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傳記社會各界人物胡適評傳

胡適評傳

胡適評傳

定 價:¥28.00

作 者: 朱文華
出版社: 青島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社會學家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3641969 出版時間: 2007-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36 字數:  

內容簡介

  《胡適評傳》以胡適的生活經歷為線索,評述了他的主要社會政治活動和學術成就。獲1990年全國計劃單列市出版社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本書研究胡適的思想、生活和學術文化活動,都圍繞胡適于80多年前發(fā)起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所產生的劃時代的進步意義。

作者簡介

  朱文華,1949年3月出生于上海,浙江鄞縣人。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現為該校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臺灣香港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胡適評傳》、《陳獨秀評傳》、《魯迅胡適郭沫若連環(huán)比較評傳》、《鄭振鐸評傳》(合著)、《傳記通論》、《風騷余韻論》、《上?,F代文學史》(合著)、《中國近代文學潮流》,以及論文集《再造文明的奠基石》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家世:臺灣官員的兒子(1891—1895)
一 父親的仕途和父母的結合
二 跟隨母親來去臺灣
三 小結:父親對兒子的影響
第二章 在故鄉(xiāng):績溪農村的“糜先生”(1895—1904)
一 在“來新書屋”里
二 幾件有特殊意義的小事
三 小結:“糜先生”的兩重思想性格
第三章 在上海:自命為“新人物”的青年學生(1904—1910)
一 梁啟超的未謀面的弟子
二 民主主義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 學潮的沖擊和家庭破產的影響
四 考取留美庚款生
五 小結:具有可塑性的時代幸運兒
第四章 留美期間:中國的實驗主義者(1910—1917)
一 棄農學文的種種背景
二 政治興趣和政治訓練
三 矛盾的愛國言行
四 接受實驗主義
五 新的方法論和舊的治學對象的初步結合
六 “文學革命”理論的形成和新詩寫作的嘗試
七 小結:得與失的相互滲透
第五章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漩渦里(1917—1925)
一 參加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基礎
二 全面參戰(zhàn)的基本情況
三 基本理論主張的深淺得失
四 文藝創(chuàng)作的基本成績
五 “整理國故”的兩重性
六 小結:在新文化運動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六章 大革命前后:落伍的契機和軌跡(1925—1927)
一 五四時期埋下的思想根子
二 《努力周報》時期改良主義思想的惡性發(fā)展
三 五卅前后的政治活動和言論
四 游歷歐美和兩重影響的此消彼長
五 小結:開始走向反面的必然性
第七章 《新月》時期:“人權論”的提出與拋棄(1927—1931)
一 對蔣政權的觀察、期待和一度的失望
二 “人權”和“約法”問題
三 接受“招安”前后
四 禪宗史研究
五 小結:喜劇性言行的社會背景
第八章 《獨立評論》時期:并不“獨立”的政治立場(1931—1937)
一 對于國內重大政治事件的反應
二 復雜和矛盾的政治文化思想
三 其他學術觀點的變化
四 小結:“獨立”道路破產的必然性
第九章 出任駐美大使前后:特殊形態(tài)的“過河卒”(1937—1946)
一 走出“低調俱樂部”
二 為抗戰(zhàn)出力
三 再次轉入學術研究領域
四 小結:愛國與“忠君”的結合
第十章 北大校長任內:學者型戰(zhàn)犯(1946—1949)
一 淪為戰(zhàn)犯的思想基礎
二 北大校長任內的反動活動
三 學者型戰(zhàn)犯的各個側面
四 從大陸出走前后
五 小結:又走了條走不通的路
第十一章 流亡美國:不安分的“寓公”(1949—1958)
一 堅持頑固的反共立場
二 對大陸批判運動的反應
三 學術工作趨于平庸
四 小結:“可憐無補費精神”
第十二章 老死于臺灣:悲劇性的“哀榮”(1958—1962)
一 為何回臺灣定居
二 卷入“雷震案”
三 主要社會政治活動和學術研究工作
四 圍繞胡適的爭論
五 猝死和“哀榮”
六 小結(代全書結束語):胡適的悲劇
胡適年譜簡編(1891—1962)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