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工具書/標準新數(shù)字高程模型理論方法標準和應用

新數(shù)字高程模型理論方法標準和應用

新數(shù)字高程模型理論方法標準和應用

定 價:¥58.00

作 者: 胡鵬 等著
出版社: 中國地圖(測繪)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理工科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3016622 出版時間: 2007-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9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數(shù)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國家級地球信息基礎產品之一,具有廣闊的用途,也是當今所有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教科書和幾乎所有測量學教科書中的基礎內容之一,它涉及工程測量、攝影測量、地圖制圖等多個傳統(tǒng)學科。本書針對半個世紀以來在數(shù)字高程模型理論和技術上的3個薄弱之處:誤差評價、高保真問題、生成方法和高精度,進行了詳細地論述和研究。焦點集中在DEM的基本理論問題——DEM精度評定的問題。本書首先直面當前關于DEM誤差問題中存在的3個顯著事實:①“DEM誤差都用均方誤差表示,最大誤差總是中誤差的4—8倍!”。②均無例外地使用了內插方法,并未顧及逼近數(shù)學經典的誤差公式,“精度與內插方法無明顯關系”的觀點上了教科書。③“DEM對地形描述誤差E.與其水平分辨率R及地面斜率變化率V存在極強烈的99%的統(tǒng)計相關?!陛^為詳細地追溯了DEM生成的全過程,較為全面地考察了各種文獻、各種實驗的不同闡述和表現(xiàn)、分析了其中的各種系統(tǒng)誤差扣偶然誤差及其傳播機理,揭示了復雜誤差的性質判定是誤差討論的前提和關鍵,指出和分析了把內插誤差當做隨機誤差,是違背了常識,是一個嚴重的數(shù)學錯誤。在此基礎上,本書客觀論述了DEM生成方法的誤差必須顧及其內插模型的截斷誤差。并論證了它是DEM誤差的主要部分;揭示并論證了E1和R,V本身存在的確定函數(shù)關系是它們之間普遍存在的高度統(tǒng)計相關的根源;揭示了DEM中偶然誤差是通過內插函數(shù)發(fā)揮影響,從而論證了DEM中偶然誤差和確定函數(shù)誤差的明確關系,創(chuàng)建了DEM總的誤差公式;同時還論證了高精度、高保真DEM與誤差性質之間必然的本質聯(lián)系。在DEM的基本理論問題清晰以后,DEM的高保真間距、DEM必須綜合問題、DEM定義的科學化問題等3個極其重要理論問題就浮出了水面。本書在數(shù)學上揭示并論證了\"-3前流行的對離散點在水平面上投影實施Delaunay三角化后。再進行TIN上三角形上線性內插,建立DEM方法的理論缺陷。指出必須認真看待這種缺陷,切實有效地解除它的危害,那種無視缺陷的盲目應用是危險的。本書提出了新型地圖代數(shù)的DEM生成方法:①針對已知等高線和特征高程點,它是定義在快速下降線水平投影上的線性插值,是通過對賦值點、線間的加權Voronoi的遞歸內插過程實現(xiàn)的。②針對僅知離散特征高程點情況,確定它是通過對各賦值離散點加權Voronoi的遞歸內插過程實現(xiàn)的。闡述了它的生成方法,解析了它的理論優(yōu)勢、效率和精度。在同樣條件下,它們具有遠高于Delaunay構網下三角形上的線性插值方法的精度,遠高于矩形格網上雙一次擬線性插值方法的精度,并指出了它在逼近理論和方法保障下的理論可靠性和高保真特性,給出了網上實驗模塊。分析和實例表明:它們是DEM優(yōu)秀的線性內插方法。本書還結合全球空間信息網格結構,給出了基于設定標準的大區(qū)域DEM動態(tài)可視化技術方案和實例,也給出了基于精密、高保真DEM的自結構化技術方案和實例。理論分析和實驗表明,僅靠“中誤差”保證高程精度的DEM,完全不可能提供其蘊含的地形結構線系列的系統(tǒng)性和正確性,而這又是DEM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為此,也只有精密、高保真DEM才能可靠、有效地完成這一重要使命。

