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收藏鑒賞中國皮影藝術史

中國皮影藝術史

中國皮影藝術史

定 價:¥85.00

作 者: 魏力群 著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舞臺藝術/戲曲

ISBN: 9787501020423 出版時間: 2007-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3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皮影藝術史》是關于介紹“中國皮影藝術史”的專著,具體包括了:皮影戲的分布、民間流傳影戲始于西漢之說、影戲于北魏時期發(fā)祥山西孝義之說、影戲由外國傳人之說、明代影戲的流傳、當代影戲的發(fā)展、近代影戲的興衰、影戲始于唐代西安之說等方面的內(nèi)容。在本課題的完成過程中,曾經(jīng)查閱了大量的史志資料、收集整理了各歷史時期的皮影記載和皮影戲的文稿件,結合自己20多年所走訪的170多個縣2000余名民間皮影藝人的田野調(diào)查問卷和筆記,整理分析各地皮影的源流發(fā)展情況,建立了皮影文字資料庫、圖片資料庫。本課題有創(chuàng)新立論:在學術上首先提出中國影戲三大區(qū)域性流派的劃分,而且采用綜合性角度和大量詳實的歷史材料來探索中國皮影戲的歷史發(fā)展。本文也首次明確了宋代“大影戲”和“喬影戲”的不同概念。(注:文學家孫楷第認為“喬影戲”即“大影戲”。史學家顧頡剛認為:“‘喬影戲’不知是何影戲,但假定其為一種特殊影戲,當無大誤?!保?/div>

作者簡介

  魏力群,1949年出生,河北昌黎人。河北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學術帶頭人、民間美術方向碩士生導師、河北師范大學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民族民問文化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皮影藝術研究學者。長期從事對民間原生態(tài)文化遺產(chǎn)的搶救、調(diào)研考察和研究工作。20年來已訪問了十幾個省170多個縣的一千余名皮影藝術和相關人士,積累了大量考察筆記和調(diào)查問卷,收集了許多有關影戲歷史、民俗、劇本、唱腔、造型等方面的資料,也發(fā)表了許多專著和論文,在國內(nèi),外此領域的學術界有著較在的影響。 2002年4月13日《光明日報》3版報道:《20年走遍大江南北——魏力群教授呼吁保護皮影藝術》。2002-2004年承擔國家藝術學科“十五”規(guī)劃科研課題《中國皮影藝術史》。專著《中國唐山皮影藝術》獲2001年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任撰稿人的中央電視臺50分鐘專題片《唐山皮影》2001年獲全國電視臺藝“星光獎”專題片一等獎。2003-2004年策劃組織了唐山民間傳統(tǒng)皮影戲的搶救拍攝,親自擔任主編、后臺攝像、文字籌和電子編輯,正式出版了200余碟VCD光盤。2003-年兒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頒發(fā)的“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突出貢獻獎”。連續(xù)11年為來華的美國老年書畫學習團講課,先后培養(yǎng)了600多名外籍學員受到高度贊譽。皮影的論文主要有:《中國皮影流傳派考》、《中國民間皮影造型考略》、《中國影戲探源》、《皮影文化的新形態(tài)》、《皮影在新時期的現(xiàn)狀與趨勢》、《驢皮影藝術與民俗》、《民間皮影造型的特技設計》、《中國北方皮影造型藝術》、《革命戰(zhàn)爭新時期的皮影藝術》、《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搶救和保護》、《民間美術與高校美術教育》、《北方儺戲的活化石》、《灤州影人》、《灤州影卷》等。 另出版專著《魏力群畫集》、《中國畫輔導教材》系列VCD共10集。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中華人物辭?!?、《中國當代名家書畫選集》、《國畫家》、《中國花鳥畫家技法分解圖典》等二十多部辭書和畫冊。 曾應邀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南京大學等學校講學,指導過美國、日本民俗藝術留學生,接待了許多來自日本、法國、美國及中國臺灣學者的來訪,主持過《南京首屆中國民俗藝術節(jié)》的學術研討會、應邀為遼寧省第四屆皮影戲匯演當評委。 曾在中央電視臺《中國風》、《人與自然》、《神州戲壇》、《夕陽紅》四個欄目中,五次以專家身份講話,并為其中一部50分鐘的專題片擔任撰稿人。另有中國新聞社、河北電視、《河北日報》、《中國文化畫報》、《了望》雜志海外版、《黨史博采》等二十多家新聞單位和報刊曾進行過報道。

