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健康中醫(yī)養(yǎng)生佛教與健康

佛教與健康

佛教與健康

定 價:¥22.80

作 者: 良石、袁婉楠
出版社: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宗教與健康系列叢書
標 簽: 大眾健康 中醫(yī)預防、衛(wèi)生學 中醫(yī)學 醫(yī)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8856323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12 pages 字數:  

內容簡介

  健康的標準,身體方面是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四大調和:心理方面是能以平常心對待萬事萬物,心理平和寧謐,其對疾瘸的治療原則也以治療心病為首推。另外,我們知道,經典的中醫(yī)學認為,人體內部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表示五個系統(tǒng)。它們之河相互影響,相生相克,這顯然與佛教醫(yī)學有不謀而合之處?!拌べぁ币辉~,在我們身邊鋪天蓋地的健身廣告宣傳中使我們感到一點都不陌生,但您或許有所不知,其作為風行世界的一種健身方式,同樣是佛教文化中極有魅力的_部分。佛家所謂的“禪定”是一種高度集中自己注意力的行為,是拋棄自已“器官”乃至混亂意識的一種努力,而瑜伽則是結合了運動的禪定,是禪定的補充或分支。本書著眼于佛教與健康的主題思想。以心理健康、養(yǎng)生功法貫穿之,是宗教與健康系列叢書的一本,實用性、科學性很強。它將是您撫慰心靈、確保健康的良師益友!

作者簡介

暫缺《佛教與健康》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佛法中的健康話題
1.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2.佛教的基本教義
三科
十二緣起
四圣諦
八正道
三學
三法印
3.佛教醫(yī)學述要
4.佛教中的健康標準
5.佛教的醫(yī)藥觀
6.佛教對疾病的分類方法
7.佛教對疾病的治療原則和方法
8.醫(yī)方明與中醫(yī)
9.佛家的功課與健康
10.佛家的禮拜與健康
11.佛教與心理健康
12.當代瑜伽與健康
13.細微之處見健康
姿勢中的健康要點
行走中的健康要點
住之中的健康要點
坐之中的健康要點
衣之中的健康要點
二、佛家禪定與健康
1.佛教中禪定的概念
2.佛教中禪定的原則
3.佛教中禪定的層次
4.禪定對身體健康的作用
5.禪定治病療疾的殊勝之處
6.“禪定”者所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
掙坐是禪定的基礎
痔積極的人生觀認識禪定
正式坐禪需要的外在條件
7.禪定治病療疾的基本方法
禪定治病的條件
調飲食養(yǎng)生原理
調睡眠養(yǎng)生原理
調身養(yǎng)生原理
調息養(yǎng)生原理
調心養(yǎng)生原理
8.禪定對人生修養(yǎng)的意義
9.靜坐對健康的益處
10.靜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靜坐的方法
呼吸方法
靜坐時的思想
靜坐時的注意事項
11.立行坐臥皆修禪
立禪法
行禪法
坐禪法
臥禪法
三、佛家素食與健康
1.佛教飲食觀
2.佛家的素食主義
食素的原因
食素“味在其中”
食素對健康的作用
3.佛家的飲食戒律與健康
戒飲酒
戒食肉
戒五辛
戒蛋不戒牛奶
4.獨特的僧茶文化與健康
參禪飲茶與健康
禪茶一味
神奇的茶療
5.食鹽療法
6.粳米療法
7.牛奶療法
8.臘八粥飄香保健康
臘八節(jié)煮粥紀念佛祖
臘八粥的制作原料
臘八粥的保健功效
9.醫(yī)食俱佳的保健品
蜜麥
番薯葉
芒果
甘蔗
芝麻
柿子
魔芋

四、佛家養(yǎng)生與健康
1.佛家的推拿按摩健身療疾法
一指禪推法
滾動療法
擊拍療法
振動療法
搓揉療法
痛捏療法
按壓療法
捏拿療法
摩擦療法
2.推拿按摩療法的使用原則
3.推拿按摩療法的適應證和禁忌癥
4.推拿按摩療法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治療消化不良
治療神經衰弱
治療腰痛
治療高血壓
防止長途乘車之疲勞
消除肥胖
消除食欲不振
可作為女子胸部健美術
防治性功能低下
5.獨特而神奇的佛醫(yī)療法
齒木和刷牙療法
焚香和香藥療法
金篦術和金針撥障療法
倒灌和灌腸療法
念誦和暗示療法
五、佛家氣功與健康
1.從氣功角度看佛教流派
小乘禪法
天臺宗
禪宗
密宗
凈土宗
2.佛教氣功療法引領健康
智頤觀療法
達摩壁觀療法
達摩胎息療法
正覺默照禪法
五門禪對治法
調息療法
因是子靜坐療法
六字氣訣療法
六妙門療法
瑜伽冥想術
3.修煉氣功保健康的同時謹防“走火入魔”
“魔事”與氣功偏差
“走火入魔”的對治方法
4.強身健體達摩易筋經
達摩易筋經淺解
達摩易筋經十二式詳解
5.強身健體的達摩十八手
6.飲譽全球的少林功夫與健康
少林功夫簡介
少林氣功內勁一指彈
少林金剛樁內功
少林羅漢臥功
少林護體動功
少林天罡護體功
六、佛的至高境界——涅槃
1.人的心理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2.佛教中的“八萬四千塵勞”
3.引起煩惱的根本原因
貪欲
嫉妒
牢騷
妄語
五欲
4.拋卻煩惱的健康指導方法
不自尋煩惱
適足則止
熄卻爐火
避免牢騷
戒除妄語
5.佛教的至高境界——“五?!?br />命不夭折 壽辰綿延——長壽
身體健康 心靈寧和——康寧
生性仁厚 慈悲為懷——好德
錢財富足 地位尊貴——富足
無災無疾 安詳辭世——善終
6.禪意人生的最好歸宿——佛家的火化
7.佛家對生死的超越態(tài)度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