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圖形圖像、多媒體、網頁制作綜合構成藝術:平面·色彩·立體·光

構成藝術:平面·色彩·立體·光

構成藝術:平面·色彩·立體·光

定 價:¥39.00

作 者: 吳筱榮、吳國強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藝術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2768676 出版時間: 2007-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16開 頁數: 184 字數:  

內容簡介

  《構成藝術——平面、色彩、立體、光》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必修基礎課程。本書根據教學大綱編寫,共分11章,分別介紹構成藝術的內容與形式,構成創(chuàng)作與欣賞的審美原則,不同構成類型的基本元素,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光構成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技法,綜合構成的創(chuàng)作技法,不同構成類型的構成材料,構成藝術的應用領域和形式,構成藝術原理與電腦實際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等。本書特點:1.歷年經驗的總結:數年一線教學、實踐和教改的經驗總結,通俗易懂、圖文并茂,講解生動。2.突出創(chuàng)新和技能的培養(yǎng);在歸納構成藝術的原理時,突出構成方法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實踐等能力。3.強調知識的連貫性和實用化:在普通的“三大構成” 的范圍內增補了第四種構成“光構成”,促進構成藝術技巧與理論知識的完整、全面性,強調知識的連貫性、知識的理論化和實用性。4.提高臨摹與動手欲望:書中選用了大量經典的構成藝術作品作為范例講解,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作為配圖,結合理論或注釋,引導學生在臨摹的基礎上激發(fā)動手欲望。5.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本書最后提供構成藝術原理如何用電腦去具體表現(xiàn)的范例,更是將構成藝術的實際應用推向一個小高潮,引導學生如何為社會需求服務,為就業(yè)提前打基礎。6.易教易學:每章提供小結與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易教易學。適用范圍:全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教程,從事藝術設計與創(chuàng)作的廣大從業(yè)人員自學指導書。

作者簡介

  吳筱榮,現(xiàn)工作于桂林工學院藝術設計系,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就讀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現(xiàn)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陶藝家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桂林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桂林市美協(xié)會員、桂林畫院院士。雕塑作品曾參加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第十二次《新人新作展》、惠安“首屆中國雕刻藝術節(jié)雕刻大獎賽》及《全國雕塑作品精品展》、《第七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廣西美術作品展》、《新世紀》桂林畫院作品展、《第五屆廣西體育美術作品展》、慶祝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60周年《廣西美術作品展》:《桂林首屆雕塑作品展》雕塑設計入選2003中國長春國際雕塑作品方案大展等,多件作品被政府部門和美術館收藏。

