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拯救鄉(xiāng)土文明

拯救鄉(xiāng)土文明

拯救鄉(xiāng)土文明

定 價:¥39.80

作 者: 張華僑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文化

ISBN: 9787216051651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拯救鄉(xiāng)土文明》經(jīng)由徽州鄉(xiāng)村的個案剖析,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歷史場景:雖然二千多年以來掌握中國最高權(quán)力的是專制帝王及其官僚體制,但實際上在社會基礎(chǔ)部起作用的是宗族精英,他們通過不斷提供公共產(chǎn)品和道德資源,長期維持鄉(xiāng)土中國的秩序,達成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運轉(zhuǎn)?!墩揉l(xiāng)土文明》向我們呈現(xiàn):鄉(xiāng)土文化的興起、傳延,在那個特殊年代,鄉(xiāng)土文化遺產(chǎn)如何遭到摧毀,以及今日使其復興的可能。這些記錄有助于了解我們民族文化的草根性,便重要的是,有助于喚起社會各界起來保護我們民族文化的根系,而擁有強健根系的文化,才能健旺、發(fā)達。

作者簡介

暫缺《拯救鄉(xiāng)土文明》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查濟立功名光照千秋/001
書香門第傳來登科的美名/001
務必鞠躬盡瘁為百姓分憂/003
榮耀被破損的蒼涼包圍/006
直到現(xiàn)在還感到很痛心/010
未能像祖輩創(chuàng)造奇跡/O11
第二章 上莊何時理解胡適/013
積極為家鄉(xiāng)籌資辦學/013
百年以后依然要啟蒙/014
連累家族人遭受批斗/017
村民說胡適沒有帶來利益/020
恥辱影響到三代人的成長/022
沒有英雄的民族很可悲/024
第三章 余川百年精英開先河/026
以商興家不忘為民利國/026
美雨歐風吹來新文化/029
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毀業(yè)多少悲歡/031
幾代人的成果付之東流/033
第四章 宅坦秉承忠義凝聚宗族/036
拋棄家產(chǎn)拿著族譜逃難/036
前仆后繼熱心捐資辦學/038
修宗譜傳倫理而懷仁愛/039
鼓足干勁生產(chǎn)換來的是饑餓/041
滅資興無取代家學淵源/043
傷痛過后看到復興的光亮/045
第五章 旺川遙望漂泊者歸來/047
團結(jié)族人共同防衛(wèi)/047
國難當頭振臂疾呼/050
在凄涼中離開人世/051
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054
隨時有可能發(fā)生倒塌/056
苦守家業(yè)七十年/057
第六章 龍川徽州第一家/060
意外發(fā)現(xiàn)胡宗憲故居/060
歲月流逝人生如夢/062
功勛卓著忠魂繞白云/064
耗費巨資修復尚書府/066
第七章 棠樾慈孝天下無雙里/069
樂善好施傳孝道/069
官商結(jié)合的典型代表/072
發(fā)誓要和牌坊共存亡/075
文物為何強行轉(zhuǎn)讓/076
留給鮑家的是滿腔悲憤/078
第八章 雄村登上權(quán)力頂峰/080
苦讀圣賢書的豐碑/080
青銅大鐘賣給了廢品站/082
四世一品留下的惋惜/083
三朝元老后人的結(jié)局/085
豪門宅院的光輝已經(jīng)消失/087
第九章 許村飄散的大宅世家/090
殘留的遺產(chǎn)讓人悲嘆/090
世恩堂還能支撐多久/092
許家走出四位留學博士/094
獨守尊嚴將家產(chǎn)收回/095
主人遠去如繁華春夢/097
第十章 白楊人杰地靈千古盛/099
虔誠的信仰世代傳/099
再也聽不到古寺的鐘聲/100
希圣希賢作一流人物/102
以二百兩銀請名人題寫招牌/103
還是退回到小農(nóng)耕種/104
第十一章 昌溪英雄忠烈天地長/108
朱元璋賜封的第一世家/108
英雄忠烈山河壯/109
惜衣惜食緣非惜財而惜德/111