作者簡介

暫缺《新數(shù)字高程模型理論方法標準和應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地球表面的認識論
1.1 DEM是對地形表面的數(shù)字認識
1.1.1 數(shù)字地面模型定義
1.1.2 數(shù)字高程模型定義
1.1.3 DEM的類別和再定義
1.2 測繪科學中的地形表面
1.2.1 兩種不同的地面(高程)觀的對話
1.2.2 地面認識的實踐觀
1.3 地球表面的測量
1.3.1 地球形狀和大小是測繪科學的基本問題
1.3.2 正確測量是所有DEM的基礎和前提
1.4 小結
第二章 建立DEM的空間數(shù)據(jù)基礎
2.1 測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及其質量
2.1.1 地形測量途徑
2.1.2 攝影遙感測量途徑
2.2 地圖上得到的數(shù)據(jù)及其質量
2.2.1 制圖綜合引起的誤差
2.2.2 地貌綜合引起的誤差
2.3 DEM的生成技術途徑
2.3.1 攝影測量
2.3.2 地形圖
2.4 小結
第三章 DEM的誤差理論
3.1 DEM的誤差研究歷程
3.1.1 傳遞函數(shù)的精度估計
3.1.2 柯正誼等對DEM精度估計意見
3.1.3 李志林等對DEM的精度評價
3.1.4 實際運用DEM的精度檢驗、評價方法中的理論問題
3.2 兩種對立的DEM誤差觀念
3.2.1 兩種誤差的概念
3.2.2 兩種對立的DEM誤差概念
3.2.3 純隨機誤差論的誤差量值及其計算
3.3 原始數(shù)據(jù)誤差對內插函數(shù)結果的影響
3.3.1 影響分析的理論依據(jù)
3.3.2 線性內插時的誤差傳播
3.3.3 三角形上線性插值中的誤差傳播
3.3.4 雙一次擬線性內插中的誤差傳播
3.4 幾種常用DEM內插函數(shù)的逼近誤差
3.4.1 若干具體設定
3.4.2 采用高程點問、等高線問線性插值的逼近誤差
3.4.3 三角形上線性插值的逼近誤差
3.4.4 雙一次擬線性插值的逼近誤差
3.4.5 本節(jié)公式分析
3.5 兩種誤差的性質和DEM的誤差檢核
3.6 DEM中偶然誤差和內插誤差的綜合作用
3.6.1 純隨機誤差論的組合模型
3.6.2 數(shù)值逼近論的組合模型
3.7 小結
第四章 DEM誤差逼近論模型與實驗分析
4.1 DEM精度評定的逼近論模型
4.1.1 采用高程點、等高線間線性插值生成DEM
4.1.2 采用三角形上線性插值生成DEM
4.1.3 采用雙一次擬線性插值生成DEM
4.2 “DEM地形描述精度量化模擬研究”重要的啟迪
4.3 重要實驗的若干解釋和分析
4.4 DEM高保真問題
4.4.1 中誤差概念不能保證高保真
4.4.2 逼近誤差概念與高保真
4.4.3 高保真與地形結構線
4.5 DEM的必須綜合問題
4.5.1 特征點、線高程和格網點上的高程
4.5.2 DEM的高程綜合原理
4.6 小結
第五章 生成DEM新技術方法——MADEM 1
5.1 MADEM 1的原理
5.1.1 DEM生成中的3個重要問題
5.1.2 MADEM 1原理
5.2 MADEM 1的方法步驟
5.3 MADEM 1的誤差分析
5.4 幾點討論
……
第六章 己知高程點集時的MADEM2方法
第七章 DEM產品的質量管理
第八章 大區(qū)域DME集成、生成、可視化
第九章 地形結構線提取及其宏結構化
結語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