián)合聲明實行的。香港回歸后將實行一國兩制。兩制,一制是香港地區(qū)的資本主義,一制是內地的社會主義。它集中反映了香港從淪為英國殖民統(tǒng)治到今日回歸祖國的150年間中國真正的桑滄巨變。清政府為什么被迫把香港割讓給英國?就是因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腐朽,國勢衰弱,失去了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的力量。辛玄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對于收復香港問題不但沒有提出,而且一開始就宣布承認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各項條約。為什么?國家衰微,沒有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只提出收回九龍租借地,不敢涉及香港島,但那也無人置理。為什么?中國四分五裂,更加衰弱了??谷諔?zhàn)爭爆發(fā),中國全民奮起抗戰(zhàn),贏得世界刮目相看。其間,蔣介石也有心乘機收復香港,并一度表示,如果英國不答應歸還香港,國民政府就不同它簽訂修改廢除治外法權等條約。尤其是1945年日本投降,身為同盟國中國戰(zhàn)區(qū)最高統(tǒng)帥的蔣介石,完全有權派兵赴港接受日本的投降,但終于眼看著英國軍隊遠涉重洋,來港受降,蔣介石也不敢抗爭。收回香港,到底落了空。為什么?依然是中國沒有力量。英國看準了,蔣介石掌握的軍隊不少,但反共心切。他不但不會用武力來收復香港,相反,他還必須靠外國的支持,在國內發(fā)動反對人民的戰(zhàn)爭,來保持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谷諔?zhàn)爭中,蔣政權下的中國,所謂“四強之一”,徒然虛語耳。新中國代替舊中國,故國新生,大踏步走上復興的道路。香港得以收回,就是由于今天中國是在復興的道路上行進?;謴托惺瓜愀壑鳈啵緛碇皇侵袊说氖虑?,或者再加上英國的關心。如今是世界上廣泛注目,儼然是一件世界性大事。絕大多數人熱烈贊揚中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少數人心里不痛快,耿耿于懷,但也說不出口。這決非偶然,因為它是由當今中國歷史走向起作用的。人們所以要了解歷史,是可以從它的演變中得出相應的認識。香港回歸可以從各方面去認識,但是歸根到底,我以為不外乎幾個大字: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上述一些事實,與《香港二十八總督》內容有關。寫在這里,或者有可供讀者研究參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