圖書目錄

在繽紛靈動的光影中探索(代序)
緒論 概說皮影戲
一、皮影戲的定義
二、皮影戲的文化形態(tài)
三、皮影戲的分布
四、中外影戲的關系
第一章 影戲的起源
一、影戲與古代幻影術
二、影戲起源諸家說
(一)民間流傳影戲始于西漢之說
(二)影戲于北魏時期發(fā)祥山西孝義之說
(三)影戲始于唐代西安之說
(四)影戲由外國傳人之說
(五)漢、唐無影戲之說
三、影戲形成的因素
(一)影子嬉戲是影戲的本源
(二)影戲造型源于剪紙
(三)影戲卷本延續(xù)于;變文俗講
(四)影戲表演得益于木偶戲
第二章 宋代影戲的繁榮
一、北宋是中國影戲最早的興盛期
二、南宋影戲的發(fā)展
三、宋代影響的種類和體制
(一)宋代影戲的種類
(二)宋代影戲的體制
第三章 金、元影戲尋蹤
一、中原影戲的分野
二、元代影戲的傳播
三、金、元影戲寫真圖
(一)山西繁峙金代壁畫《兒童弄影戲圖》
(二)山西孝義金代影人頭像壁畫
(三)山西孝義元代古墓影人壁畫
(四)“傀儡戲紋鏡”之木偶、影戲辨
第四章 明代影戲的流傳
一、南民北移與影戲的交融
二、全國早期皮影風格的相對一致性
三、三大區(qū)域性流派的形成
第五章 清代影戲的鼎盛
一、清初影戲的流傳
二、清代關于影戲的記載
三、各地民間的影戲
(一)清代冀東灤州影戲
(二)清代冀中影戲
(三)清代北京影戲
(四)清代東北影戲
(五)清代山西影戲
(六)清代陜西影戲
(七)清代隴東影戲
(八)清代青海影戲
(九)清代四川影戲
(十)清代廣東潮州紙影戲
(十一)清代臺灣皮猴戲
四、清代禁影的問題
(一)“懸燈匪”與皮影戲
(二)清政府的禁夜戲令
五、清代民間影戲班社
(一)清代冀東灤州影戲班
(二)清代京城影戲班
(三)清代陜西影戲班
(四)清代四川影戲班
(五)清代浙江海寧影戲班
(六)清代豫南羅山影戲班
(七)清代山西孝義影戲班
(八)清代湖北影戲班
(九)清代臺灣影戲班
六、文人與影戲劇本
(一)流傳中的影戲劇本
(二)影卷與寶卷
(三)影卷的韻轍
(四)影卷的詞格
(五)影卷的演
七、傳統(tǒng)影戲名劇劇情
(一)冀東灤州傳統(tǒng)影戲名劇劇情
(二)冀中傳統(tǒng)影戲名劇劇情
(三)陜西傳統(tǒng)影戲名劇劇情
(四)浙江傳統(tǒng)影戲名劇劇情
八、傳統(tǒng)影戲劇目名錄
(一)河北傳統(tǒng)影戲劇目
(二)北京傳統(tǒng)影戲劇目
(三)東北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四)陜西傳統(tǒng)影戲劇目
(五)甘肅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六)青海傳統(tǒng)影戲劇目
(七)山西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八)河南傳統(tǒng)影戲劇目
(九)山東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十)湖北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十一)湖南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十二)四川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十三)云南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十四)浙江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十五)上海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十六)廣東傳統(tǒng)影戲劇目
(十七)閩南傳統(tǒng)影戲劇目
第六章 近代影戲的興衰
一、近代影戲的衍流與地方性面貌
(一)近代河北不同風格的皮影
(二)近代北京影戲分兩派
(三)近代東北三省影戲的沿革
(四)近代三晉影戲的分布
(五)近代陜西影戲仍稱“隔簾說書
(六)近代甘肅影戲的風采
(七)新中國成立前的青海影戲
(八)近代川北燈影和成都燈影
(九)近代云南影戲
(十)近代河南影戲的種類
(十一)近代山東影戲兩人演一臺
(十二)近代浙、滬、蘇影戲
(十三)近代湖北”門神譜“、”魏譜“皮影
(十四)近代湘、贛、皖的影子戲
(十五)近代閩、粵紙影與臺灣”皮猴戲“
二、近代著名影戲班社與藝人
(一)近代河北影戲班社與藝人
(二)近代東北影戲班社與藝人
(三)近代北平影戲班社與藝人
(四)近代陜、甘、青影戲班社與藝人
(五)近代四川的影戲班社與藝人
(六)近代河南影戲班社與藝人
(七)近代湖北影戲班社與藝人
(八)近代湖南影戲班社與藝人
