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藥學新藥藥理學研究方法

新藥藥理學研究方法

新藥藥理學研究方法

定 價:¥115.00

作 者: 呂秋軍 主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藥學理論

ISBN: 9787502596392 出版時間: 2007-08-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72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藥理學研究是新藥研究和開發(fā)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現(xiàn)代新藥藥理學研究涉及多學科領域。本書介紹了常用的分子藥理學實驗方法、新藥的主要藥效學評價方法和非臨床安全性評價方法;同時本書述介紹了藥理學實驗中常用的統(tǒng)計學知識和分析方法,以及具有特色的基于報告基因的新藥篩選方法和新藥早期研究方法。本書編審人員多年從事新藥藥理學研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書中介紹的方法可操作性強,內(nèi)容較新穎,對新藥研發(fā)人員開展藥理學實驗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本書的讀者對象為從事新藥研發(fā)的科研人員和醫(yī)藥院校的學生、研究生。

作者簡介

暫缺《新藥藥理學研究方法》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分子藥理學實驗方法1
11核酸技術3
111質粒操作3
112PCR技術6
113重組DNA技術14
114基因轉染技術18
115核酸雜交23
116基因芯片技術33
117反義核酸技術38
118RNA干擾42
12蛋白質技術45
121常規(guī)蛋白質定量方法45
122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47
123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51
124Western印跡法57
125免疫共沉淀59
126酵母雙雜交62
127膜片鉗技術67
128放射配體受體結合實驗73
13細胞培養(yǎng)和形態(tài)、功能檢測80
131常規(guī)細胞培養(yǎng)80
132原代大鼠細胞分離和培養(yǎng)85
133細胞凋亡檢測方法91
134流式細胞分析96
135免疫組織化學染色100
136酶聯(lián)免疫斑點法104
137單細胞微凝膠電泳107
參考文獻108
第2章新藥主要藥效學試驗方法112
21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114
211麻醉藥物114
212鎮(zhèn)靜催眠藥123
213抗癲癇、抗驚厥藥物129
214抗帕金森病藥物145
215抗老年性癡呆藥物149
216抗精神分裂癥藥物156
217抗焦慮藥實驗方法161
218抗抑郁藥物178
219鎮(zhèn)痛藥物192
2110中樞興奮藥物197
2111阿片戒斷反應治療藥物199
22 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202
221抗心律失常藥物202
222抗高血壓藥物207
223抗心肌缺血藥物211
224溶栓藥物218
225抗凝血藥物224
226抗血小板藥物227
227調血脂藥物和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234
228防治腦缺血損傷藥物237
23抗腫瘤藥物242
231體外抗腫瘤試驗242
232常規(guī)體內(nèi)抗腫瘤藥物試驗245
233生物反應調節(jié)劑的試驗方法247
234原位移植模型抗腫瘤試驗247
235抗腫瘤轉移試驗249
236抗腫瘤血管新生藥物試驗254
24抗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藥物257
241抗細菌藥物257
242抗真菌藥物271
243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278
244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藥物281
245抗瘧藥物286
25抗骨和關節(jié)病藥物291
251治療骨質疏松癥藥物291
252促進骨折愈合藥物293
253抗關節(jié)炎藥物295
26抗糖尿病藥物299
261糖耐量試驗300
262化學誘導劑致動物糖尿病模型300
263遺傳性糖尿病動物模型試驗303
264α葡糖苷酶活性測定305
27消化系統(tǒng)藥物306
271抗消化性潰瘍藥物306
272抗胃炎藥物309
273胃腸解痙藥物311
274催吐藥及止吐藥313
275瀉藥及止瀉藥315
276抗急性肝損傷藥物316
277抗肝纖維化藥物318
28血液系統(tǒng)藥物321
281防治貧血藥物321
282治療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藥物323
283治療血小板減少癥的藥物325
284血容量擴充劑326
29呼吸系統(tǒng)藥物328
291平喘藥物328
292鎮(zhèn)咳藥物334
293祛痰藥物336
210泌尿生殖系統(tǒng)藥物339
2101抗腎小球腎炎藥物339
2102促進尿道結石排出藥物341
2103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藥物344
2104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藥物347
2105作用于子宮平滑肌藥物348