圖書目錄

第1章 構成藝術概述
  1.1 構成藝術定義
  1.2 構成藝術的由來
  1.3 構成的形式要素及審美原則
  1.3.1 構成形態(tài)
  1.3.2 造型要素
  1.4 構成的形式
  1.4.1 具象構成
  1.4.2 抽象構成
  1.4.3 意象構成
  1.5 構成及構成學習中的誤解
  1.5.1 套用現(xiàn)代流行藝術的表達形式
  1.5.2 用具象形態(tài)的組合
  1.5.3 缺乏抽象語言
  1.5.4 未了解作業(yè)要求,使用拼湊組合或純粹表現(xiàn)
  1.6 本章小結
  1.7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構成的審美原則
  2.1 對比與調和
  2.2 對稱與均衡
  2.3 單純與經濟
  2.4 節(jié)奏與韻律
  2.5 比例與習慣
  2.6 聯(lián)想與意境
  2.7 多樣與統(tǒng)一
  2.8 穩(wěn)定與輕巧
  2.9 本章小結
  2.10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構成的基本元素
  3.1 平面構成的元素——點
  3.1.1 點的特征
  3.1.2 點的形象
  3.1.3 點的錯覺
  3.1.4 點的特性功能
  3.1.5 點的構成范例
  3.2 平面構成的元素——線
  3.2.1 線的特征
  3.2.2 線的形象和類別
  3.2.3 線的錯覺:直線靜,曲線動
  3.2.4 線的方向
  3.2.5 線的構成方法
  3.2.6 線的構成范例
  3.3 平面構成的元素——面
  3.3.1 面的特征
  3.3.2 面的形象
  3.3.3 面的形態(tài)
  3.3.4 面的錯覺
  3.3.5 面與面之間組合產生的幾種關系
  3.3.6 面的構成范例
  3.4 色彩構成的元素
  3.4.1 物體顯色原理
  3.4.2 色彩構成的三要素
  3.5 立體構成的元素
  3.5.1 線材
  3.5.2 面材
  3.5.3 體材
  3.5.4 色彩
  3.5.5 材質肌理
  3.6 光構成的元素
  3.7 本章小結
  3.8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平面構成技法
  4.1 構成中的骨格
  4.2 平面構成設計程序
  4.3 平面構成的構成類型
  4.3.1 重復
  4.3.2 近似
  4.3.3 漸變
  4.3.4 發(fā)射
  4.3.5 特異
  4.3.6 對比
  4.3.7 密集
  4.3.8 肌理
  4.3.9 空間
  4.3.10 群化
  4.4 本章小結
  4.5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色彩構成技法
  5.1 色彩構成概述
  5.2 色彩構成作業(yè)程序及范例
  5.3 色彩構成的調子
  5.3.1 最亮的明度
  5.3.2 中間的明度
  5.3.3 最暗的明度
  5.4 色彩對比
  5.4.1 色相對比
  5.4.2 原色對比
  5.4.3 間色對比
  5.4.4 補色對比
  5.4.5 冷暖對比
  5.4.6 面積、形狀、位置對比
  5.5 色彩抽象重構組合
  5.5.1 圖片重組拼貼
  5.5.2 從圖片到畫面
  5.5.3 從實物到畫面
  5.6 心理色彩構成
  5.7 本章小結
  5.8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立體構成技法
  6.1 立體構成技法概述
  6.1.1 二維轉三維理論
  6.1.2 促成立體空間的形式要素
  6.1.3 立體構成的常用工具
  6.2 面材切折構成程序及示范圖解
  6.3 半立體的空間、肌理構成
  6.4 線材構成技法
  6.4.1 壘積構造構成法
  6.4.2 網架構造構成法
  6.4.3 線織面構成法
  6.4.4 對比組合構成
  6.5 面材構成技法
  6.5.1 單塊面材的構成
  6.5.2 組合面構成
  6.6 體材構成技法
  6.6.1 獨體分割
  6.6.2 積聚組合
  6.6.3 組合體演變范例
  6.7 本章小結
  6.8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光構成技法
  7.1 光構成技法概述
  7.1.1 補色律
  7.1.2 中間色律
  7.1.3 代替律
  7.2 鏡映像
  7.3 光動跡象
  7.4 色光構成(光影構成)
  7.5 數碼合成設計
  7.6 本章小結
  7.7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綜合構成技法
  8.1 兩種元素構成
  8.2 多種元素組合構成(線、面、體)
  8.2.1 基本要求
  8.2.2 構成中的注意事項
  8.3 本章小結
  8.4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構成的材料
  9.1 平面構成的材料
  9.2 色彩構成的材料
  9.3 立體構成的材料
  9.3.1 線性材料介紹
  9.3.2 面性材料介紹
  9.3.3 塊狀材料介紹
  9.4 光構成的材料
  9.5 本章小結
  9.6 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構成藝術的應用
  10.1 平面構成的應用領域
  10.2 色彩構成的應用領域
  10.3 立體構成的應用領域
  10.4 光構成的應用領域
  10.5 本章小結
  10.6 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課堂實訓
  11.1 電腦構成設計訓練
  11.2 實訓案例
  11.2.1 平面構成設計案例
  11.2.2 色彩構成設計案例
  11.2.3 立體構成設計案例
  11.2.4 光構成設計案例
  11.3 本章小結
  11.4 思考與練習
  結束語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