(九)近代上海的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近代浙江皮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一)近代廣東皮影戲班社與藝人
三、皮影戲的表演技藝
(一)皮影的戲臺
(二)影戲演員的分工
(三)皮影戲的演出
(四)皮影的操縱表演
(五)影戲的戲箱
四、影戲唱腔的演變發(fā)展
(一)早期皮影與九腔十八調(diào)
(二)與影戲有關的聲腔劇種
(三)河北影戲唱腔
(四)東北影戲唱腔
(五)北京影戲唱腔
(六)山西影戲唱腔
(七)陜西影戲唱腔
(八)甘肅影戲唱腔
(九)青海影戲唱腔
(十)四川影戲唱腔
(十一)云南影戲唱腔
(十二)河南影戲唱腔
(十三)山東影戲唱腔
(十四)浙江海寧影戲唱腔
(十五)上海影戲唱腔
(十六)湖北影戲唱腔
(十七)湖南影戲唱腔
(十八)廣東影戲唱腔
(十九)臺灣影戲唱腔
五、皮影造型特征
(一)冀東皮影造型
(二)東北皮影造型
(三)北京皮影造型
(四)山西皮腔紙影戲造型
(五)陜西皮影造型
(六)甘肅皮影造型
(七)青海皮影造型
(八)四川皮影造型
(九)云南皮影造型
(十)河南皮影造型
(十一)山東皮影造型
(十二)浙江皮影造型
(十三)上海皮影造型
(十四)湖北皮影造型
(十五)湖南皮影造型
(十六)廣東皮影造型
(十七)臺灣皮影造型
六、皮影雕制工藝一
(一)中國皮影的雕鏤藝術
(二)冀東皮影的雕刻
(三)東北皮影的雕刻
(四)陜西皮影的雕刻
(五)甘肅皮影的雕刻
(六)青海皮影的雕刻
(七)四川皮影的雕刻
(八)河南皮影的雕刻
(九)湖北皮影的雕刻
(十)湖南紙影的雕刻
(十一)浙江海寧皮影制作
七、影戲的民間習俗
(一)“愿影”習俗
(二)影戲祖師與影班供奉
(三)影戲班俗規(guī)與禁忌
(四)皮影藝人與船夫
(五)影界“行話”
(六)影戲的諺語楹聯(lián)
八、石印本影詞和影戲老唱片
(一)石印本影詞
(二)影戲老唱片
九、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皮影戲
(一)日偽時期影戲的厄運
(二)皮影戲在陜甘邊區(qū)
(三)長城腳下的“抗戰(zhàn)影社”
(四)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影戲
(五)戰(zhàn)爭年代的皮影戲劇目
第七章 當代影戲的發(fā)展
一、新中國影戲的改革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皮影戲的狀況
(二)皮影藝術改革的新面貌
(三)觀摩匯演促進了影戲的新發(fā)展
(四)皮影現(xiàn)代劇目的創(chuàng)作
二、當代影戲班社與藝人
(一)當代河北影戲班社與藝人
(二)當代東北影戲班社與藝人
(三)當代北京影戲班社與藝人
(四)當代山西影戲班社與藝人
(五)當代陜西影戲班社與藝人
(六)當代甘肅影戲班社與藝人
(七)當代青海影戲班社與藝人
(八)當代四川影戲班社與藝人
(九)當代云南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當代山東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一)當代河南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二)當代上海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三)當代江蘇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四)當代浙江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五)當代湖北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六)當代湖南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七)當代安徽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八)當代廣東影戲班社與藝人
(十九)當代福建影戲班社與藝人
(二十)當代臺灣影戲班社與藝人
三、“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皮影戲
四、走向世界的中國皮影戲
五、中國皮影戲的現(xiàn)狀
附錄一皮影的收藏與識別
附錄二中國皮影戲源分支表
附錄三中國皮影戲大事年表
附錄四主要參考文獻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