211抗放射病藥物352
參考文獻356
第3章新藥非臨床安全性評價方法366
31一般藥理學研究367
311目的和意義367
312實驗材料和分組給藥367
31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研究368
314心血管系統(tǒng)研究372
315呼吸系統(tǒng)研究373
316追加或補充的安全藥理學研究373
32單次給藥毒性試驗374
321目的和意義374
322主要內(nèi)容和要求376
323急性毒性試驗常用方法379
33重復給藥毒性試驗382
331目的和意義382
332主要內(nèi)容和要求383
333注意問題386
34遺傳毒性試驗392
341鼠傷寒沙門菌誘變試驗(Ames試驗)392
342體外培養(yǎng)哺乳動物細胞染色體突變試驗396
343小鼠的骨髓微核試驗397
35生殖毒性試驗401
351一般生殖毒性試驗401
352致畸敏感期毒性試驗403
353圍產(chǎn)期毒性試驗405
36致癌試驗407
361致癌試驗的必要性407
362致癌試驗原則409
363致癌試驗的劑量選擇410
364哺乳動物培養(yǎng)細胞惡性轉化試驗413
365動物短期致癌試驗414
366動物長期致癌試驗414
367生物技術藥物致癌試驗416
37毒代動力學在藥物長期毒性評價中的應用417
371毒代動力學研究的基本考慮和方法419
372長期毒性評價中藥物暴露評價的其他方面420
38免疫毒性試驗420
381基本原則421
382常規(guī)毒性試驗中免疫毒性相關指標422
383額外的免疫毒性試驗423
384免疫原性、自身免疫和免疫刺激425
39局部刺激性試驗426
391皮膚刺激性試驗426
392注射給藥部位刺激性試驗428
393直腸刺激性試驗430
394陰道刺激性試驗430
395滴鼻劑和吸入劑刺激性試驗431
396口腔用藥或滴耳劑刺激性試驗432
397眼刺激性試驗433
398溶血性試驗434
310過敏性試驗436
3101主動皮膚過敏試驗437
3102豚鼠最大化試驗和Buehler試驗439
3103嚙齒類局部淋巴結試驗440
3104被動皮膚過敏試驗442
3105全身主動過敏試驗443
3106皮膚光毒性試驗444
3107皮膚光過敏反應試驗446
3108過敏性試驗的注意事項448
311藥物依賴性的動物試驗449
3111阿片類藥物的身體依賴性試驗方法450
3112鎮(zhèn)靜催眠藥和抗焦慮藥的身體依賴性試驗方法456
3113評價藥物精神依賴性的試驗方法458
參考文獻464
第4章非臨床藥代動力學試驗方法466
41非臨床藥代動力學試驗設計467
411總體要求467
412研究項目468
413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470
414結果與評價470
415問題與處理思路471
42分析方法的建立與確證472
421方法學確證的定義和分類473
422對參照標準品的要求474
423化學分析方法的形成474
424方法學確證的建議476
425免疫分析方法和微生物分析方法的形成477
426確證后的方法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478
427檔案管理和方法學結果總結480
428術語481
429生物分析方法確證實例482
43化學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實驗方法491
431單次給藥的藥代動力學研究491
432多次給藥的藥代動力學研究496
433口服藥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498
434給藥后藥物在體內(nèi)的組織分布研究500
435藥物在體內(nèi)的糞、尿、膽汁排泄研究505
436生物轉化研究509
437對藥物代謝酶活性的影響研究533
44生物技術藥物藥代動力學研究方法537
441概論537
442常用分析方法544
參考文獻556
第5章新藥臨床前評價的試驗設計與統(tǒng)計分析559
51試驗設計概述559
511試驗設計的意義559
512試驗設計的原理560
513試驗設計三要素561
514試驗設計四原則561
515試驗設計類型562
52假設檢驗中樣本大小的估計563
521樣本大小估計所需要的前提條件563
522采用定量資料的單組設計、配對設計或交叉設計時樣本大小的估計564
523采用成組設計時所需的樣本含量565
524多個樣本均數(shù)的比較或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時所需樣本含量566
525兩總體概率比較時所需的樣本含量567
526多個樣本頻率比較時所需樣本含量568
53常見的試驗設計類型及相應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568
531正態(tài)分布的概念與正態(tài)性檢驗568
532方差齊性的概念與方差齊性檢驗570
533單組設計和配對設計及相應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570
534成組設計及相應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572
535單因素多水平設計及相應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574
536優(yōu)效性、等效性和非劣效性檢驗576
54較復雜的試驗設計簡介579
541配伍組設計579
542拉丁方設計580
543交叉設計581
544析因設計583
545重復測量設計583
546正交設計584
547均勻設計585
55常見的定性資料的表達格式與統(tǒng)計分析586
551橫斷面研究設計的2×2表資料及其統(tǒng)計分析586
552隊列研究設計的2×2表資料及其統(tǒng)計分析588
553病例對照研究設計的2×2表資料及其統(tǒng)計分析588