油漆大王的家抄了七次/113
結(jié)束200年閃爍的光彩/115
第十二章 北岸以仁義為友/117
“大夫第”不斷輸送官員/117
泥巴至今沒有清除/119
山村走出兩位軍機大臣/120
漁樵耕讀傳承忠孝/122
汪來旺保住500年石雕/123
第十三章 潭渡目送黃賓虹遠去/125
最后只剩下殘留的門樓/125
潭渡橋送走遠去的身影/126
可嘆名畫化為厚厚的紙漿/128
個人的力量無法抗拒強權(quán)/129
陶行知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131
師山書院變?yōu)槭卟耸袌觯?32
和義堂走出多少讀書人/133
第十四章 江村走出兩淮大鹽商/135
文明在拆毀中永遠消失/135
大鹽商的豪宅化為灰燼/136
凄美的故事隨人去樓空/138
傳播知識的階層遭勞改/141
隨著歲月的流逝模糊/143
第十五章 唐模沒有了卻的心愿/144
冒險阻止紅衛(wèi)兵砸毀石刻/144
視為最珍愛的收藏品/146
千年經(jīng)文被卷得無影無蹤/147
沒有分享收益卻承受損失/149
百世不朽的夢破滅了/150
第十六章 呈坎名門望族留江南/153
文星照耀世家出英才/153
讀書知理映照科舉路/155
以善德教子看《春秋》《左傳》/157
芳名忠孝傳家遭摧毀/159
留洋的青年終結(jié)私塾教育/161
羅亨桐為何富不過三代/163
結(jié)束了悲壯的商業(yè)旅程/165
古書名畫抄走當柴燒/168
罕見的明朝建筑遭拆毀/170
貧困和麻木導致破落/172
得不到免費的公共資源/174
第十七章 西溪南光照百里/177
曾祖母慷慨捐出多年積蓄/177
精致的花園變成了廢墟/179
將土改沒收的宅院買回來/181
第十八章 洪坑進士釋放光亮/182
榮譽照耀洪家后人/182
顯赫的官廳建起了豬欄/185
完成平民角色的轉(zhuǎn)變/186
心中的創(chuàng)傷向誰訴說/187
再次站起來的強大動力/188
第十九章 靈山古宅的悲憤/190
天尊閣樓看著馬車緩慢行走/190
將銀兩挑回家藏在地窖里/191
誰想拆除就跟誰拼命/194
捍衛(wèi)文明不容侵犯/195
門樓的野草在風中搖晃/196
古宅的悲憤難以驅(qū)散/197
“奉天誥命”以三千元出賣/199
第二十章 宏村為了權(quán)利的抗爭/201
代總理的故居擺放著農(nóng)具/201
有了錢才為老屋感到自豪/202
維權(quán)的起訴遭不予受理/203
正當?shù)纳鏅?quán)受到限制/206
保護古民居有什么用/208
第二十一章 西遞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210
經(jīng)商做官的完美結(jié)合/210
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212
以商助學最終回歸鄉(xiāng)土/214
收獲的并不是喜悅/216
第二十二章 屏山以毀滅換來光榮/218
名譽當成舊思想砸爛/218
不可能再現(xiàn)昔日的成就/220
一夜之間變?yōu)闊o產(chǎn)者/221
難以承擔對富裕的期盼/223
雕樓幸運躲過鏟除的劫難/225
第二十三章 南屏保留祖輩的遺產(chǎn)/227
借助權(quán)力掌握鹽業(yè)經(jīng)營/227
積累的財產(chǎn)只剩下幾張床/228
殘墻斷壁荒棄在雜草中/230
文盲分到八大家的書房/232
第二十四章 石亭文明在拆毀中消失/234
凝聚幾代人的精神信仰/234
精美的雕刻換回生活費/236
厚重的大門好久沒有打開/238
培筠園留下的是蕭條/240
第二十五章 萬里相思終歸故鄉(xiāng)/241
沒有消失的四世同堂/241
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社會/243
孤獨地守著冷清的大堂/245
走出了留學麻省的博士/247
104歲的蘇雪林回到家/248
告別繁榮的時代/250
第二十六章 拯救正在毀滅的文明/252
利潤沒有用于擴大產(chǎn)業(yè)/252
執(zhí)著修書院以文登科/255
家族榮譽支撐鄉(xiāng)村繁榮/258
遭到前所未有的毀滅/260
后記/26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