554配對研究設計的2×2表資料及其統(tǒng)計分析589
555雙向無序R×C表資料及其統(tǒng)計分析590
556結果變量為有序變量的單向有序R×C表資料及其統(tǒng)計分析591
557雙向有序且屬性不同的R×C表資料及其統(tǒng)計分析593
558雙向有序且屬性相同的R×C表資料及其統(tǒng)計分析594
56按直線規(guī)律研究兩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與依賴關系595
561直線相關與回歸分析的基本概念595
562直線相關與回歸的正確步驟595
563直線相關與回歸分析常見錯誤595
564直線相關與回歸分析計算公式及假設檢驗596
565直線相關與回歸分析的區(qū)間估計問題——利用回歸方程進行預報和控制
598
566直線相關與回歸分析應用實例599
567用概率法求半數(shù)有效量600
57按曲線規(guī)律研究兩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602
571曲線回歸分析的基本概念602
572曲線回歸分析的正確步驟604
573曲線回歸分析應用實例605
574曲線回歸分析應用中的常見錯誤607
58單因素K水平(K≥2)設計生存時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609
581生存時間數(shù)據(jù)特點及統(tǒng)計描述609
582由生存時間數(shù)據(jù)計算所得的多個生存率的假設檢驗611
583由生存時間數(shù)據(jù)描述的生存曲線的比較612
59藥效學和毒理學的試驗設計與統(tǒng)計分析614
591常見的試驗設計模式與存在的問題614
592定量資料的數(shù)據(jù)結構與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合理選擇620
593析因設計定量資料統(tǒng)計分析方法及實例621
594重復測量設計定量資料統(tǒng)計分析方法及實例622
參考文獻623
第6章新藥篩選方法學625
61樣品庫的建立626
611篩選樣品的要求626
612天然產(chǎn)物628
613提取物633
614組合生物催化637
615合成化合物641
62高通量細胞篩選模型651
621基于STAT3/5信號通路的藥物篩選模型651
622基于HIV Tat基因轉錄調控通路的藥物篩選模型654
623基于X蛋白反式激活的抗HBV藥物篩選模型655
624基于干擾素α信號通路的抗病毒藥物篩選模型657
625基于PPARγ信號通路的藥物篩選模型659
626基于雌激素受體β亞型信號通路的藥物篩選模型662
627基于NFκB信號通路的藥物篩選模型664
63高通量篩選667
631高通量藥物篩選常用儀器667
632篩選操作668
633數(shù)據(jù)存儲和處理669
參考文獻669
第7章新藥發(fā)現(xiàn)過程中吸收、代謝、分布和毒性的研究674
71吸收的體外和原位模型675
711吸收的體外模型675
712在體單次灌流方法研究藥物在腸道的吸收678
72分布的體外模型680
721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實驗680
722血腦屏障模型682
73代謝的體外模型684
731代謝穩(wěn)定性研究684
732代謝酶的確定686
733代謝酶抑制的測定687
734腸道菌群對藥物的代謝轉化研究690
74早期發(fā)現(xiàn)毒理學研究691
741預測模型691
742體外高通量毒性篩選692
743活性代謝產(chǎn)物的檢測695
744高內(nèi)涵篩選技術695
745動物試驗696
參考文獻696
附錄正常實驗動物和模型動物各項指標參考值698
表1實驗動物安全采血量698
表2外周血血細胞指標(一)698
表3外周血紅細胞及血小板計數(shù)指標(二)699
表4外周血白細胞及其分類計數(shù)(三)700
表5外周血白細胞指標(四)701
表6血清生化指標(一)701
表7血清生化指標(二)702
表8血清生化指標(三)702
表9心電圖指標702
表10凝血和纖溶系統(tǒng)指標703
表11常見動物骨髓象703
表12實驗動物臟器重量704
表13實驗動物體溫和血液溫度704
表14實驗動物臨床生理指標705
表15實驗動物飼料量、飲水量、產(chǎn)熱量705
表16實驗動物排便排尿量706
表17實驗動物生殖生理指標706
表18實驗動物蛋白指標707
表19實驗動物腸道長度708
表20雌性NOD/Lt小鼠不同周齡血糖變化708
表21kk小鼠攜帶AY基因飼喂高脂飼料后不同性別動物的血糖變化710
表22kk小鼠攜帶AY基因飼喂繁殖飼料不同性別動物的血糖變化710
表23kk小鼠未攜帶AY基因飼喂高脂飼料不同性別動物的血糖變化711
表24kk小鼠未攜帶AY基因飼喂繁殖飼料不同性別動物的血糖變化711
表25不同年齡nu/nu、nu/+小鼠脾臟中含免疫球蛋白的細胞(CIg)分布712
表26間接免疫熒光測定不同淋巴組織漿細胞中類型分布712
表27SCID小鼠相關數(shù)據(jù)713
表28自發(fā)性高血壓(SHR)大鼠與WKY大鼠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713
表29年輕自發(fā)性高血壓(SHR)大鼠(12周齡)生化檢驗參數(shù)(一)713
表30年老自發(fā)性高血壓(SHR)大鼠(22周齡)生化檢驗參數(shù)(二)714
表31年輕易卒中型自發(fā)性高血壓(SHRsp)大鼠(12周齡)生化檢驗參數(shù)(三)
715
表32年老易卒中型自發(fā)性高血壓(SHRsp)大鼠(22周齡)生化檢驗參數(shù)(四)
716
表33年輕WKY大鼠(12周齡)生化檢驗參數(shù)(五)717
表34年老WKY大鼠(22周齡)生化檢驗參數(shù)(六)718
縮略詞對照表71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